佛像收藏前景佳,怎樣鑑別仿古佛像?

佛教是中華民族信奉人數最多的宗教,對人們的影響歷史悠久,根深蒂固。而佛教工藝品作為佛教思想的載體,體現了宗教、歷史、文化、工藝等多重價值,更是受到人們世代的尊崇。佛教工藝品一般可分為佛像、唐卡、法器三大類,佛像作為古代的雕塑藝術品,相對於其他古董,更多的體現出製作年代的社會風貌和人物精神。尤其明清時期的金銅佛像,更代表了佛教造像成熟的藝術特點,工藝、材質更加講究,也最具有觀賞性。

近年來,隨著內地逐步放開佛像的拍賣限制,佛像收藏開始出現明顯升溫,其價格也出現快速飆升。但是,在很多人收藏購買佛像時,都會遇到仿製古代造像製作的仿古佛像,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如何鑑別仿古佛像就成為了一大難題!

佛像收藏前景佳,怎樣鑑別仿古佛像?

大明永樂四臂觀音

極速鑑寶平臺線下鑑定專家賈文熙老師表示,“只要瞭解了銅佛的古今製作工藝,就可以對照鑄造特徵鑑別真偽了。”

首先根據佛像外貌判定時代,再根據金色看脫金點及包漿。明清時期內地漢傳佛教造像多以鎏鍍金、貼金、上金、泥金等裝金處理,內地製造的藏傳佛教佛像也多采用這些手法。傳統的火鍍金是先將鑄好的佛像表面磨平拋光,無半點磨劃痕,再用溼椴木炭水磨後,塗鍍鎏金處理,金層鍍後用瑪瑙碾子壓光.一般明清佛像鎏鍍金較厚,成色發熟黃,而前胸、盤腿膝蓋、胳膊肘、衣襬等處由於供奉及人手撫觸摸,多有金脫落後發自內胎的氧化銅黑地子,肩肘腋、衣皺處多有積塵包漿。而貼金、塗泥金佛像易脫露地子,行話“見肉泥金”,即佛像泥金脫落面露出的皮殼。元明時期有些藏傳佛像製作時在鍍完金後要做“上紅”處理,將鍍過金的佛像放在一種樹皮紅色液汁中煮,使黃金色呈紫黃金色。

佛像收藏前景佳,怎樣鑑別仿古佛像?

十子杵上的鎏金處理

而現代仿做的銅佛像多為電鍍的,金層薄,金色發青,露肉處脫金不自然,故意不鍍金層或磨掉,再做化學處理.電刷鍍的金色沒有熟黃色金感.順便提及一點,某些明清鍍金佛像的金面散見一些微粒黑點,屬於正常。由於所鑄佛的銅合金中含有少量鉛,鉛以軟夾雜形式存於銅體中,佛像鍍金前表面經銼磨拋光處理時,鉛微粒磨露在銅表面,銅表鉛微粒受存放環境影響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為乙酸鉛,繼而反應生成鹼式碳酸鉛,會使該部位膨脹頂破鎏金飾面。

佛像收藏前景佳,怎樣鑑別仿古佛像?

十子杵上的圖樣

看佛像上的刻銘也是鑑別仿古佛像的一個方法。明代永樂、宣德宮廷造像,一般楷書陰刻“大明永樂年施”、“大明宣德年施”,凡有鑄造銘文的均為後代仿器。清代宮廷造佛像始於康熙年間,乾隆時期達到高峰,六品佛樓造像通常有“大清乾隆年敬造刻款及佛名、部屬三種款。”如不動金剛像的下沿正面刻“不動金剛”,背後下沿刻“德行根本”,秘密文殊寶利佛正面下沿刻佛名,背後下沿刻“瑜伽根本”四字,其他還有“般若品”、“功行根本”等。

佛像收藏前景佳,怎樣鑑別仿古佛像?

清康熙無量壽佛封底與封口

看內壁殘留物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我們首先在佛像內壁凹處找一找鑄範殘留物,如果有黑碳泥、灰色三合土屬正常的,如有白色石英砂塊、白膏層狀物,或爐灰狀粉紅色層狀物,必為現仿。八十年代到前些年一直是用石英砂、石英粉做模殼,近年鑄造業改用莫來石粉,也就是將煤矸石經鍛燒後呈粉碎砂狀物,用該材料做模殼造價低,耐高溫,銅水流動性好,鑄造後殘留物如燒過的爐灰色。現代鑄佛像還採用一種鑄造金銀手飾用的耐高溫石膏粉,該材料造價高,但鑄出器表紋飾較精細,佛像內壁殘留有極細的白色層狀物。

佛像收藏前景佳,怎樣鑑別仿古佛像?

佛像內壁殘留黑炭泥痕,凹角處可摳出炭泥殘塊

再看支撐釘。古代鑄佛像一般多為四稜鐵釘,手工打鍛的佛像採用銅釘,釘尖則多為彎曲的,這是由於鑄造後掏挖內範芯時,用硬器砸彎的。有的釘大,釘多較明顯,有的釘小量少,但也是較易看到的。內壁的有些鐵釘齊根鏽斷了,用刻刀挖一下鐵鏽,鐵釘根子在銅內。現有做假者用多塊小疙瘩鐵鏽粘在內壁上,或用一截現代圓釘嵌在內壁上,再用酸咬蝕成鐵鏽狀。遇這些疑點,用刻刀一挖,會露出新圓釘。佛像新銅底子必假.還有人用手工打扁方銅釘後新燒焊在內壁上,人為新做痕明顯,易辨真偽。

佛像收藏前景佳,怎樣鑑別仿古佛像?

佛像內壁手工鍛打鐵支撐釘

看封底。古代佛像製作完成後,按宗教程序還要裝藏與開光,才能成為佛教徒供奉的神像。裝藏即在佛像的內膛放一些佛教聖物,聖物主要是法身、生身舍利,具體為五部大陀羅尼咒、吉祥真言經咒卷及大成就者所出舍利,還要填充五寶、五甘露、五藥、五香等金銀珠寶和香料等。大型佛像內置一根塔狀“命根”木棍,上部用金汁,中間彩粉,下寫墨書真言。裝藏完成後要用紫銅板封底,藏佛封底是將底沿往內收,敲打包住底蓋,內地採用剁口法,即用刻刀在佛像底沿剁出銅刺,以銅刺來固定底蓋.底蓋中部一般都用陰線刻“十字金剛杵”,防止邪魔外道的襲擾.十字杵因時代與地域不同,圖樣因地而異,稍有不同。內蒙古多倫封底嵌入蓮座底邊較深,在5至10毫米間,十字金剛杵圖形較小,中心空圓圈或陰陽魚,十字杵做鍍金處理。

佛像收藏前景佳,怎樣鑑別仿古佛像?

大明永樂佛像封底所見多為紅銅壁薄,剁口利刺

清代佛像封底常見有一種邊口刮封鐵紅膩子現象。所見偽佛像封底十字杵圖案亂來,刻線紋刀功不深,線條不順暢。有腐蝕紋的,線道口沿不是直角而是圓的,多為現代燒焊封死的,少量有剁口靠硬砸將底座內邊向內擠脹壓住封底,或有剁刺不利,封底封不牢。再者新做封底包漿不是自然生成而是人為做上的,較為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