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時間的腳步走到了宋代,茶作為飲品全面普及,成為街頭巷尾的尋常之物。它開始往兩極方向快速發展:一個俗的方向,市井大眾;一個雅的方向,高山仰止。

在大眾方向,茶在路邊茶肆裡變得越來越繁榮。宋代的商業服務很發達,人們能在不同季節買到不同的飲品。茶肆裡冬天有七寶擂茶,夏天有冰雪甘草茶、雪泡梅花酒、還有木瓜汁、滷梅水等等。從《清明上河圖》中就可看到茶坊林立,繁盛一時。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現代版七寶擂茶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清明上河圖》中茶坊的細節

那時的茶肆販賣很像今天的飲料廣告。這些飲品都號稱有一定的養生功效,比如美容、祛暑、驅寒,花樣百出。茶和各種飲品爭奇鬥豔,共同繁榮著市井文化。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在雅的方向,茶由於宋朝皇帝的喜好,在宋徽宗時抵達高峰。宋徽宗是個文藝青年,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寫了一本講茶的專著《大觀茶論》。他仿照陸羽《茶經》的體例,介紹了宋代變化之後茶的種植、製作、飲法等等。比如宋代飲茶的方法跟唐代的煮茶法已經不一樣,叫做點茶法,有點像沖沖劑,用茶筅快速攪動茶湯形成乳狀泡沫(日本茶道就是來自宋代的點茶法)。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日本抹茶

宋人餅茶

宋朝皇家專門在福建設立官方茶園。出產的官方茶重質不重量。據說採茶一定要在日出之前,一定要用指甲而不能用手指,因為手指上的汗會汙染珍貴的嫩芽。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唐宋時期,高檔的茶葉都要蒸過之後,再壓制成團餅狀。宋茶當中最高端的當屬蔡襄督造的小龍團茶,據史料記載“建州有大小龍團﹐始於丁謂﹐成於蔡君”。蔡襄所造小龍團茶產量極少,以二十餅為一斤(宋制16兩為一斤,一斤約等於現代的650克),每餅製作成本二兩黃金,只進貢給皇上,大臣們一般是得不到的。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龍團鳳餅樣式

歐陽修就評論道:“其品精絕,謂之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值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據說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的歐陽修在朝為官20年間,也只不過獲得過一餅小龍團茶,其價值顯而易見。


宋人點茶法

宋人的點茶法沿襲唐人,又有所創新和追求。因為趙佶和蔡襄的著作,今人很容易瞭解宋人點茶的步驟和工序。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點茶作為上層品茗遊藝,是修身養性的雅事

第一步:烤茶

先將存放經年的餅茶(因有陳味)放進沸水裡浸溼,然後刮掉餅茶表面的油膏,再小火炙烤乾燥,當年的新茶則可免去這一道工序。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第二步:用茶碾把餅茶磨碎、過細羅

茶碾宋徽宗建議用銀製的。唐代煎茶也有這一道工序,但是唐代是將茶碾成細米般的顆粒狀。而宋代卻是茶葉碾得越細越好,成粉末狀。碾完之後要用羅篩篩幾次,目的是要使茶末足夠細,能融於茶湯中,這樣的茶湯才漂亮。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精密的石磨能夠研磨出非常細密的茶粉

第三步:候湯,謂聽聲之法。

蔡襄認為候湯最難,未熟和過熟都不好,然而宋代煮水的器具是瓶子,因此看不到水沸騰的情況,只能聽聲音,因此要把水煮得恰到好處很難。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第四步:熁盞。熁是烤的意思,就是說要先把茶盞溫熱

茶盞起到保溫作用,點茶時不因為點茶過久而茶湯放涼。建盞壁寬而底厚,加熱後不易炸裂,最能起到保溫作用。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兔毫建盞

第五步:用茶勺置入適量茶粉,根據茶量注入沸水,將茶粉調成融膠狀。

建盞以青黑色為貴,因為宋人點茶的茶湯色淺,黑色更能襯托茶湯的色澤,因此深色茶盞深受當時人們的喜愛。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混合了金箔的茶粉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注水湯壺

第六步:點茶。用茶筅連續注湯擊拂,茶粉均勻地融入湯裡,茶湯表面形成如雪花一般乳白色的厚厚的泡沫。點茶才算完成。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日式茶筅,可見當年宋代的風貌

宋徽宗在點茶上頗有造詣,他在《大觀茶論》裡將點茶的注水擊拂分解成7個步驟,每一次擊拂都有用意,真是讓人歎服。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第七步:敬茶、品飲。將篩好的茶置於茶托之上,敬與品飲者。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劉松年《攆茶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鬥茶

那麼,在宋代怎麼判斷一款茶好不好呢?一個是湯麵是否鮮白,越白越好;二個是湯花咬盞的時間長短,也就是茶湯上乳白色泡沫的存續時間,時間長則為之好。

宋代鬥茶除了比茶的好壞,還鬥“茶百戲”。在《茗荈錄》中有記載:“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此茶之變也,時人謂茶百戲。”“茶百戲”又稱“分茶”。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閻立本《鬥茶圖》(傳)

據說分茶有兩個方法,比較容易的是用茶匕蘸水點在湯麵上,勾畫出各色圖案。難的是一手提壺注水,控制手勢和水流;一手握盞,晃動茶盞,通過這個方法,讓湯麵上變幻出須臾即散滅的各種圖案。(好像現代的咖啡拉花啊!)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分茶法勾畫出的篆字

建盞

鬥茶的絕對骨灰玩家當屬宋徽宗。但早期他對鬥茶所用茶碗並不滿意。當時宮廷所用瓷器多以白瓷、青瓷為主。但這類瓷器胎體輕薄,不利於保溫。經過火烤又極易炸裂。顏色青白無法襯托茶湯的髮色,內壁咬盞時間短,分茶容易散亂。皇帝老大很不滿意啊!蔡襄又一次出手了,在其出任福建轉運使期間,建窯的建盞得到大力發展。創造出了諸多適合點茶、鬥茶的茶碗。最終得到皇帝大哥的賞識,圓滿完成任務。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道正庵建窯兔毫「天目」建盞,南宋,十五/十六世紀 琉球黑漆嵌螺鈿盞託。據《大正名器鑑》所記載,此茶盞曾為京都道正庵主人味杏堂(1615?-1690年)所用,後傳予大阪藤田家族。


蔡襄在《茶錄》中寫道:“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烤之久熱難涼,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他有效的解決了皇帝大哥提出的所有問題,並發展出諸多品類。如耀變天目,就是諸多名品中的王冠。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耀變天目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耀變建盞殘器 杭州東南化工廠出土

在徽宗所著《大觀茶論》裡面也大書特書關於好的建盞的評判標準:“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燠發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寬,底深則茶宜立而易於取乳,寬則運筅旋徹不礙擊拂,然須度茶之多少。用盞之大小,盞高茶少則掩蔽茶色,茶多盞小則受湯不盡。盞惟熱則茶發立耐久。”

宋徽宗的這段話從三個角度評判建盞,即盞的釉色、盞的器型、盞的實用,我們來一一看起。


釉色要夠美

黑釉瓷器胎底成黑或近似的深藍色。黑色上有靈動的條紋。飽滿如同玉兔的毫毛,細密柔長為最佳。在點茶後,茶湯和毫毛紋理相得益彰。宛若星辰、宇宙。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藍兔毫紋理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抽象的紋理讓人聯想到梵高的星空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器型適度

宋徽宗認為,好的建盞,底部必須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寬度。底部深,茶湯就像直立在盞中一樣,易於茶筅擊打出乳白的泡沫;底部夠寬,才能自如地運轉茶筅不受束縛。“底必差深而微寬。底深則茶直立,易以取乳;寬則運筅旋徹,不礙擊拂。”

束口兔毫建盞, 撇沿束口,腹部較深,底部寬厚,器型整體較飽滿,也比較沉。比較有特點的是束口盞在口沿下有一圈大概1.5釐米左右的注水線,就是向內束成一圈的淺顯凹槽,這個槽用於鬥茶時把握茶湯的分量,避免外溢。符合“底差深而微寬”,是宋徽宗心中完美的盞型了。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束口兔毫建盞

撇口兔毫建盞,口沿向外撇,沿稍有曲折,斜腹或者微弧度。這種大敞口容易散熱,是夏天的專用。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撇口兔毫建盞

斂口兔毫建盞,口沿微微向內收斂,腹部呈斜的弧形,整體造型比較豐滿。以中、小型盞常見,小型的比較常見。有的斂口盞不是圈足,而是圓餅狀的實底。此類茶盞多用在大型盞點茶後的分杯,便於茶客飲用。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斂口兔毫建盞

有了好茶又有了美器,宋徽宗經常給大臣們點茶,時不時舉行茶宴Party。宋徽宗《文會圖》描繪的就是這樣一次茶宴。

在畫面中,二十人或圍桌而坐,或舉杯品飲,或互相交談、或獨自凝神而思。旁邊的桌几上,侍者有的正在炭火爐旁煮水烹茶,有的正在分茶湯——此次文會,顯然是一次大型宮廷線下體驗活動。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趙佶《文會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文會圖》局部

在宋代,由於皇帝嗜茶,茶宴之風十分盛行。除了宮廷及上層社會之外,禪林僧侶的茶宴也很多。在寺院中,眾人團團圍坐,住持按一定程序衝沏香茗,眾人按一定儀式品飲,其後,茶宴諸人贊茶味、論修身、誦佛經、闡佛理。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徑山寺茶宴圖

不過宋代繁複細膩的點茶之法隨著一個王朝的消亡,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明初朱元璋廢貢團茶後,一個茶葉的全新時代就此開啟,茶葉是否因此而消亡呢?散茶又作何表現呢?欲知詳情,下次再敘……


END.


【睿格書櫥】以餐廚為半徑,呈現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彙集藝術設計、文化創意、興趣社交、美食花藝、智能廚房等,都在場景中一一展現,為您提供更飽滿的生活美學靈感。

神奇的樹葉 — 宋 · 誰與爭鋒

睿格書櫥 · 北京 · 悅文空間

週一至週六

10:00-19:00

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東路39-1號

39-1 RWK,North Fourth Ring Road,

Chaoyang District,Beijing


睿格書櫥 · 深圳 · 悅文空間

週一至週六

10:00-19:00

深圳市南山區蛇口工業五路萬海大廈B座103

103,Block B,Wanhai Building,

Shekou Industrial Road,

Nanshan Distrct,Shenzhe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