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紅梅“抄襲”事件,進行了三方面的深度思考!


胡紅梅“抄襲”事件,進行了三方面的深度思考!

胡紅梅抄襲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大多數人都在痛斥她,也有少許人維護她。透過這件事情,不免讓人對教育界存現的現象唏噓,不得不反思教育究竟為何?

事件回顧


胡紅梅有眾多榮譽加身:

2016年度中國教育報推動讀書十大人物提名獎

2016“閱讀改變中國”年度點燈人

2017中國“全人教育”候選人

2016深圳市全民閱讀十大推廣人

全國“百班千人”總導師

馬來西來閱讀種子教師公益行動總導師……

作為名師的胡紅梅,因為被發現抄襲別人的作品,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01 我並不是落井下石,而是維護師德應有的一絲尊嚴。


胡紅梅“抄襲”事件,進行了三方面的深度思考!

胡紅梅在評論回覆中說:

“沒吃沒睡,哭了一夜,全身發抖。”

“如果還得不到諒解。我也將遺書奉上。”

還有人維護她:“啥著作權原則,即便是違反了也沒啥……”言外之意不就是“教書人抄書,就不算抄?”這簡直就是謬論,以前看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就只是覺得可笑,如今,讓我感到更可笑的是這個時代居然有著真實版本的孔乙己。

抄襲了就是抄襲了,跟是不是教書人沒有關係,法律並不會因為你是教書人就網開一面的。到這個節骨眼上,還有人輕描淡寫拿不懂知識產權權來搪塞。暫且不談法律,我就想問問“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響徹教育界的名言,作為一個老師誰人不知誰人不曉?我不相信作為一個名師她不知道、理解不了這句話的意思?

抄襲不僅是法律要做出追究的問題,更是要從道德層面進行深剖的問題。從她的道歉信,讓人看到的就只是形式的道歉,可以說是用詞含糊、閃爍其詞、避重就輕,沒有看到真誠的悔過之意。明知道這種用抄襲謀取私利的行為做是錯的,不但不引以為鑑,還有人願意化身孔乙己去維護這種行為,簡直讓人覺得可氣,更讓人甚至覺得可悲。

欺世盜名還有人繼續縱容,她有錯,她道歉,我們不原諒,就是我們冷漠?我們無情?我們無理取鬧?我們網絡暴力?那我想問這個社會風氣還要不要正了?

為什麼要不依不饒,因為我覺得對不起那些兢兢業業、起早貪黑、默默無聞的一線教師。我並不是落井下石,而是維護師德應有的一絲尊嚴。引起那麼多人抨擊她僅僅是抄襲這個行為?我覺得根本原因在於她抄襲被發現後看不出真誠的悔過之心,太讓人失望了!

胡紅梅的學術不端行為應該不是個例,我不痛恨胡紅梅,痛恨的是這種現象,痛恨的是那些化身的孔乙己。


胡紅梅“抄襲”事件,進行了三方面的深度思考!

02 透過抄襲事件看本質


無論是在小學任教,中學任教或者大學任教,老師見面談論最多的就是職稱的問題。評定職稱最初的是激勵和培養人才,可是現在的卻出現了這樣的現象。一是,很多教師,想方設法削尖腦袋的想評級,貌似已經忘記了初心。二是,很多教師對職稱制度積怨已久,埋怨區別待遇,老師對教學工作就沒了積極性和上進心,希望可以早日取消現行的教師職稱制度,建立一種待遇正常提升機制。

教師雖然是一種職業,但也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擔當。教育是一份講究良心,教育是需要認真對待,教育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工作。

在現在的教育界,到處充斥著違背教育理念的行為,很多人把對名利和榮譽的追求,放到了首要追求的目標,走形式、裝樣子,讓老師的教學意識已經開始發生了偏差。像胡紅梅這樣“才不在高,抄抄就行;學不在深,改改則靈。”其實並不是個例。

很多在崗位上勤勤懇懇的老師,在三尺講臺上散發著自己一生的力量,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夠得到認可。但現實中所謂的職稱盼了一年又一年,若干年過去了,還是評不上,難免會打擊到他們的自信心,給老師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老師們不僅要把課給上好,為了一個職稱還要不斷的評比、考核、課題研究、賽課、結對總結、教學論文、填表等老師弄得精疲力。從而導致有人就開始投機取巧,想通過走捷徑的方式去獲得這一切。

我想只有不斷的完善教師的職稱評級制度,轉變一些管理的觀念,才能讓老師迴歸到教學的課堂中。讓老師們不用再為了一個職稱的名額鬥得你死我活,讓老師們的同事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讓老師們可以全身心的放在學生身上。


胡紅梅“抄襲”事件,進行了三方面的深度思考!


03 反思教育究竟是什麼?


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作為一名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拓寬自己的眼界,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把好教育理念結合自身的經驗用作教導學生、影響學生,最終達到教書育人、教學相長的目的,這與一字不落盜人作品是兩回事。做教育靠的不是臉蛋和氣質、投機取巧,注重形式“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終歸會踏上一條不歸路。

教育究竟是什麼?

我想“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就是最簡單、好的詮釋,職稱的評定只是一個教學水平一個體現,不是評定一個老師教學的全部,一個好教師的需要終合看德、能、勤、績、廉等,千萬不要為了一個名利、職稱而本末倒置。

陶行知先生曾說:“教師就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育一定要回歸初心,堅持立德樹人、以身作則。


胡紅梅“抄襲”事件,進行了三方面的深度思考!

結語:

名師的“名”是在教師在教學的造詣,不是沽名釣譽的“名”,千萬不要把兩者混為一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