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长叹:疫情下的“先进个人”

前几日《激流日报》发表一条新闻,报道称撰写新闻报道李医生等八人造谣生事的记者廖君,被评为抗击疫情的女英雄,发表致辞的那一刻,激动得掉下了眼泪。

一声长叹:疫情下的“先进个人”


朋友发来信息问我,做为一名职业规划师,怎么看行业里先进个人的评价标准?

的确,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此次涌现出了很多值得尊敬的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有医疗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快递员、小区保安、菜市场大妈,当然,还有媒体工作者。这些普通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考验中,如同战士一般,逆行而上,冲在战“疫”最前线,展现出个体的责任与担当。

社会需要塑造典型,鼓励先进,对于表现突出的,予以嘉奖,无可厚非,但是评价标准是什么,虽然各行各业有各自的不同,但我想,也应该有些共性可以允许拿来进行讨论。

在我看来,一名行业的先进个人,无非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突出。

一、个人业务能力强。

新闻记者是一种以及时,真实,有效,客观,公正的态度为大众传播消息的一种职业。新闻记者的四种素质指:法律素质、获取信息能力、专业化素质、人文素养。严谨客观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是记者四项基本素质之一。在报导一件事情的时候,为了保证信息的公平公正,记者需对所报导新闻不同角度的当事人都进行采访调查。

那么,问题来了,“报导李医生造谣生事的新闻,采稿素材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单一的采访,还是综合的多渠道、多角度的收集信息?”

如果经过了多渠道的信息收集,除了报导李医生接受处罚,有没有去医院采集过相关病例的真实诊断结果,将当时造成李医生“谣言”误判的真实原因公布于众?

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媒体人的法律意识,都是新闻记者基本的个人业务能力,如今回看说李医生造谣的这篇新闻报导,要评选先进个人,恐怕记者第一关采写能力就过不了。

二、职业道德修养高。

各行各业对职业道德都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和要求,记者的职业道德的衡量标准就是价值中立,不做评判,如实摆事实,讲道理。保证新闻采写的真实、有效、客观性。

今天看来,这个新闻是否真实、有效、客观,地球人都知道。作为一名记者,如果不能做到价值中立,就不配记者这个称号,更谈不上什么职业道德修养。

如果是我写了这样一篇报导,我是万万不好意思去拿这个“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的,我可能会反思和反问自己,在自己主观意识给客观现象进行加工的时候,我的个人立场是什么?文章是写谁看的?我的职业的底线在哪里?

如此看来,带有个人感情倾向的写作,第二关记者的职业道德也过不了。

第三、能给行业从业者起模范带头作用。

我们为什么要评选先进工作者呢?

无非是给从业人员树立一个典型,告诉行业从业者个人未来职业努力和发展的方向。所以评选谁为先进工作者,是管理者的一种指挥棒,也是可预见的该行业未来风气发展的风向标。

冲在战“疫”最前线,勇于付出勇于奉献当然值得嘉奖,不过报导的新闻不客观、采写不严谨,甚至出现了违规,在老百姓群体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也是事实。

这风口浪尖再颁给一个“先进工作者”,激起大众对其强烈不满的情绪,这波神操作,到底是“捧”还是“杀”呢?

这第三关,评廖童鞋是先进个人,到底是希望给其他新闻行业的从业者树立一个怎么样的榜样呢?

最后,作为一个外行,斗胆给新闻从业者一句忠告,道德经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作为媒体人,护着自己的诚信,就是护着自己的招牌,护着自己的脊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