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哨人”李醫生的英雄論

寫這篇文章之前,首先對李文亮醫生表示哀悼和敬意。大家都對李醫生的離去表示難過和痛心,但今天借用李醫生的名義寫這篇文章,只是想表達一種社會現象,一種思維陷阱,並無不敬的地方。

此次疫情,影響範圍之廣,受害者人數之多,對經濟衝擊之大,前所未有。凡事成為社會熱點,就可以看出大眾的思維模式,也許只有在對同一件事的不同解讀當中,才能看出一個人真正的價值觀和抉擇,也才能找到與自己價值觀相近的同類。

時勢造英雄,凡有國難,必有英雄。這次疫情,從最開始的鐘南山院士,李文亮醫生,武漢的方方,到上海的張文宏醫生,都是大眾稱頌的英雄。英雄可以給我們樹立榜樣,可以安撫我們的情緒,可以弘揚社會正能量,這些,都很好。只是,排除社會需要和我們的心理需要,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被稱為英雄呢?

首先,英雄是一種可以預見後果的犧牲,具有主觀性。如果我做一件事情,我不能夠預見後果,我做了,也許是一時衝動,也許是客觀造成,並不能以最後的結果說我是英雄還是狗熊,而要以當時我做這件事情時願意付出代價的主觀意願來衡量我是否具有自我犧牲性。

李醫生醫者仁心,在親戚朋友群裡發出了非典肺炎的告示,其本意是想提醒親朋好友注意防範風險,提出這樣的告誡並無前車之鑑可以參考,更不能遇見會被帶到公安局訓誡以及在中央臺播出造謠新聞,更不知道這場病情會發展成為世界級的災難,以及他的社會評價會因為一條微信通知,如同過山車般巨大起伏。如果早知道事情會演變成這樣,我想,沒有人會在這場災難當中選擇沉默。但反過來,如果只知道發信息後會被叫去公安局訓誡和因“造謠”上中央臺新聞,而不清楚後期疫情的發展,李醫生是否還會發這條信息,此時,已是一個謎。

其次,英雄是超越群體道德的體現。

可以說,李醫生恪守了醫者仁心的基本職業道德準則,也關心關愛身邊的人,是一名合格的醫生,一個善良的人,這個毫無疑問。但是否因此就能夠說李醫生是一名英雄,其道德準則明顯超越群體道德,是一名英雄,我覺得這倒未必。

武漢作家方方,在全城作家沉默的時候選擇了獨自一人發出真實的聲音,在公眾號文章被一封再封的時候沒有選擇妥協,其堅持說真話的道德準則,在疫情當中明顯超越了其它當地的作家群體,被稱為“女英雄”,我認為當之無愧。

李醫生在得知疫情後親友群裡發出警告,在被帶去公安局訓誡後簽下了悔過書。此行為,跟我們大部分真誠,善良,卻又無可奈何的老百姓的選擇是一樣的。我們關愛身邊的人,但我們也不得不向社會現實妥協,這就是一名普通人的悲哀和無奈,我曾經問過自己,如果遇到相同的情況,大約我的選擇也是會跟李醫生一樣的,雖感情真摯,卻又沒有勇氣獨自孤傲,沒有辦法不顧及家人的感受和社會的評價,也只是一名平凡的普通人而已。

最後,英雄是一種價值觀的選擇,具有穩定性。

我們做一件事情,具有偶然性。我們長期堅持一種選擇的標準,具有必然性,這是我們價值觀的體現。

做一件好事,不難, 堅守了一種價值觀,很難!所謂英雄,在我看來,在任何大事小事上,都擁有一如既往的行事風格,都堅守了內心的價值觀。即使這種堅守,需要付出無比慘重的代價。

鍾南山院士,從03年非典“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這裡來”,自己得病之後在家自己治療,康復後又立刻投入戰鬥。此次武漢疫情爆發,84歲高齡的他連夜坐餐車奔赴武漢,是第一個發出警告聲音的專家“武漢此次肺炎有證據表明會人傳人”,並且一直奮鬥到抗疫一線。而如此優秀的他,到現在也只是工程院院士,沒有能夠當選中科院院士,其中原因,不言而喻。種種事例表明,他一直在堅守著做人的原則和底線,哪怕犧牲名利甚至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我們對李醫生的信息量太少,無法得知判斷,李醫生是否一直是一名堅持自己行為準則的醫生。但如果僅僅憑他在親友群告知有疫情的消息就判斷這是他堅守的價值觀的話,我認為對於判斷個人價值觀的信息量是不夠的。

當然,我理解,之所以會有英雄,是因為在這場疫情當中,大家受傷的感情需要安放,抗議的怒火需要有表達的途徑,更重要的是,這些英雄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堅持說真話!

我想,一個社會需要什麼,就會出現什麼樣的英雄。這才是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