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长城 战“疫”同行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给全社会一场严峻大考。在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等组成的一线战“疫”大军中,有这样一群并肩者,他们不畏风险、不计报酬,自发集合、主动入列,凝成温暖人心的力量;他们在组织、动员、服务中表现出大局意识、担当精神和专业素养,为社会力量参与控“疫”交出了满意答卷。他们,是无数平凡而伟大的志愿者。

志愿长城   战“疫”同行

一次迅速而有序的集结

1月23日,武汉封锁市内公共交通。在医护人员遇到出行困难的时候,武汉市民志愿者自发组织起来。1月23日中午组建的“善缘义助武汉医疗救援”志愿车队群,在一天后发展成40余个,数千名志愿者加入其中。这只是之后被称作武汉“摆渡人”的志愿者队伍中的一支。志愿者们先是接送医护人员,在政府为医护人员安排交通和食宿之后,又转为运送捐赠物资、递送居民生活急需物品等。这是疫情最前沿、危险性最高的志愿服务,其协助疏解了政府安排短暂空档期的困难,构建起应急时刻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

随着疫情的发展,志愿服务需求不断在变化。针对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特殊性,党和政府部门、群团组织迅速建立协调机制,提供需求信息,引导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及时有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央文明办、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发文提出,希望全国各地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团结凝聚起来,统一行动听指挥,科学专业做服务。共青团中央发文指出,发挥共青团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统一指挥、统筹协调青年志愿者组织参与疫情防控。民政部先后发文要求志愿者配合湖北省、武汉市等地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的安排,外地志愿者在疫情终止前不前往湖北省;倡导志愿者依法依规开展服务;引导志愿者配合社区防疫工作开展服务,并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发文动员引导志愿者为集中隔离点隔离人员提供疫情认知、健康指导和心理情绪辅导,评估心理危机,开展家庭支援、社会关系修复、政策咨询等服务,对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及家属提供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

我们看到,从医疗救治场所到城乡社区,从一线防疫人员到隔离中的密切接触者,从普通人群到困难群体,只要是有需求出现,总有志愿者迅速到场。战“疫”志愿服务在服从大局、遵守规则、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表现出应需而动、灵活多样、有序有力的特征。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部署会议上讲话指出,要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这既是对广大志愿组织和志愿者服务成效的肯定,也是对他们在战“疫”新阶段作出更大贡献的号召。

在企业复工支持,学生课业辅导,医护人员、病患及他们家庭的心理支持,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等领域,处处有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即使疫情退去,在经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正常的过程中,志愿服务仍将积极发挥作用,像绣花针那样满足社会服务中的细微需求。

一批温暖且专业的服务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防控措施不断加码和社会心理出现恐慌的状况下,志愿服务应该怎样找准自己的角色和发挥作用的路径?怎样做到”帮忙不添乱”?这无疑考验着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们的专业能力。

疫情初期,筹集、对接和运送物资成为志愿服务中最吃紧的战线。武汉市江夏区600多名青年志愿者携手奋战,方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物资运送、床位铺架、卫生清洁中都有他们辛勤的汗水。疫情聚集了无数这样的志愿者,他们中有“有战必回”的退伍军人,有“苦累扛得住”的热血青年,有在地震救援中历练过的“行家”。还有一些志愿服务组织带领志愿者投入了物资筹集和对接工作中,在社会捐赠和需求匹配之间架起了畅通的桥梁。“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群人的力量是无限的。”志愿者们朴素的信念点燃了使命必达的聚变。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志愿者参与最长的阵线。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红领之家党员志愿服务中心招募有防疫和应急经验的志愿者,成立红领跑腿服务队,帮助居民买菜购物、收运垃圾,看似琐碎的服务却成为最有力的支撑。党员社区报到、长期扎根社区的志愿服务组织招募、社区居民自发加入等,聚集起社区防疫志愿服务的强大阵容,他们默默奉献在生活服务、值守排查、宣传引导等岗位上,有的还当上了父母双双上“一线”或双双被收治的孩子的“家长”,用最细致入微的关爱传递出志愿服务的温情。

与病毒作战对一线防疫人员,感染者、隔离者家庭及社会公众均造成心理压力,这很快便被志愿者们关注到了。“回到酒店休息时经常看着孩子的照片流泪”,由湖北郦民社工中心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社会工作者联合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得知,这些年轻的医护人员是担心孩子生活学习不适应,或怕自己被感染见不到孩子,于是就链接社会捐赠的“大礼包”送到孩子们身边,这个团队中还有儿童心理专家随时关注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由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等发起的京鄂志愿者联合行动集结了“三师”(社工、医师、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队伍,通过线上方式在疫区开展社会心理科普、防疫知识讲座、情绪疏导、心理应激干预、特困救援和医疗转介服务。在传遍网络的武汉方舱医院广场舞背后,则是远自黑龙江的“社工共振”志愿服务团队发起“线上+线下”服务的成果。社会工作、心理咨询、网络技术、项目管理,每一组跨界专业的无缝贴合,都输送出专业化志愿服务的能量。

在疫情封锁中,满足困境人群的需求比往常更加困难。都安瑶族自治县,是广西脱贫任务最重的县份,也是广西新冠肺炎疫情最重的县份。都安县瑶山善行联合会志愿者根进由他们开展的“苦楝花1+1助学项目”,对所有资助的贫困学生开展调研,发现贫困学生因疫情影响家庭生计而焦虑和在“空中课堂”学习中有困难时,就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和积极组建教师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们还奔忙在为慢性病患者取药,为独居、空巢老人等提供所需服务的路上......

为了将疫情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的影响减到最低,志愿者们成为一支灵敏洞察需求、灵活解决问题的队伍。天津滨海蓝天救援队志愿者自筹设备,为复工企业河街道、广场、公交站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杀作业;福建省三明市秦宁县,志愿者们在鲜花基地当起“临时工人”,解决了由于外地员工无法返岗造成的鲜花积压和滞销难题......

志愿长城   战“疫”同行

一种“硬核”保障的力量

广东省佛山市菠萝救援队是一支专业应急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对所有奔赴一线开展服务的志愿者进行防疫知识培训,并为每一位前线志愿者购买意外保险,统一安排住宿。此外,这支救援队还建立了帮助前线志愿者家庭解决生活难题的机制。

志愿服务组织为志愿者提供相关保障是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表现。而由于新冠疫情防控中的志愿服务面对特殊风险,政府相关部门、志愿服务行业组织和社会各界力量也纷纷行动起来,凝成了一股强大的保障合力。

各级志愿服务行业组织通过发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实务指引、网络培训课程、服务手册,为志愿者提供防护装备等,为志愿者们助力。山西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推出的在线培训中邀请医务工作者介绍专业防疫知识、上海市志愿者协会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定期发布工作提示、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筹措资金为志愿者采购防护服、护目镜、面罩等物资.....

为解决志愿者的后顾之忧,赠送专项保险成为一种有效有力的方式。浙江省社会工作师协会和浙江省志愿者协会分别联合保险公司向全省志愿者赠送专项保险,北京民政局利用社会建设专项资金为在“志愿北京”平台实名注册的防疫志愿者提供专项保险,中银保险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为全省1万名有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捐赠专项保险......

3月5日,民政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启动“携手同心助战役——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湖北省养老机构工作者关爱保障行动”,为抗疫中的志愿者提供关爱保障金和专项保险。

风险提示、防护培训、装备提供、专项保险,这些火线上的志愿者保障既包预防性也包括补偿性措施。来自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守护,使志愿者们的善心善念在全社会获得弘扬。

一副广泛动员的图景

德不孤,必有邻。当志愿精神蔚然成风,更多人成为了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一员。

江苏省南京市某高速路口,一位男子把自己从土耳其买回来的满后备箱口罩送给排查工作人员,当被问姓名时他说“叫我中国人吧”;一对父子在抗“疫”志愿服务的的战线上互相勉励,父亲在武汉做运输医疗废物去进行无公害处理的志愿者,儿子在重庆社区里为居民提供防疫志愿服务;不知名的社区居民为志愿者送来热腾腾的汤面......

武汉顺丰小哥汪勇,以担当精神吸引了众多市民与他一道,成为为医护人员吃饭、坐车、购物等提供后勤服务的志愿者;武汉市洪山区金地太阳城小区,社区居民自组织设立志愿者防疫指挥部;河北省涞水县,假期中的大学生组成防疫宣传志愿服务队......

一个一个或者一群一群志愿者,共同构成新冠肺炎疫情战“疫”志愿服务的生动面孔。没有一种社会动员形式,能够像志愿服务这样,吸引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理想信念的人群参与进来,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行动,不计得失,无私奉献。这是人类文明进步最重要的体现。新冠肺炎疫情战“疫”志愿服务是我国应急志愿服务史上一次浓墨重彩的记录,也必将成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向现代化进发的更高起点。

(中国社会报记者 李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