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紀錄片導演的武漢日常(3)直擊最危險的氣道切開手術

胡宇科,中廣天擇傳媒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內容中心導演。1月底進入長沙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拍攝記錄片《守護我的城》。他說,不到武漢,這個紀錄片就不能叫做完整的作品。在他進入武漢協和醫院駐守拍攝的十多天後,應陳勇評論之邀,從3月15號開始,他將主戰場之中發現和感受的點滴通過文字、視頻、圖片傳遞給讀者們。我問他的歸期,他說武漢城解封之後,不勝不歸!那麼,就讓他的《一位紀錄片導演的武漢日常》成為這一段恆久而難忘的歷史中的一部分吧!


我們攝製組是3月5號從長沙出發,進駐武漢協和西醫院開始記錄拍攝的。到今天(3月17號)為止,已經連續拍攝12天時間。


攝製組從長沙派往武漢的有我、攝像李招進兩人,在武漢當地聘請一名攝像戴昊。抵達武漢後,主要在武漢協和西醫院隔離病房12樓東拍攝,記錄湘雅援鄂團隊的故事。湘雅援鄂團隊領隊錢招昕、李麗,不僅協助安排了團隊的住宿和吃飯問題,而且盡一切可能,為團隊提供拍攝方便。如果沒有他們的協助,我們的拍攝也不可能這麼順利。


我們攝製組和湘雅團隊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已經找到記錄的核心支點:圍繞危重症救護展開拍攝。湘雅團隊在武漢協和西院的救治工作,收到的是一片讚譽之聲:我們所到之處,無論是病房還是酒店,聽到的都是感激之詞。病人看到湘雅的醫生護士,都是豎大拇指,很多病人都說是湘雅人給了他們第二次生命。所謂“北協和、南湘雅”的名頭,在這裡還是叫得響的。


湘雅團隊的過人之處是什麼?這是我們攝製組進駐之後,觀察和思考的主要問題。當然,他們和其他團隊一樣,有著醫者仁心。但更重要的,是團隊對醫療資源的合理調度,是對患者的科學分類和精細化管理。


湘雅團隊派到武漢的醫生護士,可以說都是湘雅的精幹力量,尤其是危重症救治力量,算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但病人的情況複雜,他們所主管的11樓東、12樓東兩個病區,除了普通患者,還有不少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對於病情不一樣的患者,如何配置資源呢?湘雅團隊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做出了對病人分區管理救治的方案。大體上,以12樓東4號病房為焦點,設立臨時ICU病房,集中精幹力量,搶救危重症患者。靠近4號病房的3號和5號病房,收治重症患者,其他患者依次排列。而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4號病房。


拿湘雅團隊的話說:4號病房主要是救命,其他病房基本是治病。這樣的資源配置,能很合理地發揮湘雅團隊的優勢,最大限度地治病救人。


我們的拍攝記錄,也就圍繞4號病房展開。轉入4號病房的患者,要麼是處在新冠肺炎風暴中心的患者,要麼是因為有嚴重的基礎疾病,被新冠肺炎攻擊而生命垂危的患者。


在拍攝過程中,我們親眼見到了幾位處在新冠肺炎風暴中的病人,在湘雅團隊的精細化管理救治下,病情緩解,順利轉出4號病房。也有些患有冠心病、高血壓、老年痴呆的患者,經過團隊救治,起死回生。但遺憾的是,我們也親眼看到,兩位新冠肺炎患者,沒能走出風暴中心,呼吸系統衰竭,離開了人世。


我們知道,醫護人員已經盡了全力,但是,病毒的可怕之處在於,病情惡化往往急轉直下。前兩天還和醫護人員正常溝通的病人,突然就插管了,突然就離開了。生命的脆弱,讓醫護人員也無能為力,唏噓不已。


今天上午,武漢協和西院的12樓東湘雅病區4號病房,有兩臺手術要做。主刀的醫生,是湘雅重症科劉志勇教授。劉教授是我們跟拍的主要對象,也是4號病房最“活躍”的醫生。現在,4號病房還有4位危重症患者,其中3個人都處在昏迷狀態。而只要涉及氣道切開、胸腔穿刺之類的手術,都是劉教授主刀。


醫護人員把隔離病房稱作“艙”,上班叫做“進艙”,下班叫做“出艙”,說起來有點像宇航員的工作環境。


在艙內做手術,和以往他們熟悉的病房手術,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環境:艙內為了防止感染,醫生要穿厚厚的防護服,戴三層手套。而氣道切開手術,是在呼吸系統完全開放的環境下操作,病毒會隨著氣道噴湧而出,所以,醫生還必須戴上正壓頭套。怎麼形容呢,看上去就像電影裡的宇航服,裡面的空氣不和外部直接交換,進入頭套的空氣,必須先過濾。


這樣,就給手術增加了很大的難度:首先視線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戴了護目鏡、又戴一層正壓頭套,肯定影響視線。另外,戴上三層手套,手的觸感就會減少大部分,這給醫生手術定位造成了很大困擾。


而且,在臨時ICU做手術,配套設備也不是很全。

即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劉志勇教授還是順利的完成了手術。兩臺手術,雖然不是什麼大手術,但也夠折騰人,他完全是一個人單獨操作,只有一個小護士在旁邊控制呼吸機、協助拿點小東西。出艙的時候,我看到劉教授的褲腿都溼透了,大量出汗,呼吸困難,看得出這位40出頭的醫生體力有些不支。

一位紀錄片導演的武漢日常(3)直擊最危險的氣道切開手術

在隔離病房拍攝的老胡


一位紀錄片導演的武漢日常(3)直擊最危險的氣道切開手術

湘雅重症科劉志勇教授和老胡在手術後



最近幾天,湖南省對口支援黃岡醫療隊所在的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每天都有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出院。田萌走進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隔離病房,紀錄下了這一刻。而湖南省對口支援黃岡醫療隊湖南ICU病房的八位隊員用視頻的方式把“微笑家書”傳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