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讲述的是跨度长达1500多年的中日友谊

在日本捐助湖北物资的包装箱上,除了两国国旗,“加油中国”外,还附赠8字汉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见证了1500年的中日友谊!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讲述的是跨度长达1500多年的中日友谊

日前,一幅普通的捐赠物资图片,一下子刷遍了朋友圈。那是几箱包括20000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的防疫物资,捐助方是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受赠方是湖北高校。20000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在海量的捐赠物中,并不特殊,它们之所以能引爆网友热议,还在于它的外包装太吸睛——在打包物资的纸箱上,除了两国国旗、“加油中国”外,还有一行小字: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日本给湖北的捐赠物上,为何会写“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对仗很工整。“域”是地,对“天”。“山、川”对“风、月”。山与川,都在地上,依附于地。一个国度的山川,不可能跑到另一个国度。而天上的风月,则不受此拘限,不同国度的人可以共见。

其实,这8个字对于扬州人来说特别熟悉,在大明寺鉴真纪念堂前有一块石碑就是赵朴初亲笔书写的对联;而在大雄宝殿前西墙壁上,同样也有一块石碑,刻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8个字,体现着中日友谊的源远流长。

据了解,这句偈(jì)语出自1300年前,日本长屋亲王《绣袈裟衣缘》,《全唐诗》中收录:“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长屋亲王,是日本当时的宰相。唐玄宗时,长屋曾经命人制作千件袈裟,绣这四句偈语在上面,送给大唐高僧们,鉴真大和尚看到后非常受感动,毅然决然的披上了这件袈裟,发心去日本传法,6次东渡,历经劫难,终不言悔,谱写了中日关系最辉煌的最感人的一幕。

1500年后,这两句诗再一次以这种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再一次感动了我们。

在这批物资中还有两句诗“岂(qǐ)曰无衣,与子同裳”。

这两句出自《诗经 秦风》。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首战歌。这两句的意思是:怎么能说没有衣服呢?来,我们同穿一件。

这批物资里装的正是我们一线医务人员用的防护服。

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两句诗的时候,比“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更加滚烫,更加鼓舞士气。

其实,“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八个字,并不是现代日本人的创造,而是源自1500多年前的一首汉诗《绣袈裟衣缘》,其作者是唐玄宗时代(日本奈良时代)的日本长屋亲王。《绣袈裟衣缘》全诗共四句,其诗曰: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长屋亲王的这首《绣袈裟衣缘》,后来被收录于《全唐诗》中。这首诗的背后,还有一段中日两国友谊交往的感人故事。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讲述的是跨度长达1500多年的中日友谊

长屋亲王是谁?

长屋王是天武天皇之孙,高市皇子的长子,其母为天智天皇之女御名部皇女,其妻为吉备内亲王,是奈良时代的皇族、公卿。长屋王在庆云元年(704年)直接升为正四位上,5年后升任从三位宫内卿,又7年升为正三位,可谓是会仕途得意、官运亨通。

迁都平城京(今奈良)后,日本政坛出现了一股新兴的势力,那就是以右大臣藤原不比等为代表的藤原家族,藤原家族在为与日本皇族势力相抗衡的新权贵。长屋王虽属皇族,但是,他的妻子吉备内亲王却是藤原不比等之女,两人为翁婿关系,所以,相处还算平和。

灵龟3年(717年)左大臣石上麻吕去世,作为皇族的长屋亲王连升几级,一举升为大纳言,成为地位仅次于太政官的右大臣藤原不比等的当权人物。

长屋亲王升任大纳言两年后,他的岳父兼政敌藤原不比等去世。因为,藤原不比等的四个儿子当时都很年轻,议政官中,只有当时任参议的藤原房前在职,因此,长屋王作为皇族势力的代表成为了政界的主导者。不久,长屋王升为从二位右大臣,受赐带刀资人十人。神龟元年(724年),在圣武天皇即位的同一天,长屋王升为正二位左大臣(相当于华夏诸朝的百官之首的宰相)。长屋王执政期间,为了解决耕地不足的问题,还制定了著名的“三世一身之法”(一种奖励开荒的政策,持续开荒者的第三世即孙子可以获得荒地的所有权)。

长屋布施与鉴真东渡

长屋亲王执政时,是唐朝的玄宗时代,当时,中日两国的交往频繁,主要是日本的遣唐使频频来朝。唐玄宗时,一心向佛的长屋亲王曾经命人制作千件袈裟,绣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四句偈语在上面,让遣唐使带到大唐,送给大唐的高僧们。

长屋的四句偈语,后来被人加了个《绣袈裟衣缘》的诗题,收录于《全唐诗》中。其诗前题注为:“明皇时,长屋尝造千袈裟,绣偈于衣缘,来施中华。真公因泛海至彼国传法焉。”

题注中的真公,就是唐代著名的鉴真和尚。据注所说,鉴真东渡,与长屋布施袈裟有关。对此,在《唐大和尚东征传》中,也有较为详细的记载。鉴真和尚在决定前往日本传戒律时,曾与众弟子有过长谈,《唐大和尚东征传》对虎的记载为:

时大和尚在扬州大明寺为众僧讲律,荣叡、普照至大明寺,顶礼大和尚足下,具述本意曰:“佛法东流至日本国,虽有其法,而无传法人。日本国昔有圣德太子曰:‘二百年后,圣教兴于日本。’今钟此运,愿大和尚东游兴化。”大和尚答曰:“昔闻南岳慧思禅师迁化之后托生倭国王子,兴隆佛法,济度众生。又闻,日本国长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来施此国大德众僧,其袈裟缘上绣着四句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量,诚是佛法兴隆,有缘之国也。今我同法众中,谁有应此远请,向日本国传法者乎?”

上文的意思是:当时的日本,在经过了“大化革新”之后,农民迫于赋税徭役,不少弃地逃亡,私自剃度为僧,把寺院作为避难所躲避课役,导致僧侣成分复杂,纪律废弛。而中国则有一套严格的戒律制度。日本的当权者和佛教界迫切需要建立制度,于是,日本指派来荣睿、普照二位僧人,携带长屋亲王的千件袈裟,随第九次派“遣唐使”来朝。

荣睿、普照二人辗转来到扬州,送上长屋亲王的袈裟,请求鉴真渡海传法,但是,由于当时航海技术不发达,遣唐使也有不少丧生于大海的。有僧人面对这样的请求,认为“彼国太远,生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而鉴真却说:“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

鉴真正是披上了这件袈裟,发心去日本传法。历经千辛万苦,天宝十二年(753年),鉴真第六次终于东渡成功,此时他已双目失明,66岁高龄。日本朝野上下非常感激,热烈欢迎他。孝谦天皇颁诏,封“传灯大法师”,在国寺东大寺立戒坛。10年后,鉴真圆寂。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讲述的是跨度长达1500多年的中日友谊

长屋亲王之死

回过头来再说说长屋亲王的结局。其实,在鉴真渡海踏上日本国土时,长屋亲王早已在24年前的一件事变中丧生。

在当时的日本政坛,本来是有两股势力的,一个以长屋为代表的皇族,一个是以藤原家族为代表的外戚。藤原不比等死后,长屋王的权势日增,这让藤原不比等的儿子们(藤原四兄弟:藤原南家之祖藤原武智麻吕、藤原北家之祖藤原房前、藤原式家之祖藤原宇合、藤原京家之祖藤原麻吕)很不爽。

藤原不比等生前,藤原四兄弟与长屋王碍于郎舅关系,并没有撕破脸。但在藤原不比等死后,围绕着藤原不比等之女、圣武天皇之母藤原宫子的称号,长屋王与藤原四兄弟发生冲突,对立关系开始显现。

除了政治上的对立之外,当时圣武天皇身体病弱,又只有安积亲王一个儿子。圣武天皇和安积亲王假如有什么不测的话,圣武天皇的姑姑吉备内亲王与长屋王所生的膳夫王等三王就成了皇位的有力继承者。这也使藤原氏视长屋王一族为眼中钉,一直想找机会除掉长屋这个绊脚石。

机会于来了。神龟6年(729年)2月,漆部君足和中臣宫处东人密告“长屋王密习左道,欲颠覆国家”。这是种什么罪行呢?简单来说,就是与汉武帝时代的“巫蛊之祸”类似,说是长屋亲王以巫术害人,危害皇室。藤原四兄弟得报后,便趁机在圣武天皇处进谗言。

圣武天皇听信一面之辞,当夜就派遣使节闭固三关。式部卿藤原宇合率卫门佐佐味虫麻吕、左卫士佐港岛家道、右卫士佐纪佐比物等,将六卫兵包围长屋王的府第。第二日,圣武天皇派遣一品舍人亲王、新田部亲王、大纳言多治比池守、中纳言藤原武智麻吕、右中辨小野牛养、少纳言巨势宿奈麻吕等人逼问长屋王谋反之事。长屋王被迫自尽,享年四十六。长屋王之妻吉备内亲王和长屋王之子膳夫王、桑田王、葛木王、钓取王全部自缢而亡,史称“长屋王之变”。

长屋亲王自尽后,藤原四兄弟的妹妹、圣武天皇的夫人藤原光明子被立为皇后,开始了藤原四兄弟掌权的时代。后来,造成“长屋王之变”的诬告者之一中臣宫处东人被长屋亲王的粉丝大伴子虫所斩杀,事后,大伴子虫并没有被问罪,因为,朝野上下都明白,中臣宫处东人的行为是“诬告”。长屋亲王自杀18年后,藤原四兄弟就都死于当时流行的天花,当时有传言这是被逼迫自杀的长屋亲王的恶灵作祟的缘故。

如今,长屋与鉴真都已作古千年,但是,这段历史往事却不会被时间的尘埃所淹没。1500年前,日本的长屋亲王送来袈裟,带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8个字;今天,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送来的医疗救助物资上,又带上这8个字——这8个字背后,讲述的是跨度长达1500多年的中日友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