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状元郎的预言

人生聚散有多无常,看看王维的诗集就知道了。这个山水田园派诗人留世的四百多首作品中,送别诗竟然占了将近五分之一。而这五分之一当中,送朋友走马上任的又占了一半。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状元郎的预言


比如下面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元二是何许人也,已经不得考。后人只知道,当年正在长安(现在的西安)就职的王维听到他将到安西(唐朝中央政府曾设安西都护府统辖西域,治所在龟兹城,也就是现在新疆的库车)就职的消息后,特地跑到渭城(原为秦朝都城咸阳,在长安西北方向,唐朝由长安向西去的一般都在此处送别)给他送行。俗话说“多情自古伤离别”,但现代人的离别其实是没有悲伤这种概念的,今天在机场送走对方,改天坐几个小时的飞机又能直接跑去看望。不过,在王维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要出趟远门还真不是什么容易事。且不说元二由渭城到安西即使乘坐当时最快的交通工具也得小半年功夫,就是王维由长安到渭城也不是说到就到的。所以,他们的送别在现代人眼里可能会有点劳师动众,但在他们自己看来,却是情深意重的完美表现。

从汉代开始,位于河西走廊最西头的阳关,就成了内地到西域的必经之路。到了盛唐,随着国力的进一步强盛,内地与西域的往来更加频繁,到阳关之外从军或出使也成了无上光荣的壮举。不过,当时的阳关以西还没有开发,跟现在的新疆可没得比。所以,所谓壮举,其实还带着一层悲壮的意味。元二此去万里跋涉,又是单独行动,似乎比唐僧的西天取经还要艰难,作为好朋友的王维岂有不担心之理。因此,在一杯复一杯的饮酒,一句又一句的珍重之后,他还是忍不住劝对方再饮一杯,从而尽量推迟那险恶旅程到来的时间。

王维之举无疑是非常贴心的,不过,这诗读着读着你也许还会读出另一种味道来。那个“无故人”的浩叹,似乎不单是在为元二伤感,还隐约透露出他自己的一份无奈。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状元郎的预言


王维早年丧父,但母亲有德,再加上他自己聪慧过人,所以从小就工于书画,娴于音律,并且最擅长写诗。等十五岁初到京城应举,便立刻成为王公贵族的宠儿。开元九年,21岁的他又高中状元,当上了太乐臣。太乐臣的品级虽然不高(八品),但却是专门为皇家培养乐队伶人的。唐朝政治开化,经济发达,上到尊贵的唐玄宗,下到普通小老百姓都能歌善舞,所以王维当个太乐臣也算有前途。谁知刚刚走马上任不到几个月,他就因署中伶人私自舞黄狮子(舞黄狮子只能表演给皇上看)而受到牵连,被贬为小小的济州司法参军,并在那个犄角旮旯里一呆就是四年。虽然开元十七年又得回长安,但毕竟元气大伤,所以最初几年他一直闲居在家。一个名动全国的青年才俊,年纪轻轻就赋闲在家,可想他心里有多不是滋味。因此,当孟浩然应试落第将回襄阳之时,他还作了一首“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掳”的送别诗,劝他不要再趟出仕这趟浑水。

然而,劝得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王维的求仕之心似乎从来都没有熄灭过,34岁,他跑到洛阳给中书令张九龄献诗,并隐居于附近的嵩山等待时机。可惜,虽然从次年官拜右拾遗开始,将近20年的时间里他断断续续得到过各种官职,品阶也越来越高,但都只不过是有名无实的闲官,并不得意。到了50岁,母亲去世,一向颇有孝心的他又离京守孝。丁忧回来后,他的官职也不过就是个文部郎中,而到渭城送元二去安西上任就发生在此期间。

一个多年失意的人,回顾自己的一生,又看到好朋友的未卜前程,心里的担心可想而知。所以,诗人一上来就迫不及待写到因“朝雨”而“浥轻尘”的路面,意欲给朋友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康庄大道。可是很快他又看到被润湿的不止路面,还有旁边最会煽情的柳叶!此时,因为小雨的清洗,“柳色”愈加刺眼,岂不成了对分别最刻意的提醒?心慌意乱的王维疾病乱投医,心想也许多喝一杯酒就能多挽留对方一刻。可是他很快又意识到这种想法的自欺欺人性质了:他总要走的,不管前途多崎岖,他总是要走一遭的,就像不管自己的人生多坎坷,自己也还是走过来了。往事再一次如潮水般扑过来,王维终于悲从中来,写下了“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千古名句,为朋友悲哀,也为自己一腔才学无人识而难过。

也许元二是明白王维这些复杂感情的,可是他却一定不会想到,这“无故人”三字也是一个预言。在他离开后没几年,王维去世,他果然再也无缘见到这个如此关心他的“故人”了。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状元郎的预言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入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但王维却被逮个正着。为了逃避麻烦,王维甚至吃药装病。谁成想,因为诗名在外,安禄山非将他“迎”到洛阳当官不可。虽说王维确实有当官的追求,但是这样不明不白的官他这个正人君子却并不想当。但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又能做得了什么。所以,他只能在安禄山于凝碧宫设宴时,偷偷写下一首“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的诗,来表达自己对唐王朝的衷心。真是菩萨显灵,这首诗后来不仅在在危难中救了他一命,还成为他一直梦寐以求的仕途起点。

至德二年,唐军收复长安。按说,朝归正主,王维这样陷贱的伪官是要被处死的。可是,因为凝碧宫诗,他不仅无罪,还被封了个太子中允的官职。随后,他还当过集贤殿学士、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一直到上元元年,60岁的王维终于当上了他一生中品阶最高的官——尚书右丞。不过可惜的是,一年之后,这个看起来终于可以大展宏图的才子却离开了人世。

王维一生坎坷,怀才不遇,但是他的作品却在唐诗,甚至整个古代诗歌领域熠熠生辉,也算是名垂青史了。这样看来,老天爷依然是公平的,他夺走了你的这样东西,就会同时用另一样来补偿。所以人生遇到波折,实在不应自己先乱了阵脚,也许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你还能谋得另一条更好的出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