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經典《暴裂無聲》:好電影,不一定讓你快樂,但一定讓你思考

01

小的時候,看電影是為了快樂,長大了,我才明白,看電影是為了觀察不同的人生,是為了悲憫,是為了提醒自己,要知足,要善良。

導演忻鈺坤的作品就具備這樣的特質,他總是冷眼旁觀不同階層,展示人性的複雜。

從2013年的電影處女作《心迷宮》開始,這個80後的導演就成為業界的一股清流,憑藉該片獲得第8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導演獎,並提名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

沉澱三年後,《暴裂無聲》上映,這部犯罪懸疑電影從一開始就伴隨著壓抑的撞擊聲,讓人揪心卻無處安放壓抑的情緒。有人說,這是一部“致鬱系”的電影,但好的電影,不單單是為了讓人快樂,更是為了讓人思考。

小眾經典《暴裂無聲》:好電影,不一定讓你快樂,但一定讓你思考

電影海報

02

故事用“羊”的意向巧妙聯結了父親、孩子和食物鏈。

啞巴礦工張保民的兒子磊子失蹤,一天出門放羊再也沒有回來。同村宰羊壯漢的兒子行為怪異,但似乎知道些什麼。律師徐文傑的女兒突然失蹤,和他為非法採礦案做偽證脫不了干係。霸行一方的礦業老闆昌萬年最愛吃羊肉,他的兒子在國外留學。

四個父親,三個階層,一條用“羊”串聯的食物鏈。

一邊是頭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一邊是錦衣玉食的城市,張保民的尋子之路讓三個階層相遇。

食物鏈上的每個人,都承受著不屬於他們序列的焦慮與痛苦,而事實的真相被埋在山底,無處可尋。

小眾經典《暴裂無聲》:好電影,不一定讓你快樂,但一定讓你思考

啞巴礦工張保民的兒子磊子失蹤

03

兒子再也沒有回來,不知是死是活,張保民繼續尋找。

沒有錢、沒有背景、沒有文化、無法說話,作為一個生理層面和社會層面上的雙重“失語者”,他並沒有太多選擇。

因此觀眾看到,這個內心充滿無力感的底層礦工用自己一貫的辦法--打架--解決所有問題。得知兒子張磊走丟的時候,他正和礦上的人打架,尋找兒子的路上,他也靠打架。

導演忻鈺坤說:

“這樣一個性格的父親在找孩子的過程中,只能不斷地用肢體、用暴力,用這種看上去毫無效果的方式去跟這個社會溝通。”

溝通的結果是,他捲入了手段暴虐的昌萬年和斯文敗類徐文傑之間的利益抗衡。眼看著離兒子失蹤之謎越來越近。

他離真相最近的那一刻,是把意外救下的小女孩藏進山洞的那一刻。他並不知道,兒子也在這裡,導演用虛幻的敘事手法暗示,磊子幾天前被昌萬年和徐文傑意外殺害並拋屍於此。那可能是一次誤傷,但是對於被法院審查的礦業老闆和做過偽證的律所來說,去救治一個如螻蟻般存在的放養小孩,是件性價比極低甚至得不償失的事。

在電影中的權力者眼裡,人命的重要程度,取決於這個人是誰。

小眾經典《暴裂無聲》:好電影,不一定讓你快樂,但一定讓你思考

山洞

04

張保民,諧音“暴民”,他脾氣暴躁,愛用暴力,但是這樣的一個人物,我們卻對他完全恨不起來。在如今的社會語境下,誰也沒有能力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法。

我們甚至慶幸,還好他這麼能打,否則更懸殊、更不忍。

可悲的是,他再能打,也只是體力上的消耗,無力而絕望。怒氣沒有緩解,兒子沒有找到,生病的老婆沒有錢買好藥。什麼問題都沒有解決。這樣一個失語者,尋子之路上充斥著撞擊聲、摔打聲、眾生喧譁,而影片的最後,他孤身站在高聳入雲的山前時,所有的聲音都消失了。

讓人只想屏息等待的安靜。

下一秒,山塌了。

可能是昌萬年為了掩蓋罪證故意爆破,也可能是導演的藝術處理,同時傳達出的是:底層失語者內心的悲涼。

或許他還是會帶著尋人啟事,用拳頭說話、用眼神表達,但是,一部分的張保民已經不再是原來的他了。

暴裂無聲、救子無力、生活無望。

小眾經典《暴裂無聲》:好電影,不一定讓你快樂,但一定讓你思考

暴裂無聲

05

張保民的兒子死了,可他卻永遠無法瞭解真相。形成對比的是影片中律師之女、礦業老闆之子、屠夫之子,這三個孩子以不同的方式活著。

被張保民意外救下的小女孩,正是被昌萬年綁架的律師之女,在奄奄一息的時候,她看到磊子從山洞深處出來,拉著自己的手,歡快地跑到山頂上。山的一側是落後的農村,另一側是北方霧霾下的城市。徐文傑用聲嘶力竭的呼喊,終把女兒叫醒。

律師的女兒安然無恙。

昌萬年的兒子,在加拿大留學,說國外沒什麼可吃的,父親就差人空運真空打包的涮羊肉。

老闆的兒子生活優渥。

屠夫的兒子,遠遠的目睹了磊子遇害的整個過程,但是他表達障礙,總是呆滯地做一些動作。片中暗示因非法採礦導致的水汙染影響了他的智力,村裡人的生存狀態日益下降。

屠夫的兒子暫且苟活。

導演忻鈺坤說:

“我相信有的觀眾肯定會在那些畫面裡面得到一些提示,因為到最後你會發現,誰的孩子留下來了,誰的孩子消失掉了。”

小眾經典《暴裂無聲》:好電影,不一定讓你快樂,但一定讓你思考

06

昌萬年曾設局請競爭對手吃涮羊肉,對方說“我吃素”,他說“羊也吃素”。

弱肉強食,沒有錯,但是誰來定義強和弱,又或者說,在規則被強者制定的那一刻,弱者是否就已失去了翻身的希望,連同他們的孩子,只有更慘,沒有最慘?

忻鈺坤導演說,

“電影中暴戾者一爆到底,貪婪者一黑到底,沉默者一啞到底,每個人物出場就交代了他們的宿命和方向,儘管陰差陽錯幾經翻轉,終究同歸殊途,留下了人性深處的黑洞,你凝它,它視你,如鯁在喉……”

強者恆強,弱者恆弱,不願承認卻是常態。對於社會底層階級來說,拋開自身的無力感,更讓人窒息的是,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無力翻身的焦慮,和幻想最終破滅的悲涼。

總有地方可以說理,總有好人會有好報,但是《暴裂無聲》告訴我們,世界並沒有這麼美好。

請不要逃避不美好。

但靈魂深處終究要祈禱美好,這是我們活著的理由。

小眾經典《暴裂無聲》:好電影,不一定讓你快樂,但一定讓你思考

電影中多次出現的三角形意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