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 作者:蘸心波
  • 望珍視原創,若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現代人都忙,

忙到離不開一個巴掌大的手機,

忙到讀不完一本動心魄的書,

忙到愛不夠一個值得愛的人 ……

你我為了釋放壓力,

不得不抓住時間碎片,

開懷一笑、獵奇一看,

於是愛上娛樂圈裡明星那些事兒。

然而,

明星大多會過氣,

今天是紅極一時的明星,

某天可能就是一臉滄桑的"路人甲"。

在被人們捧上天的娛樂圈內,

能稱得上真正"明星"的不多。

而"明星"又怎會只侷限在娛樂圈?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真正的"明星"是什麼樣的?

他應該是不會過時的精神載體,

就像一輪不斷傳遞正能量給他人的"太陽"。

真正的"明星"——

不一定是"高富帥"或"傻白甜",

沒有特定界限,

可以大到是一位運籌帷幄的領袖,

也可以小到是一位默默奉獻的凡人。

抬望眼,誰才是真正的"明星"?

他 —— 鍾南山,就是。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那年"赤心抗疫"


讓我們搭上時光機,

飛到2003年吧!

那時候的中國出了兩位英雄,

彷彿兩顆"明星"

一個頂天一個立地,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航天戰士"楊利偉先生


頂天的是"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

立地的是"抗擊非典第一功臣"鍾南山。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山一般威儀的鐘南山先生


這年春天,

"非典"病毒裹挾著2002年冬天的晦氣,

洶湧來襲!

廣東省河源市出現了第一個病例,

疫情的嚴重性漸漸浮出水面,

使醫護人員談"非典"色變,

也使百姓跟著失了主心骨,

任憑謠言乘虛而入,愈演愈烈。

忽然!

一陣春雷般的聲音響起:

"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

發話人是他 —— 年近67歲的鐘南山。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可敬的鐘院士:敢說真話!


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是中國著名呼吸病學專家,

他,還是一位默默無聞的醫學工作者。

看似一句豪言,

卻將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

賭上了自家性命和半世名譽 ……

他扛起"抗疫"大旗的理由是:

“ 在重大疫情面前,醫護隊伍的穩定非常重要,這是社會穩定的一個前提與保證。"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2003年勇戰"非典"的鐘院士


他臨危受命,

主動承擔危重病人的救治任務,

並在廣東省首次治癒非典患者,

出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

奔赴疫區指導醫療救治工作,

倡導與國際衛生組織合作,

制定我國"非典"等急性傳染病的診治指南 ……

為驅趕"非典"毒魔,他俯首甘為孺子牛

—— 是他,帶領聯合攻關組最早宣佈:

" 這根本不是衣原體感染,而是一種罕見的新型病毒。這種病毒,傳染性極強!"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照顧病人的鐘院士


—— 是他,向同事隱瞞了自己發燒的秘密。

他在連續工作38個小時後病倒了?!

幾天後一查,病好了!

立馬又去搶救病患,

跟沒事人兒一樣。

他深知:

不能因他傳謠!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 是他,較早確立廣東SARS的病原。

肯定它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

總結了"三早三合理"的防治措施。

—— 是他,在非典新聞發佈會上坦言,

疫情依然很嚴重,不能放鬆警惕。

他用真相照亮籠罩在人們心中的陰霾,

成為"真相的揭秘者"。

至此,

世人見識了 ——

"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的鐘院士,

不僅"敢醫",更"敢言"。

他慨嘆:

" 我自己有一種感覺,好像專門喜歡跟誰較勁,老覺得不管走到哪兒,自己都不太受歡迎。"

不管怎樣,他堅持:

" 科學只能實事求是,要想明哲保身,受害的一定是患者。"

無論如何,大家也堅持:

" 只要有鍾南山在就好!"

立下赫赫戰功的鐘院士,

以他"敢醫"的仁心拯救了不知多少生命。

難怪有人說,

要是沒有鍾南山抗擊非典,

結果可能會被改寫。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今年"抗疫赤心"


英雄不朽,赤心不改 ……

17年後的今天,

鍾院士依舊是百姓心中的"定海神針"。

鍾院士曾預言:

" 非典會捲土重來。"

人們卻不以為然,

甚至覺得他在危言聳聽。

十年前,有記者特意提起此話,

好像要驗證他的預言失敗,

鍾院士這樣回答:

" 假如我們堅決採取措施,我估計非典不會回來;如果不加強管理,那肯定還會回來。"

他的理由是:

一些野生動物如"中華菊頭蝠",

還存在類似非典的病毒,

在香港、武漢都有發現。

假如這些年,

管理真的加強的話,

打臉的人就是鍾院士。

不幸的是,

他贏了,

贏得讓人心情沉重。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2020年庚子新春之前,

武漢疫情率先爆發,

也是因為食用野生動物,

還是因為相似的新型冠狀病毒,

但遠比"非典"可怕得多……

唉,竟被鍾院士說中!

人們不禁佩服他的遠見卓識,

也慶幸他能再次扛起"抗疫"大旗,

但他的再次身先士卒又令人心酸 !

按理說,

2003年抗擊非典,

鍾院士已功成名就,

到現在都84歲高齡了,

本該頤養天年,坐視不管,

可他沒有。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在匆忙奔赴武漢的高鐵上,鍾院士困極了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之初,

他一邊告訴公眾"儘量不要去武漢",

一邊自己登上去武漢的高鐵,掛帥出征。

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疫情,

鍾院士頻頻發聲,

警示大家防微杜漸。

因此很多重要信息都是他第一個告訴我們。

比如"明確此病人傳人"

"醫護人員有感染 "等。

他沒有變,

一樣的不僅醫術高超、更敢講真話。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眾目睽睽下,不懼直言


如今 ——

我們的"英雄城"武漢正在受煎熬

其他"新冠肺炎"疫情區也正在受煎熬

但"復工復產復學"的步伐已慢慢邁開!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鍾院士與病人


疫情區的人們盼著"英雄"的拯救!

也許過程會有些漫長,

可咱不怕!

因為 ——

有鍾南山、火神山、雷神山"三山齊聚",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三山齊聚"共克"毒魔"


有舉國戰"疫"、"英雄"如雲,

一切有希望!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戰"疫"英雄何止他們?還有很多……


《人民日報》這麼評價他,

84歲的鐘南山:

有院士的專業,

有戰士的勇猛,

更有國士的擔當。

評價裡最顯眼的就是"國士",

"國士" ?

那是受國家敬重的一流人才。

引申下,

即以天下興亡為己任、

敢對國家死忠的一流人才!

中國歷史上的"國士"還少嗎?

歷盡非人艱辛的"東方哥倫布"張騫、

被扣留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的蘇武、

半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

一心"精忠報國",寫下《滿江紅》的岳飛、

捨身護幼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

哪一位不是了不起的"國士無雙"?!

今天"國士無雙"的鐘南山是這樣的:

身為院士、呼吸病學專家、"抗擊非典第一功臣",堪稱國士!

不論成就再高,仍生活樸素、做人低調的他,堪稱國士!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鍾院士樸素可愛的家: 珍貴的獎盃"果盤"


明知老人更易感染病毒,還要以身犯險、殫精竭慮,堪稱國士!

懷醫者仁心,為武漢人民含淚,為不幸犧牲的醫生哽咽,堪稱國士!

他看似不通世故,老一根筋地說真話,但求對得起良心,堪稱國士!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鍾南山先生幾度含淚,也感動了我們 ……


像他這樣的人,

不是真正的"明星"麼?

像他這樣的人,

不是更值得"追星族"去"八卦"麼?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這哪裡是溢美之詞?

分明是對可貴精神的膜拜!

此刻,一切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

可還有人樂意拿文字來讚歎這顆"明星" 。


醫學界最能跑的"奇風"


時下的鐘院士看起來是一位嚴謹的學者,

誰知他骨子裡竟鑽著一股翻滾的"奇風"!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18歲的鐘南山:年輕真好!


鍾院士是個幸運兒,

老爸鍾世藩是我國著名兒科專家,

70多歲扛病寫下《兒科疾病鑑別診斷》!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一生兢兢業業的鐘世藩先生


老媽廖月琴是鼓浪嶼廖氏家族的千金,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廖月琴先生 —— 那時正青春


1936年10月的某天,

他有個帶"山"的名字,

叫鍾南山!

便被爸媽起名為"南山",

融古人"仁者樂山"、

"仁者壽"之說,

彷彿 ——

巍巍南山、氣勢雄渾!

他日將成為"國之柱石"!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南京鐘山,是鍾南山名字裡的"南山"


童年的他劫後重生。

抗日戰爭爆發後,

日寇瘋狂轟炸南京,

鍾家的房屋被炸塌,

屋裡的嬰兒"小南山",

被家人從廢墟里抱出,

幸好還活著!

1937年的冬天,南京淪陷了,

鍾家隨國民黨政府西遷至貴陽。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貴陽戰火中的"小南山"一家


大約六年後,鍾家再次遭遇空襲時,

鍾世藩夫妻倆正帶著他和妹妹逛公園,

當他們聽到刺耳的空襲警報聲時,

已來不及去防空洞,

只得跑到離家不遠的玉米地裡躲著。

總算再次躲過了一劫,

可惜,家又被炸沒了!

少年的他膽氣驚人。

一九四五年底,

鍾家搬進嶺南大學一棟三層樓的紅磚樓。

"小南山"就在嶺南大學附屬小學唸書。

他有電影看了,最喜歡武俠片。

羨慕鳥兒般一身是膽、飛簷走壁的俠客。

後來,大概在他11歲時的一天,

只有他一人在家,

好奇已久的他找來一把大布傘,

" 太想像空中的鳥兒一樣飛翔了。"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少年鍾南山,就像一隻自由鳥


滿心幻想的他真從三樓的窗口跳了下去……

所幸,樓下的一片草地救了他!

瞧這少年,簡直淘氣得要命,

今天的小朋友千萬別模仿哦!

青年的他跑得風一樣快!

少年漸漸長大,

天賦的運動才能在他身上綻放。

1955年,他參加了廣東省田徑比賽,

榮獲400米比賽的亞軍,

打破了廣東省紀錄。

1956年,他作為北京高校"三好學生"代表,

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1959年,他代表廣東省參加第一屆全國運動會,

以54.4 秒的成績打破了全國400米欄紀錄!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奔跑吧,"奇風"!


不久,中央體育學院來信,

希望他能到國家隊訓練。

面對抉擇,

他聽從了老爸的建議,

放棄做專業運動員而準備從醫。

在他考入北京醫學院後,

依然是運動場上耀眼的明星。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運動範兒十足的鐘南山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右一是當年英姿颯爽的李少芬


運動也為鍾南山牽起了紅線。

在備戰全運會期間,

他與中國女籃的主力隊員李少芬相戀,

從此相伴到老。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鍾南山和李少芬


鍾院士曾說:

" 始終不安於現狀,這好像是我生命的主軸。"

如今,84歲的鐘南山依然堅持運動,

一身的肌肉讓年輕人都自愧不如。

是的,他一直在努力往前走,

彷彿中國醫學界最能跑的"奇風"!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堅持健身的鐘院士


真正的"明星"如他


他有醫學世家的出身,

又是北京醫學院最優秀的學生,

醫學之路本應一片坦途,

但在那個特殊年代,

他卻當過校報編輯、下放過農村、燒過鍋爐 ……

畢業後整整十一年,

他都沒有從事醫療工作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鍾世藩先生一家


直到1971年,

他終於從北京調回廣州,

也回到了老爸身邊。

有一天,老爸忽然問他:

" 南山,你今年多大了?"

他不假思索地答道:" 三十五歲。"

" 三十五歲了,真可怕……"

老爸的這句話深深刺激了他。

四十多年後,

他回憶這一生中對他影響最大的一句話,

就是他老爸當年說的這句話。

正是這句話,

重新喚醒了他對醫學事業的強烈追求!

他要把被他蹉跎的時間找補回來!


看啊,在這花花世界裡,

有好多外表光鮮美好的人,

他們也許是你我心中的"明星",

可在今天的中國,

我們能否試著讓"明星"擁有更深的內涵?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將"明星"這頂桂冠,

輕輕戴在一心為民的"雷鋒"般的英雄頭上!

鍾院士82歲時說:

" 我現在還在一線,還在查房、會診、做科研、帶研究生,我覺得我還能幹。"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鍾院士至今還定期給醫學院的學生上課,

他笑著告訴學生們:

" 你們是90後,我是80後,我們差不多。"

這幽默的話裡,

藏著一個身體比同齡人年輕,

心態更比同齡人年輕的他!

鍾院士曾向新京報記者談及他的夢想

其一,他在和國外合夥人共同研發一種抗癌藥,已經做了26年,一定要做出來;

其二,建立亞洲最大的心肺呼吸研究中心,搭建國際化平臺,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這就是鍾南山,

還是妙手仁心的醫生本色,

還是不斷進取的學者風範。


戰“疫”明星錄 | 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誰才是真正的"明星"?是奮不顧身的背影


抬望眼,誰才是真正的"明星" ?

只見長鳴的警鐘後頭,有一座含淚的南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