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國內某著名的綜藝節目裡,發生了一場討論:美術館著火了,一幅名畫和一隻貓,你救哪個?


吐槽高手李誕慷慨陳詞道:

“名畫最好的歸宿就是'燒了'。比蒙娜麗莎更美的是正在燃燒的蒙娜麗莎,比神秘的微笑更神秘的就是燒沒了的微笑。藝術品的價值是人們賦予的,誰的故事越多,誰就越值錢,越有價值。還有什麼比'燒掉'更好的故事?尤其是,還救了一隻貓。”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這裡,我們不討論這場好玩的爭論,而是,想玩味一下這個爭論所引發的一個有趣的想法:

如果壓根就沒有《蒙娜麗莎》,還有我們所知道的達·芬奇嗎?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Cesare Maccari,《達·芬奇在繪製》,1863年


怎麼會有這樣一個想法的呢?

因為雖然達·芬奇很牛,但是,在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其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牛!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30歲之前的達·芬奇真的很迷茫


1482年,30歲的達·芬奇離開了佛洛倫薩,投奔米蘭。

他因為同性戀和雞姦罪在佛洛倫薩留下不好的案底。

當時,藝術家的金主洛倫佐·德·美第奇好像從來也沒有重視過達·芬奇的畫畫才能,為此,達·芬奇落選美第奇選派去羅馬為西斯廷繪製壁畫的畫家名單,他們應該是代表佛洛倫薩最高繪畫水平的藝術家了。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喬爾喬·瓦薩里,《洛倫佐·德·美第奇》,1533-34 年,烏菲茲美術館收藏


自打他自己的畫室開張5年以來,達·芬奇只接到3張訂單,還都是他老爹刷臉得來的。但是,最要命的是,達·芬奇還遲遲交不出貨。最後,當他離開佛洛倫薩的時候,他留下了2幅未完成的作品和一張還沒有開工的訂單,由此帶來的麻煩和善後,達·芬奇都留給了他的父親。看來,年輕時的達·芬奇是典型的炕爹一族。

按照常理推論,當時,達·芬奇應該非常苦悶,對於自己的前途也是相當的迷茫。

他在給當時的米蘭公爵斯福爾扎的求職信裡聲稱:自己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武器設計製造專家。而對於畫畫這件事情,他也只是一筆帶過,只說自己閒暇之際,還能畫上幾筆。

那時的達·芬奇可能真的對於繪畫這件事情厭倦了。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達·芬奇致米蘭大公斯福爾扎的求職信件


那年,米開朗基7歲,而拉斐爾則要在1年之後才出生。


50多歲的達·芬奇受到了年輕人的挑戰


轉眼到了 1504 年的佛洛倫薩。這一年,達·芬奇已經52歲了,米開朗基羅 29歲,而拉斐爾才 21 歲。

根據記載,在米蘭呆了近 10 年後,達·芬奇終於獲得米蘭公爵的重視。1498年,達·芬奇為米蘭公爵的私人修道院的餐廳完成了著名的《最後的晚餐》。

可是,壁畫完成不久,持續60年的意法戰爭在米蘭就打響了,這真是讓人沒有想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最輝煌的時期竟然是在持續不斷的戰爭下展開的。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達·芬奇,《最後的晚餐》,1494-98 年,米蘭聖母瑪利亞修道院


1500年,達·芬奇回到了佛羅倫薩。

1504年,達·芬奇完成了《蒙娜麗莎》。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達·芬奇,《蒙娜麗莎》(局部),1503-04 年,巴黎盧浮宮收藏


同年,歷時近 4 年,米開朗基羅雕塑的《大衛》終於矗立在佛洛倫薩市政廳門口。

據說,在雕像揭幕的那天,人們蜂擁到市政廳,整個佛洛倫薩沸騰了。從此,米開朗基羅的聲名遠揚。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米開朗基羅,《大衛》,1503-04 年,佛羅倫薩學院美術館


而就在《大衛》像完成的前一年,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受邀分別為佛洛倫薩市政廳繪製《安吉里之戰》和《卡西納戰役》。

根據達·芬奇傳記的記載,不知什麼原因,米開朗基羅經常在公眾場合懟達·芬奇,因此,後人也將他們為市政廳創作壁畫這件事添上不少藝術大師之間競爭的緊張氣息。

最後,很遺憾,他們兩人都沒有如約完成這兩幅壁畫,讓世人失去聆聽兩位藝術大師在同等情況下藝術作品的直接對話的機會。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達 ·芬奇,《安吉里之戰》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米開朗基羅,《卡西納之戰》


1504 年,年輕的拉斐爾從家鄉烏比諾來到了佛洛倫薩。

在老師佩魯吉諾的引薦下,拉斐爾拜訪了達·芬奇並參觀了《蒙娜麗莎》。


有關見面的細節沒有文字記錄。但是,觀察拉斐爾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出,在佛洛倫薩期間,拉斐爾已經從佩魯吉諾的畫風中走出來了,他的藝術語言有了新的元素,其中包括了達·芬奇使用的暈塗法繪畫技法。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拉斐爾,《聖母與聖子》,1506年,佛羅倫薩彼提宮收藏


同時,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的《安吉里之戰》的構圖想法應該也給年輕的拉斐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以後,他為梵蒂岡教皇的宮殿繪製的《米爾維奧橋的戰役》,似乎將兩位大師未實現的作品構思融入其中。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拉斐爾,《米爾維安橋之戰》,1520年,梵蒂岡博物館收藏


1513年,當達·芬奇老了 ……


1513 年,達·芬奇來到了羅馬,這年,達·芬奇 61 歲。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達·芬奇,《自畫像》,1512年,意大利都靈畫家圖書館收藏


就在前一年,米開朗基羅完成了為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繪製的巨型天頂畫 《創世紀》,這幅畫中共有 300 多人,龐大複雜,共耗時 4 年。


雖然,米開朗基羅脾氣不好,性格孤僻,但是,作為一個雕塑家,卻畫出了一幅空前絕後的作品,徹底奠定了米卡朗基羅在羅馬藝術圈的重要地位。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米開朗基羅,《創世紀》(局部),1508-12年,梵蒂岡西斯廷教堂


1508年,拉斐爾也來到了羅馬。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拉斐爾,《自畫像》,1506年,烏菲茲美術館收藏


他一到羅馬,就受到當時的教皇朱利葉斯二世的青睞,承接教皇宮廷中的簽字廳的裝飾工作。1511 年,簽字廳的壁畫和天頂畫完工,其中就有拉斐爾響噹噹的《雅典學派》壁畫。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拉斐爾,《教皇朱利葉斯二世》,1511年,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收藏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拉斐爾,簽字廳,1510-11年,梵蒂岡博物館


1513年,朱利葉斯二世去世,來自美第奇家族的利奧十世繼任教皇。


在他生命最後 7 年的時間裡,拉斐爾更加受到器重,他建立頗具規模的畫室,儼然成為教皇御用首席藝術家,此外,拉斐爾還曾經一度主持了聖彼得大教堂的設計工作。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拉斐爾,《教皇利奧十世》,1518年,烏菲茲美術館收藏


和這麼兩位氣勢如虹的青年才俊相比,達·芬奇就顯得遜色了。

其一,達·芬奇作品的曝光度不夠。在梵蒂岡這樣的地方繪製壁畫和安放雕塑是那個時代藝術家獲得流量成為現象級人物的最好手段。可惜,達·芬奇的傑作《最後的晚餐》處於相對偏遠還處於戰事不斷的米蘭,而《蒙娜麗莎》又是作為私人物品,沒有公開展示的機會。

其二,雖然達·芬奇繪畫功底了得,但是,作品嚴謹有餘,想象力和活力相對缺乏。


其三,達·芬奇沒有駕馭宏大藝術項目的能力。《最後的晚餐》是達·芬奇最大的壁畫,但是,和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作品相比,規模和複雜度就小多了。並且,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達·芬奇最終給人印象就是工作拖沓,還常常交不出功課。


在米開朗基羅的學生瓦薩里的記載中,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在當時的藝術圈裡是各領風騷、獨佔鰲頭,而達·芬奇的地位則沒有那麼突出了。

不過,達·芬奇可能也不太放在心上,一是到了這個年齡,他也是看淡名聲這些了吧。二來,達·芬奇的興趣如此廣泛,可能他真沒有把畫畫這件事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在羅馬期間,他主要精力放在城市規劃和人體解剖等工作上。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達·芬奇筆記節選


雖然在羅馬,達·芬奇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但是,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卻對達·芬奇朝思暮想。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讓·克盧埃,《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肖像》,1525-30年,盧浮宮博物館收藏


弗朗索瓦一世的老爹 - 路易十二非常痴迷達·芬奇的作品,據說當年在攻陷米蘭的第二天,他就去參觀了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並且,很任性地下令,要把《最後的晚餐》搬遷到法國去。最後,由於技術上無法實現,才最後作罷。

1516 年,達·芬奇欣然接受了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邀請,前往法國。1519年,傳說達·芬奇死在弗朗西斯一世的懷裡。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安格爾,《弗朗西斯一世與臨終的達·芬奇》,1818年,巴黎小皇宮美術館收藏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在想,藝術家生前不受待見,死後流芳百世,這種事情多了去了,倫勃朗、梵高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嗎?

但是,問題來了。


達·芬奇從什麼時候開始受到熱捧,在達·芬奇登上世界藝術史一哥地位的過程中,《蒙娜麗莎》到底有多重要呢?

我們很容易被常識所侷限。

比如,打小我就認為,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哥。

後來我才知道,這個和500年前甚至100多年前人們的看法很不一樣。

在互聯網上一陣搜索後,我拼出了一個可以自圓其說的看法,算是填平了我和古人之間認知上的差異。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同時,我也驚訝地發現。

在過去的500 多年裡,為了把意大利的文化和藝術學到家,法國人有多花心思。


人所擁有的好奇和智慧能創造出多麼美好的年代。

而當你看完這篇文章之後,你可能和我一樣從《蒙娜麗莎》的微笑裡,體會到更多的意味。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學習意大利藝術,法國人太花心思了


法國人以熱愛藝術聞名世界,從根子上來說,他們的熱愛源於對意大利文化和藝術的痴迷。

在人類歷史上,要獲得別人的好東西,主要有三條路,搶、挖(或買)、學。

從法蘭克王國一分為三後,法國人一直想用武力征服意大利,但是,旁邊的神聖羅馬帝國還有它的繼任者奧匈帝國,老是出手阻攔,讓法蘭西這個夢想一直功虧一簣。

搶的這條路走不通,法國人就採取挖人的辦法。

1516年,弗朗索瓦一世把達·芬奇請去法國安度晚年,最後,《蒙娜麗莎》等一批作品都永遠地留在了法國。據史料記載,除了達·芬奇以外,法國國王還向其他當時的藝術家發出邀請,可能那時候的法國條件太差,最後,有名氣的人好像都沒應聘。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讓·克盧埃《弗朗索瓦一世騎馬像》1540年 盧浮宮博物館

法國挖人的方法還很多。

弗朗索瓦一世的兒子 - 亨利二世娶了凱瑟琳·德·美第奇。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亨利二世(左)和凱瑟琳·德·美第奇 (右)


亨利二世的侄子,法國波旁王朝的創立者 - 亨利四世娶了瑪麗·德·美第奇。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保羅·魯本斯 《瑪麗·美弟奇和國王亨利四世的委託代表婚禮》1622-25年 盧浮宮收藏


沒錯,兩位王后都是出身意大利著名的美第奇家族,她們把燦爛迷人的意大利生活方式、藝術還有藝術工匠們帶到了巴黎。

法國王室和美第奇家族的血脈融合在一起,他們的後代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把法國帶上了世界文化藝術中心的舞臺。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菲利普·德·尚帕涅 《路易十三和勝利女神》 1635 年 盧浮宮收藏;亞森特·裡戈 《路易十四》 1701-12年 盧浮宮收藏


普桑、烏諾和勒·布倫這三位奠定法國繪畫基礎的人物,曾先後在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時期出任過宮廷首席畫家。他們三人都曾經在意大利留學數年。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查爾斯·勒·布倫 《掌璽大臣塞吉埃》 1661 年 盧浮宮收藏


其中,普桑 30 歲左右移民意大利,他在意大利成名後,路易十三威逼利誘,讓他回國擔任他的首席宮廷畫家。不過,普桑因為不適應法國宮廷政治鬥爭,只做了很短的時間,就又回到意大利,再也沒有回到法國。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普桑 《阿卡迪亞的牧人》 1637 -1638 年 盧浮宮收藏


在學習意大利藝術的這條路上,法國人走的非常耐心,也很有創意。

17 世紀中,路易十四在羅馬成立了法蘭西學院,還設立了羅馬大獎。獲此大獎的青年才俊被派往羅馬留學三年。留學期間,安排他們住在羅馬的美第奇別墅中,由意大利著名藝術家指導,國王負擔所有的學習和生活開銷。

這個羅馬大獎一直延續到 20 世紀60年代才最後結束。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羅馬美第奇別墅俯瞰圖


不過,從巴洛克、洛可可,到新古典主義以及後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法國藝術家更多地是從拉斐爾、提香、卡拉瓦喬以及卡拉奇而非達·芬奇那裡學習繪畫技巧、汲取藝術靈感。


一個巨人時代最偉大的代表


1910 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發表了《達·芬奇的童年記憶》的文章。

這篇文章的出爐,透露出了一個信息,到 1910 年,達·芬奇已經受到了更加廣泛地注意和尊崇。

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呢?

首先,著名的《達·芬奇筆記》到19世紀逐步引起了世人的關注。

人們發現,那個興趣廣泛、做事虎頭蛇尾的達·芬奇原來是一個“全能超人”,集藝術、工程師、天文、數學、軍事、建築、音樂等等才能於一身。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其次,文藝復興的理論提出,達·芬奇成了那個年代最佳的代言人。

1855 年,在他的著作《法國史》中,法國曆史學家儒勒·米什萊(Jules Michelet)首次提出了文藝復興(Renaissance)這個說法。從此,中世紀之後,以意大利為中心,激活了古希臘羅馬時代的文化遺產那場文化運動有了自己名稱。

19世紀的人們,站在歷史高度,將文藝復興稱為,“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 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拉斐爾 《雅典學院》 1510-11年 梵蒂岡博物館簽字廳


在《法國史》一書出版10多年後,英國曆史學家西蒙斯出版了他的《意大利文藝復興》一書。可能是參照上面的標準,他首次提出了代表文藝復興精神的最有代表性的藝術家應該是達·芬奇,而非之前大家一直認為的米開朗基羅。

此外,19世紀下半葉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進入一個新的時期,汽車、飛機、火車、蒸汽機、電燈、電話、坦克和大炮像變戲法一樣,一下子進入人類的生活,人類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歐洲人把那段時期稱之為美好年代。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十九世紀中到一戰前,發明創造層出不窮,形成“美好年代”


可以想象,比照美好年代的發明,當時的人們翻閱《達·芬奇筆記》一定是達 ·芬奇敬佩不已。

1793 年的法國大革命使盧浮宮成為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大約在1815年,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正式對外展出,觀眾終於有機會一睹廬山真面目。據說,《蒙娜麗莎》引來很多粉絲獻花、獻詩還有情書。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早年的盧浮宮內部和《蒙娜麗莎》


到了20 世紀初,雖然獲得了官方、藝術史專家還有一大批粉絲的擁戴,但是,達·芬奇如日中天的日子似乎才剛剛開始。


如果壓根就沒有《蒙娜麗莎》,

可能就沒有達·芬奇


盧浮宮曾經這樣描述過《蒙娜麗莎》。

“直到20世紀,《蒙娜麗莎》才真正出名,與其說這是由於它本身頗高的藝術價值,還不如說是由於它離奇的經歷,尤其是它1911年的失竊。”

關於 1911 年《蒙娜麗莎》失竊案,大家都已知曉,就不贅述了。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在失去它的三年裡,《蒙娜麗莎》一直排在當時主要媒體的“熱搜榜”的前列。

粉絲前往盧浮宮,去瞻仰曾經掛過《蒙娜麗莎》,如今空空如也的牆面。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蒙娜麗莎》失竊後,空空如也的牆壁


失去了才知道擁有的寶貴。

有意思的是,日後大名鼎鼎的畢加索(Pablo Picasso)曾因有收購羅浮宮遭竊藝術品的前科,在《蒙娜麗莎》被偷之後,受到警方詢問。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年輕時的畢加索和《蒙娜麗莎》失竊報道


當《蒙娜麗莎》重新回到盧浮宮後再次展出時,一下子引來了 10 多萬觀眾。要知道,在當時,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數量。

從此,《蒙娜麗莎》火了,達·芬奇火了。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杜尚和達利也通過一系列的“惡搞”《蒙娜麗莎》的作品,給達·芬奇熱火上澆油。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杜尚《蒙娜麗莎》(左);達利《蒙娜麗莎》(右)


1963 和 1964 年,《蒙娜麗莎》離開盧浮宮,去美國、前蘇聯和日本進行了一次巡展,引發了全世界人民對《蒙娜麗莎》的熱情。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1964 年,肯尼迪總統夫婦和《蒙娜麗莎》


現如今,盧浮宮每年有1000萬的訪客,根據調查80%的人都要去瞻仰《蒙娜麗莎》。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如果沒有《蒙娜麗莎》的話,估計達·芬奇真有可能達不到現在這麼火爆的地位。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在研究達·芬奇《最後的晚餐》的搶救歷史後,我就有種感覺,達·芬奇有如神助,似乎一開始就佈下了一個巨大的局,引導人們一步步參與到他的《最後的晚餐》的創作中去。

而瞭解了達·芬奇如何一步步登上文藝復興一哥的地位的過程,我又有了同樣的感受,幾百年來,達·芬奇調動了所有的人,根據他寫的劇本,一步步演繹,最後,把一個宏大的故事在我們面前展開。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而我們讀了他的故事後,蒙娜麗莎為什麼沒有眉毛?她的目光會不會跟著你移動?她到底美不美?她是誰?對於我們來說,這些問題已經不重要了。


這幅畫中的女人,她在500 多年前,誕生於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家的手中,並作為他的心愛之物,伴隨他的餘生。

在過去的 500 多年,她受到過無數國王、王后、皇帝、藝術家、作家等等三六九等的人們對她投來仰慕的眼光,聽見過法國大革命、歐洲列強還有世界大戰的淒厲的槍炮聲,她曾顛沛流離,也曾被抹黑作弄,她被冷落孤寂過,但她最終又突如其來走到了世界的中心。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她臉上掛著的微笑,似有似無,永遠在那裡,你可隨心解讀。

神秘?美好?或是向這美好而又紛亂的世界投出的自己的倔強?


要是沒了《蒙娜麗莎》,達·芬奇還會像現在一樣聞名世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