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宇芽曝家暴,無法定義暴力界限才是受害者的噩夢

“蒙娜麗莎”宇芽曝家暴,無法定義暴力界限才是受害者的噩夢

美妝博主宇芽,中間為仿妝成品——蒙娜麗莎

前天,網紅仿妝博主宇芽曝光了家暴過程,她是一個可以把蒙娜麗莎、愛因斯坦等各種名畫名人,皆可仿妝得栩栩如生的神手博主。

“蒙娜麗莎”宇芽曝家暴,無法定義暴力界限才是受害者的噩夢

宇芽仿妝——愛因斯坦

因為她的知名度,這事情在瘋狂發酵著,平常人家遭家暴,可能不會被推上風口浪尖上,人們可能也不太會注意這些事,家暴其實普遍存在著,只不過大家都選擇不理會。

百度詞條——家庭暴力簡稱家暴,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它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心理、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

(這詞最簡單理解就是,家庭關係產生的言語、態度、行為傷害到你的,都稱之為家暴。)

看似很簡單,其實在生活中,好像並沒那麼容易去分辨,極多時候,都是到達較嚴重無可挽救的情況,那些受害者們才會意識到反抗 。

今天要來談的,是這三點(受害者、與施暴者關係、暴力定義)。

接下來,我會講幾個故事,更便於探究——

“蒙娜麗莎”宇芽曝家暴,無法定義暴力界限才是受害者的噩夢

故事一:

受害者: 小怡和男友 與施暴者關係:情侶 暴力定義:身體損傷

小怡和男友之間,是一言不合就開打,就跟小朋友打架那樣,你打我一巴掌,我就要打回你一下,那樣才公平。

曾經我是見識過的,雖然一年裡開打的次數不算多,也就三四次吧,但兩個人性子都烈,打起來攔都攔不住,誰也不讓誰,拿物體砸對方,抽巴掌、掐傷肉體、或其他損傷肉體行為。

只要對方被打傷多一下,其中一個的火焰才能降低一點。

“蒙娜麗莎”宇芽曝家暴,無法定義暴力界限才是受害者的噩夢

然後,當打完架幾天過去後,無論其中一個是否道歉,他們又會無端端好起來粘一起。

好聽點的說法,是叫相愛相殺???

他們就這樣,從大學打到了出來工作幾年,到現在結婚,才漸漸不再容易動手,不知是男生長大成熟了,還是因為工作忙了出差多回家少,比較不容易產生矛盾。

他們就像那句老話,夫妻之間床頭打架床尾和,小打小鬧的事,幾天就好了。

但有時我看著他們打架時的狠樣,真怕他們在氣頭上時錯手打死對方。

(本人是不建議大家找動手互打型伴侶啊,畢竟新聞上錯手打死人的事不在少數)

“蒙娜麗莎”宇芽曝家暴,無法定義暴力界限才是受害者的噩夢

事例二:

受害者:小圓 與施暴者關係:情侶 暴力定義:精神折磨+身體損傷

是男生主動追求小圓的,追了幾個月,在小圓被公司裁員的時候,那段時間的她身心是極其需要呵護的,那時,男生每週末都專門從另一個城市過來找她,陪她。

最後,她被男生感動了,走在一起,然後搬到另一個城市,住進男生家同居了。

同居後,她發現男生控制慾很強,他強迫小圓在朋友圈定期秀恩愛。

小圓是個低調的人自然是不樂意的,這時男生就會發脾氣對她語言暴力,威脅提醒她要發圖在朋友圈。

為了感情,她同意了。

第一次同意後,男生慢慢開始翻她手機,翻看微信裡每一個男性的聊天記錄,有些是商務合作對象,裡面有一兩句誇小圓工作能力的話,男生都會上去微信跟對方質問半天,讓小圓非常難堪。

還有一些幾年前的QQ空間留言,都可以讓男生大吃醋,跟小圓大吵大鬧。

漸漸,男生對小圓的耐性越來越差,跟小圓說話也容易貶低小圓的工作,貶低她能力,小圓反駁多兩句,男生一言不合就掐脖子,刮耳光動拳頭,小圓是打不過他的,每次被他打,不反抗,他解氣了就會停。

小圓被打後,會生氣幾天,男生又會去哄她,各種哄就像當時追求她那種誠懇。

她就會去原諒,一次次的,每次她受傷了,就會跟我述說,我說,你們分吧。

但每次他們都會和好。

“蒙娜麗莎”宇芽曝家暴,無法定義暴力界限才是受害者的噩夢

事例三:

受害者:青的奶奶 與施暴者關係:夫妻 暴力定義:語言暴力+肉體損傷

青的奶奶在年輕時常遭受爺爺暴怒打罵的,因為奶奶沒讀過書,而爺爺在當地算是有一點文化的人,很自負,常看不起奶奶,對奶奶要求苛刻,一點小事生氣就對她拳打腳踢。

奶奶說,在那個年代,她沒錢看醫生,受傷就等身體自己好起來,或去地裡拿點草藥敷敷或放任傷勢不去理會。

奶奶是一個傳統的女人,默默忍受不會離婚。在那個年代,很少人會提到離婚。

奶奶說,從兒子當了官後,爺爺才收斂住性子,才不常再對奶奶動手。

有可能是覺得孩子大了,奶奶有了靠山,他不敢再下手了。奶奶的兒子也會定期帶兩老去體檢,如果再各種受傷,大家應該也會知道。

現在雖不再被打,但奶奶偶爾會跟青提起,看似輕描淡寫的述說,卻是掩飾不住的傷痛。

“蒙娜麗莎”宇芽曝家暴,無法定義暴力界限才是受害者的噩夢

(以上事例非虛構,人名皆採取化名)

以上幾個故事的傷害未至於要命,但在被傷害多次,身心俱損的時候,受害者要原諒多少次,要失望多少次,才可以定下決心去離開那個施暴者呢?

在經歷過家暴後,受害者再次選擇原諒,繼續一起過日子,身體上的傷是可以癒合,但心裡的那個傷口卻會永存一輩子。

暴力界限的標準,最可怕的不在於傷害的輕重,而是在於受害者被一層層攻克的心理底線。

有人覺得男人不應該打女人,只要打過一次,這個伴侶就不能再一起過日子。

但有人又覺得對施暴者念及感情,可被原諒,他是無心的,他會改的,過後他會對我好的,所以才讓施暴者一次次傷害再次得手。

以買彩票一樣的概率,去賭上自己的一生幸福又何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