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20歲年輕人應該越早理解越好的道理?

聆趣



作為一個30歲的中年人,如果10年前有人跟我說一些這樣的道理,我應該會很開心。

第一,別浪費時間。

不要以為年輕有很多時間可以浪費,等到30歲的時候,你會發現每一天都過的很快,你想學什麼都要用加倍的精力才行。


第二,好的習慣勝過自律。

你的生活一塌糊塗,大概率是因為你的習慣不好,準確來說,是因為你有某一個很差勁的習慣。

生活總是一環接一環的,也許是熬夜讓你第二天完全沒有精神,也許是早上醒來先看手機讓你消耗了該有的志氣。

試著找到它,就像解決問題時,找到那個槓桿解,便能以最小的力氣達到最大的成就。

第三,不超前消費。

螞蟻花唄,馬上金融......各種網貸可以給你帶來花錢的愉悅感,買來愛豆同款的項鍊,AJ,IphoneX,但也可以把你帶進“拆東牆補西牆”的泥潭裡。

沒有多少人能夠掌控慾望,與其把購物的狂熱變成負債,不如將那份渴望埋在心裡。

你的物品再昂貴,也無法替代你的靈魂。


第四,學會存錢。

20歲的你也許還沒有開始賺錢,但從你開始賺錢的那天起,最好就要開始存錢,也許一開始只能是300、500,但也要堅持下去。

一筆固定的存款能給你帶來一定的安全感和抵禦風險的能力,比如失業、搬家、或者突如其來的疫情。

第五,身體健康。

我知道年輕的時候不會注意這些,畢竟加班才有更好的未來,但是你要知道人生沒有重播鍵,好的身體絕對是革命的本錢。

每年定期體檢,給自己買份保險,多吃健康的食物,多健身沒有壞處。


第六,別去抱怨。

很多人生下來就在終點了,而我們普通人不僅離終點很遠,有的還要負重前行。

你能去做的從來不是和馬雲、比爾蓋茨比誰富有,你能做的只是和昨天的自己比較。

就像《奇葩說》辯手楊奇函說的:“今天的我有比昨天更博學了嗎?”

這樣就夠了。

第七,別懼怕單身。

單身是一種狀態,你可以選擇單身也可以選擇戀愛。

一個人的時候就做好一個人能做的事情,豐富自己的生活,不用care外界的眼神,你自己開心最重要。


第八,學著多做一些。

在職場中,多做一點可能被當成傻瓜,但是不同領域的東西,你多涉獵一些總是好的,而且傻人有傻福,你怕什麼。

每天多做一點,最後,你就什麼都會了。


苗方清顏官方


人生短暫,一輩子能做成一件事業足矣。20歲正值青年初期,爭強好盛,什麼都想試一試,理想隨著眼界逐漸放開而變換,大多數人都是在此期間不斷更換理想而到老一事無成。待到頭髮已白回頭再看,方知人一生能幹成件事有多難,落一個"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因此,年青人要在20歲就要定下自己一生的奮鬥志向。梁啟超早在百年前就告知中國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中國有5000年的文明史,在人類歷史中長期居於引領地位,只是在1840年由於清朝的腐敗而被列強奪地欺凌,一代一代的有識之士帶領人民前赴後繼奮起抗爭,才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從此又站了起來。現在我們過上了幸福生活,但一定要記住這是無數先輩用生命和血汗換來的。世界上還有亡我之心不死的邪惡國家,只有我們的少年強,才能讓敵人的希望落空,讓我們復興中華民族偉大夢想得以實現!


愚公


謝您約題。

20歲以前可不論道理的,歸不懂世故的小孩子。

因此,優勢就在這裡:

1.沒人設防20歲前的人,反招人護愛的。

2.可瞎跑亂竄,不保密處都準其進入,瞎瞅亂看的。

3.向不論多大歲數的人,有問必答的。

從而,優勢是學啥都白學,不必交費的,且教告者還細講解甚至示範的,並由心裡高興告之的。

因,這號小孩被劃歸好學的好孩子了,討人喜歡的很。

傻孩子不求問的,從而失去白學習的良機,20歲後被設防,再學須交錢了。

雖可不論理,但行為原則必須具備。

行為原則:非己之物不拿取,拾到後交屋院場裡的管事人,或其內當官的,或交公安局。不可隨便見人就交的,這才確保可還給丟失人的。

非己之物拿取了,就成偷,偷就成被設防的人了,一個人被很多人防著,此人活的就沒意思了,甚至被當壞人了。

道理,只在結婚前後開始講的,總體呈對他人須好,不能損害他人,做物作事搶著幹,自不會的問做的幫啥忙不。此多幹勤快不是累與勞,而是練式的學。

學得一技二技後,才真入講道理狀態了,啥都不會自做,咋講道理。

自可單獨獨立做成一物一事後,再多做幾次有技巧了,自己漸可知道理了。

人生0至3歲是自己練抗大氣壓力時期,4至6歲是自己咋使用自己的手眼身腦步時期,7至10歲是練自肌體動作式樣及幅度階段,11至15歲是掌握用工具控制精確度階段,16.17歲是學做物作事咋弄成的動作,18至24歲是練熟練了,25至35歲是實用階段,36至45歲是可自教徒弟時期,46至55歲是尋理階段,56至老年是總結歸納出理的時段。

知此後可規劃自成長曆程了。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有哪些20歲年輕人越早理解越好的道理”,這是一個絕佳的問題,很多上了些年紀的人時有“一失足成千古恨,若要回頭百年生“的感嘆。

1、自立之心,最靠得牢的是自己,父母年邁、子女忙乎、配偶相似,歸根結底要靠自己,年輕時努力學習、奮力工作、事業有成、勤儉持家。

2、愛人之心,古人說“仁者愛人”,人活在世上,目的是為自己快樂,為自己周圍的人快樂,以至於大愛無疆。

3、敬畏之心,敬畏自然,遵紀守法,尊敬父母師長親友配偶。

我想,簡要地說,最重要的是學會處理好與自然、他人、自己三者關係。

活到老,學到老,願對青年朋友,有些許幫助。


胡穆子_23558


對於現有20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他們中大多數還在繼續求學的路上,只是一小部分年輕人逐步走向社會,成為建設祖國的一支生力軍。

20歲的孩子,對於每一個家長來說,在孩子的成長問題上,可能都有一種五味雜陳的感覺。在當今社會,是一個高度競爭的時代,若想要獲得成功,就得付出巨大的努力。同時這個社會也是一個現代化的訊息社會,一部手機可能毀滅了孩子的一輩子……在這裡不一一贅述,還是言歸正傳。有哪些20歲的年輕人,越早理解越好的道理呢?我認為,對於20歲的年輕人,無論好壞優劣,每個人都應儘早地理解越好的道理,以免立於不敗之地。下面談一下個人的著法,僅供參考。

第一,理解知識與學習的道理:有諺說,勞動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生活的明燈。20歲左右的年輕人,今天,人們都認為還是孩子,他們還大多數奮鬥在自己的前程上。讓他們懂得知識與學習的重要性,能學有所成,為父母爭光,將來為國家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理解青春與時間的道理:人們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今天的20歲,已漸漸成熟,應當明白時間對於青春的重要性。各行各業對時間的重要性付予各個不同含義,醫生視時間就是生命,教師視時間就是知識,軍人視時間就是勝利,農民視時間就是豐收……

第三,理解理想與意志的道理:古語云,寶刀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生長河,九曲十八彎,只有勇者,才能撞過激流險灘,才能成就一番事業。我們要把希望寄託在事業上,不要寄託在虛無縹緲的夢幻中。

第四,理解友誼與愛情的道理:俗話說,澆花澆根,交人交心。20歲了,以後慢慢步入社會,要懂得友誼與愛情的真蒂,更要珍惜友誼與愛情。如今的年輕人,很多人把交朋處友當兒戲,把婚姻當兒戲,對這種現象,很多老人感到無比的遺憾!你覺得呢?


青山胡家hza123


這個問題在當今社會提得好,嚮往生活,生活引導今日具有現實意義,20的年齡,是個值得讚美和頌揚的年齡,它代表了朝陽,代表了未來,20的年齡你象背上行裹的戰士,踏上風雨兼程的路途,認識環境

,適應環境,生存與環境對你是多麼的重要,嚮往美好是我們的追求,追求的道路是我們的選擇,選擇的道路我們不會平坦

,在這裡,我把20的年齡要早知道越早越好比作了日需生活的三餐,早歺,中歺,晚歺,因它最能體驗人體生存的自我性,早歺要營養,是我們一天生活的開始,它代表你對未來生活營養吸收的認識性,讓你的認識去調養自已。中歺要吃飽,是我們要在一天的生活中,吸收充足的養份,保持強有力的支撐,就是知識與勤奮。晚歺少吃,就是一天生活的積蓄在夜眠之際易餘消化,也就是你對人生認識的心得感悟,在你的腦海得到深華。朋友,年輕人

,你對本人的看法還有哪些?關注生活,與你同行,謝謝!


老黃191431516


老子說:“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又說:“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所以首先:不是兒童要向人類學習,而是人類應該向兒童學習。

第二個回答:狗屁“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狗屁“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我要哪個教我?有人教我,我象中國人一樣,兒子學著爸爸,爸爸學著爺爺。沒人教我,我就有探索、有研究、有思考、有試驗,進而就能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

(當然,我的回答並非針對所有人,而是隻針對將來想成為有所創造的人給出的啟發。我的研究表明,創造活動和生產活動、或說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或說腦的活動和手的活動構成人類兩大基本活動。所謂基本活動是指人類必須的和必需的活動,兩個缺一不可。而我的重點是研究腦的活動、精神活動、創造活動,由此我發現中國兩大源頭文化——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我們必須從創造角度去理解道家老子思想,必須從生產角度去理解儒家孔子思想)


用戶名夥子


20歲的年輕人幼稚點的還是沒出身社會的學生,一天除了學習就是遊戲,不怎麼關心其它事,成熟的20歲年輕人對人情事故、為人處事都能處理好,是完全可以放手的成年人了。給年輕人的建議有兩點,第一點是健康生活,比如一日三餐合理安排,多鍛鍊身體。第二點是人生安全,要有自我保護意識,單純的心面對社會的複雜,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年輕人要虛心學習,不論是學校裡的和社會知識,你們要學的很多,人要活到老,學到老。


樂至張二姐


十八歲就已經具備了完全民事責任能力了,有了獨自思考,獨自生活的自理能力,進入二十歲後更屬血氣方剛的小夥子了,然而,由於我國在前二三十年推行計劃生育政策,輪到他們面世時,都是一些金寶貝了。在這一群體中不乏許多的獨生子女,他們成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一貫嬌生慣養。

因此對這些二十歲的年輕人要進行循序教導指引,不能全靠學校。常言到,父母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是什麼心態,造就了他們的未來。前幾天有一視頻說的就是一群小狗寶,沒有人餵狗糧,也沒有狗媽的奶,剛滿月的小寶尚且在外自行尋找食物,由此觸發:幼小的人類行嗎?行嗎?

故對於這代人必須要讓他她們明白,在學校上學不是為父母,而是為自已上學!

進入社會後,不是為父母工作,而是為自已工作!讓著你的是三親六戚,除此外誰也不會買你的帳。

學會先做人後作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人絕對是行不通的。


用戶半醒半睡


20歲,一個似懂非懂的年紀。這個年紀對於一個人一生的影響很大。什麼樣的教育決定了他未來的路怎麼走。

這個年紀。正好是高中畢業,上大學還是走進社會的十字路口。選擇那條路,未來都是截然不同的。這時候應該明白一個道理。現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美好,一日三餐,朝九晚五的簡單生活,別傻了。在你沒有成功或者是穩定之前那是不可能的。能養活自己就謝天謝地了。學歷不是成功唯一途徑,但是,他可以讓你不死在半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