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病不好惹,肢蹄保健更要做

我仍可以回想起第一次在我家的奶牛场发现蹄皮炎(常被称作蹄疣)这种传染性蹄病的情景。那时大约是2000年代初期,我们购买了几头奶牛来扩建牛群。然而事实却是,这几头奶牛给我们带来的利润几乎又都花费在与蹄皮炎持续抗争的成本上了。

蹄病不好惹,肢蹄保健更要做

在过去的15年间,我的家人得到了惨痛的教训,蹄皮炎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牛群的肢蹄健康管理方案对于减少蹄皮炎的发病率至关重要。从蹄皮炎感染阶段的鉴定开始。一种鉴定方法是Dörte Döpfer及其同事在1990年代提出的。

而该鉴定标准已经成为当下划分蹄皮炎发病阶段的通用标准。

  • 无病灶:正常皮肤,没有出现蹄皮炎的迹象。
  • 早期病变:病灶面积较小,直径<0.75英寸(约2cm),可以看到界线分明的红色至灰色的表皮损伤。该时期不会影响奶牛的行走。
  • 急性溃疡期:病灶面积较大,直径>0.75英寸(约2cm),可以看到鲜红色或红灰色的表皮损伤。该时期奶牛痛感强烈,影响行走,常出现跛行。
  • 愈合期:病灶覆盖有坚硬的结痂,且病灶逐渐缩小。
  • 慢性期:病灶处变得坚硬,且出现角化不良或增殖现象,偶出现持续生长的疣状物。奶牛可能会遭受长期跛行。
蹄病不好惹,肢蹄保健更要做

蹄皮炎的治疗方法较多,可以使用局部涂抹型药膏、抗生素局部治疗,或功能性蹄浴,但是大多成功的案例都是发生在蹄皮炎进展到急性溃疡期或慢性期之前

考虑到这种蹄病的普遍流行性以及牧场确实无法彻底根除,奶农时常纠结于从何时或何种情况之下开始对该蹄病进行治疗与管理。在近期的肯塔基大学乳业时讯文章中,Alexis Thompson和Jeffrey Bewley提出,新产牛群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由于新产牛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弱,且干奶期间不进行肢蹄保健工作,因此她们最容易受到感染。

无论牛群规模多大,或是患病率在多少,你都要知道肢蹄是奶牛的支撑系统。良好的肢蹄保健方案可以长期保持奶牛的健康和高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