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將戰疫進行到底

——黃州中環路茉莉花開酒店發熱人員隔離點工作紀實

通訊員 嚴文彬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2月5日晚,根據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部署,市科技局牽頭負責中環路茉莉花開酒店發熱人員隔離點。40多天來,工作組全體人員不辱使命、攻堅克難,用責任擔當書寫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

截至目前,隔離點累計接收隔離人員123人,其中解除隔離99人、轉院治療13人,未發生1例交叉感染事件。

“我是一名老黨員,關鍵時刻我先上”

2月5日22:00,正在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參加會議的市科技局局長鬍華在局機關微信群簡要傳達了由市科技局牽頭組建中環路發熱病人隔離點的命令。市科技局副局長鬍春立刻在微信群請戰:“我是一名老黨員,我在黃州,關鍵時刻我先上”。局機關李響、何昕柱等同志紛紛報名參戰。當晚23:00,胡華即帶領3名幹部趕到酒店進行勘察和佈置。

如何將沒有醫療設施和隔離條件的商務酒店改建成隔離點?“三區三通道”(管理區、半汙染區、隔離區和管理人員通道、醫護人員通道、被隔離者通道)怎麼佈置?醫療廢棄物如何處置?酒店沒有服務員怎麼開展工作……沒有先例可循,這些都是擺在工作組面前的難題。

隔離點成立了由胡春任書記的臨時黨支部。他身先士卒,和大家一起動手,按照“三區三通道”的要求,通宵奮戰,改造整治房間46間,從籌備到接收第1位隔離人員不到16小時。在他帶領下,工作組全體人員晝夜堅守,守望相助,出色完成了急難險重的各項工作任務。何昕柱等3名同志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表示在以後工作中要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行動書寫入黨志願。

軍事化管理、保姆式服務、親人般關懷,這是集中隔離點的工作準則。入駐之初,胡春主持制定《中環路茉莉花開酒店發熱人員隔離點工作制度》,明確牽頭單位、協調配合單位、醫療機構等相關單位和各專班工作職責。每天晚上他在房間召集協調組、醫護組、安保組負責人碰頭,分析研判病情,協調解決具體問題。

胡春說,“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我們要把隔離人員當作自己的親人。”事實上,這樣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上演。2月初,正值病毒肆虐,有的病房反映空調開不了,維修人員不敢出門。胡春把說明書反覆研究透後自己去修。有時錯過飯點,新入住的人員沒有訂餐,胡春等工作人員就把自己的盒飯讓給病人吃。侯先生一家5口,還帶著4個月大的嬰兒,剛剛隔離時不是很習慣。胡春經常對他們進行安撫和鼓勵,為他們送去了口罩、洗手液等防護用品,還親自為他們採購急需的嬰兒奶粉、紙尿褲等物資。

自古忠孝難兩全。80多歲的老父親在英山常年臥病在床,他沒有時間回去看一眼。兒媳住院也僅僅是通過電話問候了一聲。他說,“現在疫情控制呈現出良好的態勢,但我們不能麻痺、厭倦、鬆懈,只要疫情一天不除,我們就堅持戰鬥到底。”

用堅守書寫忠誠,以奉獻詮釋擔當

臘月二十九,市科技局辦公室主任李響毅然開車將兒子送回武穴老家。大年三十至今,他在戰“疫”前線的身份一直在變,從最開始負責科技局的疫情防控,到在八一社區參加聯防聯控,再到隔離點做聯絡員。變換的是角色,不變的是初心。

2月5日晚,接到組建隔離點任務後,他毫不猶豫,第一時間到隔離點報到,24小時全天候駐守,擔負起醫學觀察、服務管理、安全保障的重任,未休息一天。

隔離點是除醫院之外離病毒最近的地方。在這個最危險的地方,李響首先考慮的是隔離人員的安危。2月7日,他身上舊傷突然紅腫化膿,疼痛難忍,正臥床休息。這時安保人員發現有的病房的窗戶存在安全隱患,打開幅度呈90度,而好不容易找來的師傅對進入病房有些畏懼。他起身擠出傷口的膿液,用衛生紙裹住流血不止的傷口,帶上安保人員和師傅進入隔離區對32個病房的電器線路、消防設施逐一排查,迅速對其中16個存在安全隱患的窗戶進行封隔。

2月25日,巡查時他發現隔離點旁的小區陳年生活垃圾堆積如山,且與隔離點消防通道相鄰,存在嚴重火災隱患。如不迅速處理,後果不堪設想。他當即協調環衛、公安、物業、消殺等單位組織9輛車進行清運。人手不夠,他就個人墊付800元請工人,僅用3個小時就清運了23車垃圾。

隔離點上呼喊最多的名字就是李響。“同志,我房間馬桶壞了,麻煩幫忙修一下!”“剛剛電梯卡住了,裡面還有1名護士,必須馬上解決。”“我的電視又開不了,麻煩幫忙調一下!”這些問題,他都一一記錄,一個一個地解決。

一些隔離人員剛剛入住時情緒很不穩定。李響每天與病房通一遍電話,瞭解隔離人員的訴求,及時疏導情緒,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問題,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60歲的段婆婆入住時未帶換洗衣物和痛風藥,家中女兒待產,無人照顧,情緒極不穩定,李響一方面迅速協調社區送來急需的生活用品,另一方面耐心細緻地做好安撫工作,很快穩定了老人的情緒。一名抑鬱症患者需要服藥,李響迅速與醫院聯繫。當得知醫院沒有同類型藥物後,他一下午跑遍了黃州城藥店,終於找到了患者的用藥。

李響既是工作組的聯絡員,同時又是機關的服務員,雖然身在隔離點,但他還兼顧了機關日常工作。他還多方聯繫協調捐贈防疫物資5次,捐贈金額約40餘萬元。

只要疫情一天不除,我們就堅持戰鬥到底

疫情發生後,市科技局幹部何昕柱丟下不到百天的孩子,立刻趕赴隔離點工作。

40多天以來,他任勞任怨,堅守“疫”線。訂送餐、搬運物資、測量體溫、查詢病情、統計數據……這是他每日的工作內容。

他是隔離點的信息員,無論白天黑夜,只要有新的人員入住,他都能第一時間填報。為了便於工作,他建立隔離點工作微信群,及時通報交流工作相關情況;每天與市、區防控指揮部及醫護組對接,及時領取和發放生活物資。

他是隔離點的代購員,沒有體溫計他代購、沒有晾衣架他代購,沒有換洗衣物他代購,沒有降血壓藥他代購……

他是隔離點的搬運工,經常冒著雨雪惡劣天氣往返城區搬運物資、接送維修工人。遇到寒冷天氣,為了讓隔離人員吃上一口熱飯,每次取到飯菜後,他就用被子包住飯盒保暖,及時給隔離人員送去。

無論是在電腦前,還是隔離區,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無論是信息錄入,還是消殺、保潔、搬運、代購、送人等,他都主動承擔。

越是關鍵時刻,越要咬牙堅持。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北武漢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的重要講話在隔離點工作組引發廣泛共鳴,大家表示,要繼續用實際行動構築抗疫的堅強堡壘,只要疫情一天不除,就堅持戰鬥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