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四逐四准走基层】普安茶叶产业之树长大了


普安茶叶产业之树长大了


文/图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陶昌武

  罗明成坦言:“要买轿车,也不是什么问题。遗憾的是,我还没有考得驾照。没有办法,只能一直靠摩托车代步。”


  罗明成是普安县茶源街道细寨村东南组村民。他说,不仅买轿车不是问题,这些年来,他还供三个孩子读书:在贵师大读大三的女儿、在贵大明德学院读大一的长子、在义龙新区蓝天实验学校读高三的次子。与此同时,那幢破旧的瓦房也被拆除,新建了宽敞漂亮的楼房。


  罗明成哪里来的钱?卖茶。


  记者没有想到,罗明成曾经是吃不饱饭、长期勒紧裤带过日子的贫困户。


【决战决胜·四逐四准走基层】普安茶叶产业之树长大了

罗明成在釆摘茶青

【决战决胜·四逐四准走基层】普安茶叶产业之树长大了


  在普安,茶叶产业这棵“摇钱树”越长越大,已然成为数以万计的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依靠。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县里在江西坡镇境内建设茶场,号召村民们发展茶叶种植,因没有多大把握,罗明成家只是象征性地用承包的荒山种了一点。随着普安茶叶逐渐名声在外、效益渐好,罗明成和许多村民一样,切身感受到了茶叶生产的广阔前景。他不仅把自家承包的田地,全部种上了茶叶,还流转了十多亩土地来发展,使茶园面积达到了25亩。2010年,他还加入了以原普安茶场生产科长罗明刚为法人的“普安县四球古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培育茶苗供应市场,拓展茶叶经营范围。2018年,已经成为罗明刚的“盘江源茶业公司”熟练制茶师的罗明成,感觉自己可以出道了,便自立门户,购置设备,修建厂房,创办了“峰威”茶叶加工厂,当年即生产明前茶五六千斤并销售一空。


【决战决胜·四逐四准走基层】普安茶叶产业之树长大了

茶农正在采摘茶青


  3月12日,记者来到东南组采访。时值茶青采摘旺季,弥漫着花香和茶香的原野里,一派葱绿的茶山上,到处是采摘茶青的农民。每天一早,茶农们就挎着箩筐出门,到了中午,便回家吃饭,同时把茶青送到加工厂销售;也有不少老板直接跑到茶园里现场收购。记者在前往东南组的途中,看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把当天上午采摘的一斤三两福鼎大白茶青,卖给骑着三轮车前来收购的老板,得39元钱。记者问:“老人家,你一天能采多少?”她一边接老板递来的钱,一边说:“我们年纪大了,手脚慢,最多能采三斤。”此前,细寨小学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在茶区,老人和孩子都不缺零花钱,随便到茶园里转一圈,二三十元钱就到手了。


【决战决胜·四逐四准走基层】普安茶叶产业之树长大了

盘江源茶业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在东南组,记者还遇到家住地瓜镇岗坡村场坝组的谭永钱,他应该算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典型。年已四十的他,从小和父母在福建莆田打工,后来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厂,赚了不少钱。但随着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市场竞争又日益激烈,生产的服装不仅销售困难,利润也越来越薄,谭永钱便萌生了改行的想法。但是干什么好呢?因为他家所在的场坝组,紧邻茶源街道的细寨村,家乡的土地大多已被茶园覆盖。经过慎重思考,他决定回到家乡,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与大家一起,把家乡这一优势产业,做强做大。


  2017年初,谭永钱在细寨组购买了一块地基,修建了房子,举家落户细寨。然后来到邻近的东南组,和妻兄陈顺华合伙,创办了一家茶叶加工厂。去年,他们共生产明前茶近两万斤,产值超过300万元,利润可观。


【决战决胜·四逐四准走基层】普安茶叶产业之树长大了

盘江源茶业公司员工正在摊凉茶青


  在普安,尤其是在茶叶核心产区的茶源街道和江西坡镇,像罗明成、陈顺华这种通过种植、生产和销售茶叶,甩掉贫困帽子、走上致富道路、过上小康生活的农民,数以万计,数不胜数。


  通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普安茶叶产业这棵“摇钱树”,已经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越来越多的农民在这棵树上采摘属于自己的那份果实。据普安县茶办主任甘正刚介绍,截至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4万亩,投产茶园9万余亩,覆盖了从江西坡到龙吟、从茶源到罗汉、从地瓜到楼下的14个乡镇(街道),涉茶农户数以万计,并逐年增长,许多过去长期外出务工的农民,就近就地加入茶叶产业并从中受益;从事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合作社、作坊和企业达到193家;2019年,全县干茶产量达到7800吨,产值11.6亿元。


【决战决胜·四逐四准走基层】普安茶叶产业之树长大了

位于普安县茶源街道茶源社区的茶叶交易市场一角


  作为茶叶原产地之一,普安境内现存四球古茶树两万余株,土质、气候等特别适宜茶叶生长。1958年,普安就创办了江西坡茶果场和新寨茶场,茶叶生产历史超过60年。1985年以后,大规模的茶叶种植拉开帷幕。以江西坡镇和茶源街道为核心,掀起了茶叶种植的高潮。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使茶叶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通过茶叶,扔掉贫困帽子,过上小康生活。


  随着“普安红”的声名鹊起、一路飘红,普安茶叶正在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和关注,正在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尤其是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的帮助下,福建的“正山堂”、浙江的“白叶一号”等知名品牌和品种,强强携手、落户普安,更是大大提升了普安茶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之焕发出了更加蓬勃的活力和生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