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道上唯一一個女人的天地,是她們一代代挑起了生活重擔


千年古道上唯一一個女人的天地,是她們一代代挑起了生活重擔

陽光炙烤著鹽田裡的滷水,最多三至四天,水便從鹽田裡撒離,把晶瑩的鹽巴呈上給拉姆。細密而真實的鹽,得益於陽光與風的,所以有人說過,鹽是陽光與風的作品。

瀾滄江埋頭流著,肯定沒有想過,是誰給加達村留下如此珍貴的恩賜,但也因為鹽,這裡曾發生過驚天動地的戰爭。當然,正如馬克.庫蘭斯基在《鹽的歷史》一書中感慨:“現在看來,為了鹽而打戰非常愚蠢,不過,將來的人們看到我們今天為了石油而打戰,也許會有相同的反應”。

千年古道上唯一一個女人的天地,是她們一代代挑起了生活重擔

鹽井下午開始有人了,她們從鹽田的支架下面鑽出來,有的用木刮板鏟鹽,把幹了的鹽剷起來,翻個身,再曬就幹得更快。有的則挑著滷水,把已經收過的鹽田重新灌上。鹽田忙碌著的都是女性,而且中年人居多。在這些人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拉姆,不僅因為她頭髮全白了,還因為她一邊忙活,一邊唱歌。

千年古道上唯一一個女人的天地,是她們一代代挑起了生活重擔

拉姆今年已經77歲了,在加達村,這個年紀不是躺在牛糞火前的床上,就該是在村頭的老樹下歇著了,但拉姆一直不放心把家裡的56塊鹽田交給大女兒一個人打理,所以每天清晨她一定比大女兒梅朵起得早。看看鹽田裡的水是否洩漏,鹽能不能收,抽水設備是否蓋好。拉姆家的鹽田除了大集體下放時的43塊,其它的都是新墾,既不能離滷井太遠,也要尋適當平緩的地方,13塊新開的鹽田,拉姆前後花了七年時間。最小的鹽田幾平方米,最多的則有幾十平方米,如果在沒使用抽水機之前,背滿56塊鹽田的滷水,自己肩膀得破兩層皮。

千年古道上唯一一個女人的天地,是她們一代代挑起了生活重擔

從江邊的滷水井裡挑滷水,倒入自家的鹽田裡

梅朵才25歲,可是在鹽田裡已經足足幹了8年。初中畢業,梅朵就回家學做活兒,地上的事不是很多,拉姆家總共也就4畝多地,倒是鹽田,原先分到的加上後來開墾的,養活一家老小七口不成問題。問題是梅朵的男人除了喝酒,還愛上了賭博,這讓梅朵很生氣。自己辛辛苦苦水裡撈錢,結果總有一些賭債需要替他還上。拉姆家只有四個女孩,梅朵是老大,下面的三個妹妹除了一個已經在芒康縣城打工,兩個還在讀書,這就是梅朵丟不下的原因,否則她也想與妹妹去芒康縣城,找份活做。

千年古道上唯一一個女人的天地,是她們一代代挑起了生活重擔

鏟鹽的梅朵

梅朵普通話還可以,得益於她在班上的漢語成績。她知道雲南的香格里拉,她說她想找個機會去一轉,她想到松贊林寺朝佛。對雲南這邊,雖然相距不過一百多公里,對她來說,就是所謂的詩意與遠方。家裡每賣一批鹽,她都會說服母親攢下很小的一部分作為朝佛的費用,這一點拉姆與女兒想法相同,只是攢錢是個艱難的事,攢得差不多了,家裡又出這事那事的,梅朵這才感到,有些佛不是自己想朝就可以朝的。

千年古道上唯一一個女人的天地,是她們一代代挑起了生活重擔

梅朵不像其他人,看見遊客就去推銷,如果有人找她拍照,她才會小聲地問一下:能不能買我的鹽巴?如果遊客沒有買的意思,她一樣配合拍照,並把自己最燦爛的笑容展現出來。往往就因為梅朵的這種態度,她的鹽巴反倒賣得特別好。梅朵說很好賣的是桃花鹽,一斤裝可賣5元,可是桃花鹽量少,做這種鹽需要在三月這樣特定的時間段才能做出來。紅鹽屬於腳料鹽,除了給大牲畜飼料,還有很多用途,比如可以做鹽浴,還可以洗腳,最近炒得最熱的莫過於美容祛痘和美髮。紅鹽成為某些生意人的秘密,經過保裝就是賺錢的法寶。

千年古道上唯一一個女人的天地,是她們一代代挑起了生活重擔

說到鹽田,梅朵一肚子委屈,絲毫沒有母親臉上那份自豪,總感覺那不是家裡的資產而像是累贅。是的,做鹽很苦,儘管這些年生產條件有所改善,再也不用去背滷水,電一開抽水機就開始工作,不用幾分鐘,一塊鹽田就灌滿了。但鹽從滷水裡晶析出來,得花時間,烈日將多餘的水分蒸發掉,也蒸發掉了梅朵臉上的青春容顏。鹽的銷路也是一個問題。鹽井已經沒有什麼優勢可言了,有時候就像雞肋,丟掉與留著都讓人糾結。傳說中的格薩爾王和納西王羌巴爭奪鹽井食鹽而發生的那場“羌嶺之戰”,就發生在鹽井這個村莊,那時鹽對一個地方經濟的重要性居然可以上長升到戰爭。這場戰爭最後只留下故事,在拉姆一輩人的口中流傳,梅朵當然也清楚,作為導火索的鹽巴現在的處境今非昔比。但鹽田是加達村女人的宿命,似乎女人都是為鹽而生的,就像拉姆,背滷水讓她的肩膀變形了,她反倒覺得心裡踏實,因為鹽就是一家人的酥油與茶葉,一家人的布衣與牛皮。

5年前梅朵差點就徹底離開鹽田了,在芒康打工的妹妹的慫恿就是她的決心,結果前腳才出門,拉姆就命人將她捉拿回來。拉姆覺得作為長女,梅朵的命已與鹽田拴到了一起。

千年古道上唯一一個女人的天地,是她們一代代挑起了生活重擔

藏民對鹽產生了宗教的情感,事實上滷水是從苦難的大地擠出來的眼淚,始終像寫滿神諭的糧食,歸還民間。有些鹽變成史冊中的文字,有些鹽用來安撫舌尖。然而,一粒鹽的誕生需要時間,以天來計,就可以算出一個人一生的汗水可競換的收成。鹽,不是須臾便成的工業品,靠手工把鹽從滷水中打撈起來,這份功勞加達村人從來不把它算成自己的功績。鹽井最大的功勞該記到陽光上,得靠陽光把滷水蒸乾,才能生產出鹽。當然少不了風,每年十月到次年三月間的風,比瀾滄江性格怪異。溽熱的天氣,鹽涉過洪水,從人類的矇昧時代一直流到唐朝,才讓加達村人發現,結果是,在獲取鹽的同時,也有人將命搭了進去。但沒有人懷疑這份勞動,就像拉姆她一直在感恩神,並不管汗水盪漾的褶皺,就是鹽賜給她的衰老。

千年古道上唯一一個女人的天地,是她們一代代挑起了生活重擔

鹽井的鹽田分佈在瀾滄江兩岸,右岸地勢稍平,左岸地勢陡峭,所有的鹽田都是被木頭舉起來的屋頂,真擔心那些撐天杵地的木頭腳一鬆。比鹽田更險的是山路,現在還得靠人背馬馱,好在納西人能吃苦。而屬於藏族人的鹽田早已修通了公路,硬化的路面遇再大的雨也不會有事。站在拉姆家的鹽田,我看見對岸逶迆的山徑有馱鹽的馬匹停停歇歇地往山巔趕,曬鹽的也是女人,好像沒有把陡峭的山坡放在眼裡,一邊做活一邊唱著歌。

鹽田下面除了鹽池,有一些空地,是曬鹽人歇息的地方。這些地方陽光照不到,有奇涼,大中午太陽毒,梅朵與她母親就在這裡聊聊家常,聊著聊著母女就會為某些問題發生爭執。這一天,拉姆再次要梅朵給二女兒打電話,不是催她回來曬鹽,而是讓她過年回家帶一個男朋友回來,最好是藏族人,當然,拉姆知道二女兒美麗,恐怕擋不住優秀的漢人小夥的愛慕。談到愛情,梅朵埋怨母親對她的婚姻進行了包辦,結果上門的女婿不但沒給梅朵稍許的心安,反倒不時添些麻煩。拉姆則說是命,這事要怪就怪前世沒做好人。

千年古道上唯一一個女人的天地,是她們一代代挑起了生活重擔

賣鹽的梅朵

五月,這是每年曬鹽出鹽的好季節,這是一個晴朗的日子,梅朵與拉姆都在鹽田裡忙活,儘管電一上閘便可以讓滷水順著管子流進鹽田,但滷水得流多少合適,梅朵還得對鹽田進行實地察看。而那些已經出鹽的田塊則需要去鏟,這活不算太重,但會太累,躬身一鏟一鏟將鹽翻起來,幾十塊鹽田的活堆在一起,會壓得人喘不過氣。我來到鹽田最底處,一條條亮晶晶的鹽柱子像掛在美人胸前的鑽戒,似乎在等一場微風,讓人想到環佩叮噹的藏族少女。連接底層與鹽田的是一根根木頭砍成的簡易梯子,我這樣的空身都難上下,那些背鹽的女人卻在上面健步如飛。

千年古道上唯一一個女人的天地,是她們一代代挑起了生活重擔

表面上看,都是一些錯落有致的鹽田,泛紅的是剛灌水的,銀白色的則是就要收的,但鹽田下面卻像一座迷宮,縱橫交錯的小道,滿地都是的滷水池子。光的折射,讓一池池滷水弄出十分好看的色澤,絳紅色、淡黃色、米灰色、乳白色都有,這時,滷井就是神的瑤池,而我則置身幽靜的宮殿。

千年古道上唯一一個女人的天地,是她們一代代挑起了生活重擔

收鹽的女人

白金般的太陽盯著峽谷的時間也不是太長,才下午五點,兩岸的高山便遮蔽了日照,河風漸漸平息了燠熱,赤紅色的大地也開始降溫。陸續從家裡出來的女人,來到自家鹽田,顯然是這些背鹽女人的上班時間到了。(文、圖/許文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