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和椎管狹窄煅煉的方式不一樣,更強調柔韌靈活性鍛鍊


腰椎間盤突出和椎管狹窄煅煉的方式不一樣,更強調柔韌靈活性鍛鍊

腰椎管狹窄症是常見的脊柱病, 其典型特徵是症狀重,體徵輕,平臥或休息時無症狀,行走一段距離後出現下肢疼痛或麻木,休息一下症狀消失,再行走又出現症狀,嚴重影響活動,又不像椎間盤突出那樣疼痛劇烈,十分煩人。由於疼痛不劇烈不持續,多數人對於手術的意願不強烈,但藥物對於這種病作用十分有限。因此這種病很煩人,嚴重限制活動半徑。

最近德國醫生通過核磁共振來判斷腰椎管狹窄的預後和手術指徵,但也僅僅是預測,並不是治療。腰椎管狹窄症如果是因為先天發育性椎管狹窄,或者腰椎滑脫繼發的狹窄是多數行保守治療無效最終難免手術。但退變性腰椎管狹窄,即隨著年齡的老化逐漸出現的狹窄,即椎管前方的椎間盤退變引起的突出,兩側的小關節增生內聚,及後方的黃韌帶肥厚。這三種組織老化引起狹窄完全可以像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預防和鍛鍊一樣來避免。其核心是保證椎管的容積,即前方避免椎間盤退變,兩側避免小關節增生,後外側避免黃韌帶肥厚。

要做到上述三點,從中年開始就要針對腰部鍛鍊,腰椎間盤突出和腰肌勞損特別強調腰肌的鍛鍊。而椎管狹窄則不一樣,在腰肌煅煉的基礎上強調對腰椎柔韌性和靈活性的煅煉,尤其是牽拉訓練,對前屈,後伸,側向各方向的牽拉訓練。可以保持腰部韌帶、肌腱、髓核的彈性,強化腰椎小關節的長年活動,可以避免其增生。即保持了腰部力量和靈活性,可以預防腰椎狹窄。

治療上中醫骨傷科治療有很多種手段,個人認為椎管狹窄病人的椎間盤已經相對穩定,纖維環不會像青壯年那樣撕裂,所以腰椎的側板,斜扳手法可以緩慢擴大椎管容積,只要不施加暴力,慢慢進行堅持一段時間是可能獲效的,但先天性的椎管狹窄除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