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和山東分界處有一縣兩鎮,地名相同,但是分屬兩個省管轄

在河北邯鄲與山東聊城分界處是以衛河為界的,古老的衛運河曾是京杭運河的組成的部分,在這裡留下了72個皇窯,據說故宮的磚就是從這裡燒製的。

對於地理盲來說,出門旅遊是個大問題,尤其是自助遊。但是由於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市縣鄉三級地名對於經常旅遊的非地理盲有時候也是個大問題,中國太大、行政地理區劃太多,得有一個個好腦子才能記得住啊。不過有時候,即使有個好腦子也會遇到尷尬事,這是為什麼呢?

河北和山東分界處有一縣兩鎮,地名相同,但是分屬兩個省管轄

我國是個古老的文明古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歷史的漫長進程中因各種因素留下的傳統地名太多,尤其是重名的還不少,更有甚者毗鄰相居,只是隔河相望名字還一樣,如果不是十分熟悉或者專門研究一下,實在是分不清哪個才是自己要去的目的地。

河北和山東分界處有一縣兩鎮,地名相同,但是分屬兩個省管轄

這不,在山東和河北交界處有一條衛河,它是兩省的分界線,而在聊城和邯鄲之間的衛河兩岸就有三個名字一樣的地名——館陶,一個是縣城,兩個是鄉鎮,但是分屬山東和河北管轄,這就奇了怪了,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局面呢?

館陶的歷史

形成這樣的局面得從館陶的歷史說起。館陶名字由來是因為戰國時期(前475-前221年),此地屬趙國,城(今冠縣東古城)西北七里有陶丘(小山),趙王置館於其側,故名館陶。

河北和山東分界處有一縣兩鎮,地名相同,但是分屬兩個省管轄

館陶的歷史自漢代置縣已經有了2200多年的歷史,不過館陶和山東冠縣卻是有著扯不斷理還亂的歷史淵源,這也是館陶三個地名產生的根源。

館陶在春秋時期屬於冠氏邑,而冠氏邑就是現在的山東聊城冠縣,冠氏的由來不考。到了西漢時期設置縣域為館陶縣(含現在冠縣域,昔日冠氏邑),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隋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冠縣才另有冠氏縣,而同時館陶縣縣城遷於北館陶,在其後的一千多年,館陶和冠縣合合分分,今天屬於冀州,明天屬於東昌府,在河北和山東之間搖擺不定。

河北和山東分界處有一縣兩鎮,地名相同,但是分屬兩個省管轄

解放後1955年三月,館陶縣人民政府駐地由北館陶遷至南館陶(也就是現在的館陶鎮),到了1958年,館陶縣建制撤銷,又併入冠縣,隸屬於現在的山東聊城專區;但是到了1961年,又恢復了館陶縣建制,仍歸山東省聊城專區轄制;你說這館陶的故事像“話說三國的故事,這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河北和山東分界處有一縣兩鎮,地名相同,但是分屬兩個省管轄

但最終的改變是1965年,河北和山東又以現在的衛河為界重新劃定省界,而北館陶鎮由於在衛河以東,劃歸山東冠縣管轄,而館陶縣及館陶鎮則有河北邯鄲管轄,這就是現在的三個館陶的成因而在當地百姓的民間稱呼一般是館陶縣和館陶鎮為南館陶,隸屬冠縣的曾經千年的館陶縣駐地為北館陶。

一縣兩鎮現狀

館陶縣

館陶縣地處河北省東南部,以衛運河為界與轄4鎮4鄉,縣域面積456平方公里,人口約36萬人。 館陶地處衛運河、漳河流域平原地帶,資源相對匱乏,是剛剛脫貧的的縣域經濟體。

河北和山東分界處有一縣兩鎮,地名相同,但是分屬兩個省管轄

館陶縣農業相對發達,是遠近聞名的中國蛋雞之鄉、中國黃瓜之鄉、中國富鉻黑小麥種源基地、全國優質黃瓜生產基地示範縣,擁有單體最大的禽蛋交易市場,同時還是著名的中國黑陶藝術之鄉。

館陶縣域內旅遊資源以衛運河館陶段的歷史人文古蹟為勝,衛運河是中國大運河通渠較早的一段,它起始於館陶縣徐萬倉村,終於山東德州市四女寺鎮。而館陶段內館陶為陶山文化一部分,館陶之名始於陶山黑陶;黑陶距今也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是龍山文化的傳承。相傳古館陶曾有陶山,以盛產黑陶而聞名,現衛河沿岸有皇窯72座,據專家考證,北京紫禁城城牆的青磚即產於此地。

河北和山東分界處有一縣兩鎮,地名相同,但是分屬兩個省管轄

另外在縣城有公主湖溼地公園,其水域面積470畝,以公主湖、廣場、展館為重點,以駙馬古渡、黃花故臺、“竹仙苑”茶社、“長門賦”詩碑為載體,是一處集館陶深厚文化底蘊和人文資源於一體的遊覽風景區。

北館陶鎮

北館陶鎮位於冠縣西北部,西與河北省館陶縣隔漳衛河相望,鎮域面積51.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068人(2017年)。

河北和山東分界處有一縣兩鎮,地名相同,但是分屬兩個省管轄

曾經千年縣府駐地的北館陶,雖然風光不再,但是仍然留下了厚重的歷史人文古蹟,其中始建於明代的關帝廟遺址、文廟遺址、古館陶蕭城遺址等。

河北和山東分界處有一縣兩鎮,地名相同,但是分屬兩個省管轄

館陶鎮(南館陶)

館陶鎮地處衛運河西岸,有“七一”衛運河大橋,是館陶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面積42.5平方公里,現有人口74130人(2017年),鎮政府駐姜沿村。

河北和山東分界處有一縣兩鎮,地名相同,但是分屬兩個省管轄

看完這個介紹是否明白了,三個館陶其實是一家人,而真正的館陶應該算是現在的北館陶鎮,畢竟這是最早的館陶縣治所,而南館陶則是後來遷址而生,如果再追溯歷史,館陶還是冠縣境內,現在的館陶縣和館陶鎮應是後來的。

產生類似三個館陶的結果,乃是歷史沿革造成,也反映了我國曆史朝代的變遷,而因此對於我們出行造成了困惑和不解,看來還是穩定的好,這樣也就不會有造成一家人被硬硬分開的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