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關縣要在五大項目上狠下功夫

偏關算好生態賬打好脫貧仗

本報訊 偏關縣遵照中央、省、市有關戰略部署,有效結合地域特點,充分利用“10+1”優惠政策,在沙棘主導產業、生態治理、退耕還林、生態管護、經濟林提質增效五大項目上狠下功夫,為全面完成生態脫貧攻堅任務,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與全市、全省、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鞏固提升沙棘主導產業扶貧成果。對覆蓋全縣9個鄉鎮、涉及一半以上貧困人口的10萬畝沙棘,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予以傾斜;組織有關技術專家對沙棘項目實施村的村幹部、村民代表、合作社技術員進行培訓;延伸沙棘產品收儲銷售及深加工產業鏈,滿足全縣沙棘收儲需要,拓寬投資渠道,引入有成熟技術和豐富經驗的沙棘深加工企業,通過“公司+農戶”的途徑延伸產業鏈,培育有市場競爭力和帶動能力的品牌企業,促進全縣沙棘產業形成規模,提高經濟效益。

二是鞏固提升生態治理扶貧成果。按照“脫貧不脫政策”總要求,堅持以生態建設為紐帶,依託合作社搭建平臺,通過議標方式將植樹造林工程由健康規範運營的合作社實施,持續鞏固提升農戶的勞務收入,切實保障農戶就地、就近通過造林務工實現家庭增收;引領合作社規範運行,鼓勵貧困戶參與合作社的各項活動;深化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管理,探索完善發展路徑,從而達到向管理要效益、以質量促發展的目標。

三是鞏固提升退耕還林扶貧成果。加強林木管理,為林木成活創造良好生存環境;將國家政策補助不折不扣地兌現給退耕戶,確保退耕戶收入穩定;將縣域陡坡閒置耕地列入國家退耕還林範圍,發揮土地效益,增加農戶收入。

四是鞏固提升生態管護扶貧成果。細化生態管護攻堅政策措施,加大政策宣傳和落實力度,創新扶貧方式方法和生態扶貧機制,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實現生態改善和脫貧雙贏。

五是鞏固提升經濟林提質增效扶貧成果。成立經濟林技術服務隊,為果農提供技術服務;幫助果農聯繫果品買家,確保果品產得下、銷得出;幫助果農成立專業合作社,確保經濟林從苗木修剪到果實採收等各個環節有序推進,達到預期效果。(高永生 孟建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