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研治腫瘤50年,肺腑之言,振聾發聵

中國工程院院士研治腫瘤50年,肺腑之言,振聾發聵

湯釗猷,1930年12月26日出生於廣東新會,腫瘤外科學家、小肝癌研究奠基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身為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所長,湯釗猷院士已經從事腫瘤臨床治療研究工作50年了,今年也是研究所的50週年大慶。對於這50年的工作,湯院士總結為:“前40年搞硬件,怎麼開刀,怎麼用藥治療病人,80歲以後,臨床工作少了,就思考軟件方面的問題。”

近日,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辦公室裡,湯院士講述了他對癌症的認識和思考。

1、100年後還有癌症

我是從1968年開始搞癌症的,現在剛好50年,這50年中,我有幸做了15年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主委,做了8年國際抗癌聯盟理事,對癌症方面略有了解吧,也思考過腫瘤方面的問題。

如果你問我癌症的治療前景怎麼樣,我說100年後還會有癌症,最多就是人類做的好,能夠控制住癌症,不可能消滅。傳染病現在還沒消滅吧,只是可控了。現在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媒體來都問我癌症怎麼防控,實際上人類一方面在防控癌症,一方面在製造癌症。我說四個方面。

一個是環境汙染,水、食品和空氣,都被人為汙染了。我歷來都很瘦,最瘦的時候只有47公斤,現在到了70公斤了,肚子也大了起來,想小也小不了,我想可能和食品的汙染有關,吃的肉類都是人工養殖的,長的那麼快肯定加了什麼東西,這是人為製造癌症,因為肥胖已經被證實是癌症的危險因素之一了。

第二個是生活方式,你們抽菸嗎?我主張戒菸少酒,現在很多人手掌一展開都是紅的,說明喝酒很厲害,菸酒都是癌症的高危因素。還有不運動,現在小孩子都胖起來了,因為運動少了。這麼多年了,我一直堅持游泳,現在還隔天遊,40分鐘遊400米,慢慢遊,中間不停。

第三個是經濟發展了,大家都買新房子住,新居汙染絕對不能輕視,我老伴就是住了裝修房,後來就得乳腺癌了,我還在老房子裡住,所以裝修汙染肯定是一個大問題。

第四個是現在大家都用手機,我覺得手機不僅增加了交通事故,也增加了癌症

,現在國外的研究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為什麼我會注意到這個問題?因為我編的三本書中,都沒有把腦瘤收入10大腫瘤裡面,但這幾年相關統計腦瘤已經成為腫瘤第九位死因了,福建是第七位,河南是第八位。你看看馬路上行走的人裡,十個人中起碼有六七個在弄手機,它的輻射很難排除。

100年後,我估計這些危險因素還是很難排除,所以只能採取預防措施,現在腫瘤明顯發病很高,越來越高,防控做的好,死亡率能夠持平或者降低就好了。

2、癌症是什麼?

對癌症的防治,我覺得根本問題在於對癌症的認識,到底癌症是什麼?

從我幾十年來的臨床、研究、文獻中,我認為癌症是內環境和外環境的失衡,導致機體的內亂,以局部細胞遺傳特性明顯改變為特徵,是多基因多階段形成的慢性全身性動態變化的疾病,這是我個人的理解。

癌症是一個全身性疾病,這麼多年來,基本都把它看成局部疾病來治療,放療、化療、靶向治療都是針對局部癌細胞,但現在已經證明它和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代謝都關係密切。特別是神經系統,國外現在已經非常重視,交感神經興奮可以促進癌細胞轉移。現在比較重視的免疫治療,也一定要病人自己有一定的免疫功能才行。

我老伴是前年去世的,她生前得了惡性程度很高的乳癌,但治療後一直沒有復發過,我覺得她是用了一些人家想不到的方法。一是她也游泳,現在已經證明游泳可以提高免疫功能,還可以提高神經遞質的多巴胺,多巴胺本身可以抑制腫瘤,還可以減少炎症,炎症也是促進腫瘤發生的重要因素。

另外她吃海參,海參富含精氨酸,精氨酸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她還吸氧,不是因為病危了吸氧,現在已經證明缺氧可以導致癌細胞轉移,抗缺氧也成為癌症治療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還有她是中西醫結合醫生,她有時候會給自己開點中藥吃。

所以在癌症治療方面,我覺得控癌戰就是包括預防為主、早診早治、綜合治療的消滅加改造的持久戰。預防還是很重要的,前面講的人為製造的四個方面高危因素,都需要去主動預防。

我認為,在癌症治療的宏觀層面,現在是重硬件輕軟件,重視有了什麼新藥,缺乏對癌症的認識和戰略思考;重局部輕整體,這是非常大的問題;重被動輕主動,病人治病,都講醫生可以給予什麼,沒有說病人可以做什麼,我以前提過買菜和游泳能否作為處方?現在醫療界都認為運動是很好的處方。

我也不反對分子靶向治療,我很贊成,需要有人去研究這些,因為這是出奇制勝的東西,但不能單靠這一樣。

3、我不否定中醫

我最近出版了一本書,《西學中,創中國新醫學》,我跟出版社講,這是逆潮流之作,低調發行,因為很多西醫肯定不理解,甚至有不同看法,這也完全可以理解。

中醫和西醫可以互相補短,“黃帝內經”我看了三遍,略有體會,我覺得中華文明裡面有很多值得我們發掘的東西,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中西醫並用並不等於中西醫結合,結合是取長補短。

4、中西醫互補方面的思考

我覺得中醫的精華不完全在於中藥,在於中醫的核心理念,因為中藥是通過中醫的理念去運用的,在中醫核心理念方面,我體會到的是它的整體觀。我覺得西醫像個煤球爐子,重視爐子的結構怎麼科學,但不大重視怎麼掌握火候,這個恰好是中醫的特長。

但你要說西醫不好,不能學西醫我也不贊成,只有看到自己從事職業中的不足才能有進步。前年我有一個高中同學得了小肝癌,也八十多歲了,我說你馬上開刀,我沒有讓他吃中藥,因為小肝癌不開刀吃中藥,就算吃一年也縮小不了,開了刀至少50%可以活五年了。開完刀以後,我說可以吃中藥了,現在快三年了,還可以。

我是西醫,我懂得西醫,所以我敢於批評西醫,我不是中醫,也不敢去批評中醫,但我有些困惑。

我愛人是西醫學中醫,她學習的老師都是上海的名中醫,她去學習時我有時也跟著過去,他們開藥方大多都是10味藥以內,現在都是幾十味起,有些病人說要用麻袋去裝,有些中醫說這是因為現在中藥的質量不夠。所以現在一些反中醫的人說中藥會損傷臟器,我想這麼大量的藥物吃下去,不損傷才怪了,這方面批評的沒錯,都是事實。

還有一點,我注意到批評中醫的西醫基本上都不懂中醫,我覺得應該懂一點再去批評。我懂一點點,所以我能說點,我覺得中醫在現代化方面可以有很大發展空間,在中醫核心理念方面,也還有提升的可能。我想說的是,中醫也同樣應該在整體觀方面繼續提升。

深圳有一所新建的純中醫醫院,我不反對,但對於已知的西醫能夠治好的疾病,介紹到中醫院去治療,我不會這樣做,就像我那位小肝癌的同學。中醫中藥對很多開完刀做完化療的病人,可能會有很大的輔助作用,通過調整來改善整體,減少腫瘤復發轉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