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的打靛


富平的打靛

富平以前是藍靛的產地,是主要的副業。

靛,指靛青。深藍色,是化學染料出現之前,中國普遍使用的一種天然還原型染料。靛青是用藍草的葉子製造的,其製造過程叫“打靛”。

藍靛也叫青黛,加工方法是選用優質石灰塊,加清水適量煮沸溶化後,過篩進行濾過,以去其雜質及石灰渣,將石灰液質均勻地灑入大青葉的浸液中,以木棒不停地攪拌,使水浸液不停地上下翻騰。浸液由青綠→淺綠→灰綠→灰紅→灰紫→青色→紫色,可停止搗衝與攪拌。這時的上層浸液漸變成淺黃色,而靛慢慢地沉積於缸或池底。輕輕傾去上層液,可合併各料缸或池內的靛藍於一容器內,再一次進行沉澱,並傾去上層水液,待進行淘花。

在打靛中加入石灰液的量一定要適度,多加石灰液攪拌省力並易打靛,但其色質淺,靛藍的含量低於1995年版《中國藥典》所規定的靛藍含量不得低於2.0%的質量標準。如石灰液加得過少,打靛即難,分離又不好。其經驗的檢測方法為:取草紙1張,用手指拈取沉澱物於草紙上,幹後的顏色如為灰白色,可適當減少石灰液的量,以呈深藍色或淺藍色為上乘。

打靛需四個靛池。其中兩個叫“泡池”,圓形,直徑一丈,深七尺左右;一個叫“倉子”,也叫“打池”,正方形,邊長六尺,深三至四尺;另一個是“走池”,即沉澱池,長二丈,寬六尺,深三尺左右。另外還得在靛池周圍留有相當的空地,以備晾曬靛青用。

藍草長成後,主家往泡池倒進水。接著在某日早晨,趁露氣未於之際,帶人割足藍草,隨即投入泡池。此後,得有專人住在現場,隨時觀察泡池,掌握髮酵情況,以防藍葉過爛,出現使人傷心的局面。常言道:“吃一頓飯,壞一池靛”,就是這個道理。等到池水發綠,中間向上泛氣泡,用手指研藍葉,感到既不硬、又不過爛時,靛即熟了。此時就得馬上開始打靛。

打靛的指揮者,叫“池神”,由有經驗的人擔任。打靛開始後,由身強力壯的小夥子們,以最快的速度,使用秤 (一種採用槓桿原理製成的提升工具) 和木桶,將泡池中的靛水打上來,倒入打池。“池神”舀一定數量的石灰水倒入打池。此後,眾人站在打池周圍,手拿木耙(一根木棍,頂端裝有木板)翻攪打池裡的靛水。也有由一些十五六歲的男孩裸體人池,用身體翻攪靛水的。民謠中說“打靛哩,胡濺哩”,即是這種勞動場面的寫照。人們經過反覆翻攪,使石灰水和靛水混勻,加速其化學反應過程。“池神”通過眼觀、手摸判斷石灰水和靛水的反應效果。若效果欠佳,“池神”便指揮人們加靛水或石灰水。當達到最佳效果後,“池神”便命人撥開木楔,取掉檔板,將打池裡的靛水放進沉澱地。

打靛時,人們所唱的勞動號子叫“打靛歌”。舊時,耀縣城西錦陽川裡的打靛歌是:

領:咳…… 合:打靛靛呀,吃麵面呀, 咳呀噢嗬咳呀! 收大藍呀,割小藍呀, 咳呀噢嗬咳呀!咱窮人呀,為吃穿呀。 咳呀噢嗬咳呀! 川道里呀,實在忙呀, 咳呀噢嗬咳呀! 脊背水呀,打磑子呀, 咳呀噢嗬咳呀! 搶收種呀,腰子彎呀, 咳呀噢嗬咳呀!汗水流了,一河灘呀。 咳呀噢嗬咳呀! 上官路呀,往東看呀, 咳呀噢嗬咳呀! 官路通的,耀州城呀。 咳呀噢嗬咳呀! 出東門呀,往東瞅呀, 咳呀噢嗬咳呀! 東岸子有個藥王山呀。咳呀噢嗬咳呀! 藥王山呀,是寶山呀,咳呀噢嗬咳呀! 青石臺臺,有千萬呀, 咳呀噢嗬咳呀! 鐵獅子呀,馱旗杆呀, 咳呀噢嗬咳呀!黑虎靈官,站兩邊呀, 咳呀噢嗬咳呀! 一天門呀,實在高呀, 咳呀噢嗬咳呀! 老婆娃娃,換口氣呀, 咳呀噢嗬咳呀!

一下子上到轉角樓呀, 咳呀噢嗬咳呀! 《千金方》子刻上頭呀。 咳呀噢嗬咳呀! 莊家漢有病不用愁呀。 咳呀噢嗬咳呀! 藥王爺坐在大殿上呀, 咳呀噢嗬咳呀! 紅袍加身,好威風呀,咳呀噢嗬咳呀! 三炷香呀,點著了呀, 咳呀噢嗬咳呀! 敬我藥王,顯神靈呀,咳呀噢嗬咳呀! 一年四季,保平安呀, 咳呀噢嗬咳呀! 風調雨順,有吃穿呀。 咳呀噢嗬咳呀! 咳咳咳咳,路上看呀,咳呀噢嗬咳呀! 路上過來個騎驢的呀, 咳呀噢嗬咳呀! 新媳婦呀,頂蓋頭呀, 咳呀噢嗬咳呀!尖嘴下巴,在外頭呀。咳呀噢嗬咳呀! 掌櫃的擔的飯罐罐呀, 咳呀噢嗬咳呀! 白蒸饃來紅豆子飯呀, 咳呀噢嗬咳呀! 吃飽了呀,好好幹呀, 咳呀噢嗬咳呀! 好乾呀,美美地幹呀, 咳呀噢嗬咳呀!

打靛這一天,主家須拿出酒肉招待所有參加打靛的人,否則是不體面的。

靛水經過沉澱後,排掉浮水,即成乳狀,再經過晾曬,成為豆腐塊狀,這就是靛青。此時如有買主,即可出售。若無,便用瓷甕裝起來,以待價而沽。

制靛需要大量人力和資金。因此從事這種副業的,都是富裕戶,貧苦人家是沒有力量的。民諺中說:“窮不離蒜,富不離靛”,就是這個道理。如今,化學染料取代了天然染料的地位,已經很少有人種藍靛,打靛者也不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