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⑫

一抹阳光

照亮一切阴暗

春天里 | 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⑫

毕竟在疫情下,

还有很多感动暖心的瞬间,

像冬日的阳光,

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内心,

春天的脚步近了~

Always be some sunshine to light up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

疫情,强行打断了时间的连接,在隔离、空白和生死间,将日常生活的本质呈现了出来。有人说,这是一次考验,对每行每业都是。是的,当疫情降临时,没有一座孤岛,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在各个行业的普通人,面对灾难时的私人记述,已经超越了个体经验的意义,具有了普遍性的价值。

最近,我们连线采访了数十位疫情下的普通人,他们也许不能代表一个行业群体,但依然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也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本。因为,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讲述了某种可能。通过这些采访,我们看到了关乎整个社会,大多数行业的真实状态,非常时期,这些平凡世间百态,显示出了真实的人性,尽管有无奈、迷茫,依然有乐观、信念,还有力量。

春天里 | 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⑫

01 “作为记者,还是要本着一颗善良的心”

唐烨,女,41岁

职业:《解放日报》区情频道记者

地点:上海

春天里 | 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⑫

唐晔:唐老师,疫情至今已经有两个月了,这段时间,您在忙什么?一直在上班吗?

唐烨:唐老师,其实我们从初二就开始发稿了,每天都发稿。2月3日正式上班,就没有停下来过。这段时间,我们发稿量非常大,平时可能一个月就二三十篇,今年2月份,我写了60篇稿子,而且有很大一部分要跑到现场去。比如,采访确诊小区,采访疫情中的老城厢等。

唐晔:作为记者,此时总是最辛苦的,要找选题,找采访对象,说说其中的甘苦?

唐烨:一开始真的比较难,初二初三的时候,很多人都还在过年,或者正忙于战疫布置,没有人提供新闻材料和线索,选题完全靠自己寻找和挖掘。而且采访任务那么重,那就想各种办法,比如进各种群,看看大家关注了些什么,然后找人聊,聊完要出稿子,那段时间就非常焦虑;到了2月中旬,各路媒体也都开始了全面报道,这时候就要想,不能光写一些普通的防控,总要有一些深度策划,我就开始关注疫情下的商业业态——我平时跑黄浦区、静安区的商业比较多,于是专门跑了一趟南京路,写了一篇稿子,就讲南京路、淮海路的一些店铺里面,老字号开始有人气了。我觉得,这篇稿子还是蛮有正能量的,在2月中旬的时候,让人们看到商业有一点点复苏的迹象,提振了信心。

接着,我又跑了三天,第二次写后街小店,第三次写商场里艰难的求生的餐饮企业,这三篇都是一周内发掉的。黄浦区商委的一位老师,发微信给我,对这几篇稿子评价挺高的,他说,跟着你的报道看市中心商业复苏。

唐晔:在采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有感触的事情呢?

唐烨:有的,我今天发了一篇稿子,就是讲疫情中的失独老人。是柏万青阿姨找的我,把我拉到几个上海老年失独群,一共一百多人吧。我关注了他们两三周,我觉得这是一个特殊人群,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故事,但是在群里,他们尽量表现出积极而乐观的一面,平时常常组织活动,但是疫情来了,没办法出来聚会了,就在群里发视频,跳舞、吹笛子、画画、朗诵,大伙儿都在群里喝彩、鼓励。

我采访他们的时候,心情其实很复杂的。有一位老人,20年就离婚了,很早就带着儿子生活,结果,他的儿子在11年前得病去世了,这么多年就这么孑然一身,但我觉得他还是挺乐观。他现在每天都会发一些东西给我看,比如他做操的照片,烧菜的照片,我点个赞,他一定要回我一个,我说你家里收拾的很干净,他就很开心,他可能也没有那么多机会跟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交流,所以会把对他的说的每一句话都如获至宝。对这些老人来说,孤独,如影随形,孤独,也是最大的疫情。

唐晔:说说您前往确诊病人的小区采访的经历?

唐烨:是在两月中旬,好像也没太大的紧张,只是戴了一个N95口罩。那次采访,感受也是比较深的,居委干部很辛苦,也很勇敢,真的是冲在第一线。小区确诊了以后,居民炸开锅了,居委干部就做工作,安抚情绪,最有意思的是,原本小区邻里关系并不和睦,现在反而团结了,涌现很多志愿者帮助居委干部把疫情防控做好。

我再说一个没有确诊病人的小区。南京东路龙泉居委会,里面全都是二级以下旧里,住房条件非常差,外地租户非常多,老年人也非常多,所以,居委干部的工作非常辛苦的。书记跟我讲过,居委有一段时间非常缺口罩,他们口罩不够,也没有办法,上午用好,中午在口罩里喷点酒精下午继续用,为了工作只能这样,这些居委干部,每天要工作十二个小时以上。后来,我堂姐搞到500个口罩委托我捐给最需要的人,我就留了一部分给龙泉居委会,剩下的捐给了南京东路街道。

唐晔:这次疫情对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唐烨:在报道当中,很多东西就要记者凭良心去把握,想追求的可能并不是那种惊心动魄的细节,而要考虑到,可能产生怎样的后果。比如,小区有病人确诊了以后,有些居民也会有一些不理智的行为,这些就不适合写,这会造成负面的心理影响。我宁愿不要那种轰动的效果,也不可以使得报道后,已经平静的小区又产生新的波澜。作为记者,还是要本着一颗善良的心。

02 “不要把这场疫情当做一个事件去营销”

宋丹,女,42岁。

职业:友邦保险代理人

地点:上海

春天里 | 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⑫

唐晔:宋小姐,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复工的?疫情对您的工作带来不便吗?

宋丹:其实春节之后就一直在工作。只是我们这个行业比较特殊,不用天天坐班。在疫情期间,我们把线下的工作,有一部分搬到了线上,比如线上签单等。如果说不便,那就是本来和客户之间,最好是面对面沟通,了解需求,设计方案,疫情发生后,这种面对面的情况就难以持续了。

唐晔:那么,对业务带来负面影响吗?

宋丹:负面的影响倒没有,一来我们开通了线上签单的流程,二来,我发现经过这场疫情,也激发了不少客户投保的决心。我问过一些客户,有些人以前觉得保险离自己很远,觉得保险理赔就是一个概率性的问题,谁都不愿意“坏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这次疫情发生以后,人心惶惶,他们最近思考最多的是,万一生病的话,或者万一突然离世,能给家人留下点什么,或者说能怎样才能给家人的伤害最小化。我们通过微信、电话、视频会议等各种形式进行方案沟通之后,签单进展会快很多。这倒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疫情对某些行业是一个雪崩一样的打击,但对于保险行业,可能是一个转机。

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们公司层面对于这场疫情也是很重视的,公司的态度是,不要把这场疫情当做一个事件去营销——这很不人道。我们要做的是,客户有需求的时候,站出来,从我们的立场为客户考虑,以我们的专业,帮他们解决困难。这是公司一贯的价值观。

唐晔:您自己的情绪有没有受到一些波动?

宋丹:我还好,因为在这个行业,每天要谈的,必然逃不过生死的事情。我心里很清楚的,万一真的是要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要提前预备什么,如何规划好未来的生活。更多的时候,我会将我的一些想法告诉客户,如果他们焦虑,那就做一些疏导。

唐晔:您是一年半以前,转到保险行业的,现在适应了没有?

宋丹:我觉得我还挺适应的。之前我是著名的广告人邵隆图先生的助理,邵老师驾鹤仙逝了,我就要考虑自己事业的方向,从老师去世这件事上,我始终在思考,万一我发生病痛的时候,如何可以让我缓解经济的压力,减轻家人的痛苦,从事保险行业也许就是我想要的。

我很幸运,我周围的朋友都比较信任我,有人说买保险的话,一看公司二看代理人。我之前的做事风格,大家比较认可,也都认可我的专业度,这是我非常感激的。现在应该是稳定期,非常好。

唐晔:这次疫情给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呢?

宋丹:珍惜当下,比如心情愉悦,身体健康,家庭和睦,这些老生常谈的话,其实最重要。很多的事情,要有舍有得,有些事情努力过了,那就行了,也不要去太纠结。

唐晔:待在家里,如何保持身心愉悦呢?

宋丹:努力把小环境弄得舒服一点,每天想点好的事情,比如每天一日三餐做的丰富一点,赏心悦目一点。以前老是在外面忙,很多事情都没有安排好,现在我可以静下心来,想想家里的各个角落怎么布置更加合适。今天天气很好,我在院子里摆弄了一下午花花草草,当然,每天留给自己一点时间,学习充电是雷打不动的,因为保险是个终身学习的行业,要想走得更远更好,必须不断用专业来武装自己。很怀念那些跟客户面对面聊天的日子,等到疫情结束,春暖花开,我们又可以见面了,很期待。

春天里 | 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⑫

总有一些阳光

站好自己的岗位

每个人都承担起保卫我们的义务,那份心啊,太真了。

因为内心善良,他们见不得受苦受难。

因为有责任感,他们做不到袖手旁观。

疫情下的普通人,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特殊的春天。

春天里 | 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⑫

谢谢你

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有你们在,我们一定能赢

-END-

征集令

Tip

继续征集“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线索,可以在微信后台留言,用你的一束光,点燃你的身边,这个春天,终究会春暖花开,桃红柳绿。

大家辛苦了

晔问仁医

待摘下口罩

我们相约在春天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