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续集:一个穿梭文史之间的新编故事(中)

万里蹈海寄他方

当张无忌在得知赵敏将要嫁给秦王朱樉的一瞬间,顿觉错愕万分。自打赵敏出走之后,他多方寻找,仍是未果,此时面对这个消息,难免心乱如麻,待静下心来,才觉此事大有蹊跷。他心想:“我和敏妹共同经历了那么多的江湖风雨、武林冥晦,早已引为知己。本以为能功成身退,相携隐居,不想无端生出这段波澜。她抛弃父兄追随我,不时对我有求全之毁,这也怪不得她。不过,敏妹个性倔强,从不屈己以从人,加之她处事冷静,不让须眉,纵使赌气也不至于做出嫁给藩王这样的咄咄怪事。”想到此处,他决定立刻动身去找杨逍,希望能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倚天屠龙记》续集:一个穿梭文史之间的新编故事(中)

《倚天屠龙记》书影

且说杨逍此时正在淮泗之地处理教务,张无忌在明教分坛密址见到了他。还未等张无忌开口,杨逍就说到:“教主,属下已侦知,赵姑娘嫁给秦王一事完全是朱元璋的诡计,意在逼你现身。赵姑娘受了玄冥二老胁迫,现在被软禁在秦王府中。”张无忌听罢,便说到:“杨兄不必多礼,现下我已不是教主了,教中事务还要全靠你多担待。我既已弄清端由,这就动身去救敏妹……”杨逍不等张无忌说完,便急急地回道:“赵姑娘的事我已安排了范兄弟先行赴陕搭救,教主勿忧。只是现在形势大变:朱元璋这厮,阳奉阴违,表面上立国大明,暗地里却对教中众兄弟加以屠戮,妄图另起炉灶,改弦更张。韩林儿兄弟的死便十分蹊跷。近闻中原武林,纷纷向朱元璋呈献贺表。据说,峨嵋派周掌门的表章是这样写的:‘…胡虏北遁,妖氛已息。黎民众庶,欢欣鼓舞,望治之情,溢于言表。圣上肇纪立极,群下辅运推诚。功业比隆周汉,德泽披及万方。日月之明,昭诸天下;河海之清,著乎世间。嗟我峨嵋,开宗百载,躬逢盛世,与有荣焉……’阿谀之辞,莫此为甚……”张无忌听了这些话,若有所思,自言自语道:“原来我一直都不太了解芷若妹妹……”

《倚天屠龙记》续集:一个穿梭文史之间的新编故事(中)

尔冬升版的张无忌

杨逍继续说道:“……现下内外交困,危机四伏。属下无能,有负教主重托。值此多事之秋,还请教主顾念教中兄弟,复行视事,重掌教主之职,再造护教之功……”

《倚天屠龙记》续集:一个穿梭文史之间的新编故事(中)

尔冬升版的张无忌

张无忌听到此,不禁感叹道:“杨兄且莫再说这些话了。我本桃源中人,懒于世间俗务。偶然因缘际会,竟使竖子成名。

这几句话可谓是我心境的写照。我自小中了玄冥神掌,太师傅带着我到处求医问药,遍访武林各大门派,无非是希望我能多活些时日。接着,我便流落江湖,尽尝世情冷暖。不想我竟能在无意间习得九阳神功,驱散了寒毒。此后,在光明顶上,得小昭之助,我又练成了乾坤大挪移。当时所想的也无非是脱困。出手排解明教和六大派的纷争,并非是我恃强称霸,而是因为我在偶然间洞悉了成昆的奸计。此事换了任何一个江湖志士,他都会做出和我一样的选择。其后,我忝居明教教主之职,不仅无尺寸之功,更不胜教务之繁剧。之所以迁延日久,不过是想为光复大业略尽绵力而已。朱元璋敢为先锋,我当然乐见其成。但他杀戮过重,不念旧情,我是不大赞同的。话又说回来了,常言道,义不掌财,慈不掌兵。他身处其位,也不得不如此。依我之见,他大节不亏,杨兄断不能以一眚掩大德。一直以来,我觉得我像是被人牵着鼻子走,抑或是被什么东西裹挟着前行。心虽非已灰之木,但身已如不系之舟了。先父翠山公,人称“银钩铁画”,在冰火岛的时候他常对我夸赞苏东坡的字和诗。有一次,我听到他反复吟哦玩赏《和子由渑池怀旧》
这首诗:‘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当时我还小,不解其中意。直到今天,我才略觉其中况味……”

《倚天屠龙记》续集:一个穿梭文史之间的新编故事(中)

张兆辉版的杨逍

杨逍闻言至此,有点摸不着头脑。他分不清这是张无忌的真心话,还是有意推脱之辞。杨逍心下想道:“他年纪轻轻就说出如此颓然的话,八成是受到了狮王出家的影响,或许也张真人的教诲有关。这些话虽然也有点道理,但是听起来未免丧气。”杨逍待要再进言,却被张无忌摆摆手阻止了。

杨逍见此,慨然道:“我不管他朱元璋的什么大节大义。他阴谋算计明教兄弟,我不能坐视不理。事已至此,我只能亲赴应天,手刃朱元璋,为众兄弟报仇。”

张无忌见此,情知杨逍非去不可,便说道:“我虽然心意已决,打算退出江湖,但是兄弟之情也不能不念及。你若执意要去,可以去找周颠兄弟帮忙打探一下消息。当初,朱元璋执掌义军,敏妹对他就很不放心。后来,你代理教主之位,敏妹趁机劝我将周颠安插在朱元璋身边。周颠说话口无遮拦,而且言语粗鄙,显得毫无城府。另外,你和五散人不和,教中皆知。因此,朱元璋不会轻易起疑。原本周颠和我常有书信往来,后来,朱元璋当上吴王之后,对身边人查得很严,所以我们早已音书不通了。此次你去,他念及明教大义或许能助你一臂之力。”

杨逍听完,说道:“看来现今也只能如此了。”

《倚天屠龙记》续集:一个穿梭文史之间的新编故事(中)

孙兴版的杨逍

张无忌自此和杨逍别过,动身赴陕,打算会同范遥解救赵敏,不提。杨逍自此正式执掌了明教。他火速联系了应天附近的教众,并用明教上层机密暗号同周颠接洽。待得到了明确的答复后,杨逍即奔赴应天,等待时机。

话说杨逍在应天密候半月有余,不见周颠有消息回报,而金陵城内的风声似乎却是趋紧了,几乎每日都能见到官兵的巡查。杨逍心想,若再等不到有利时机,只能硬闯皇宫,强行一试了。是夜,杨逍正和应天分坛的教众密会,正说间,只听“倏”的一声,一支袖箭破窗而入,连着一张纸条直插在屋内的柱子上。紧接着屋外传来三声老鸦的低鸣。杨逍知道,这是周颠派人来暗递消息。只见杨逍将袍袖一拂,使了一招“隔空取物”,又是“倏”的一声。众人循声望去,早已不见了那支袖箭。待到大家都反应过来的时候,杨逍已经在看纸条上的字了,而这一切不过是瞬息之间的事。见此,与会之人无不在心里暗暗称奇。

杨逍读完了纸条,旋即运内力将其化为齑粉。原来,纸条上写的是朱元璋将在后天去狮子山上的阅江楼观赏。杨逍掌握了朱元璋的行程后,即刻便安排下属,去查看地形。他知道朱元璋御驾出巡,各级有司官署一定警备非常。所以,他准备预先找个小路潜入以免打草惊蛇。

到了那一天,杨逍先是躲在山上的密林中。待到护卫都就岗之后,他才纵身跃上了楼的檐牙,在常人视线所不及的死角处屏息潜藏,过了不多时,便远远看见中官簇拥着身穿常服的朱元璋拾级登上了阅江楼。又过了一阵,杨逍只听得侍读学士在读着什么。原来是朱元璋在和群臣夸耀自己的新作《阅江楼记》。杨逍不禁想道:“朱元璋本是一个老粗,如今天天跟着这些儒生混在一起,倒也能做出来有点模样的文章了。”这时,只听得楼下称赞声四起,间或有臣子呼喊“万岁”。杨逍知道时机已到,于是,他从檐角飞身而下,凌空腾挪,闪入楼中,兔起鹘落,群臣尚未看清有人进来。杨逍双脚刚一站定,一眼就看见正在凭栏的朱元璋。只不过他举手投足的做派与以往大不相同。眼见目标现已近在咫尺,杨逍不及多想,双足一点,只用了二成功力便抢到了朱元璋面前。猝然之间,朱元璋见到杨逍惊诧不已,未及开口,便便被杨逍扼住喉咙,不一会儿就没了呼吸。杨逍见此,不由得大喜过望,没想到自己竟然一击即中,全然不费工夫。此时,楼中的群臣早已乱作一团,四散奔逃。

杨逍正待离去,猛然觉得有些异样。他运气在朱元璋的面部一拂,一张人皮面具滑落下来。面具下的人面白无须,像是一个阉寺。杨逍此刻颇为气恼。现如今已然打草惊蛇,他来不及多想,转身便走。突然,楼顶一阵响动,一张巨网散落下来。杨逍疾走不迭,被盖在网下。此时的杨逍才察觉,自己已然着了朱元璋的道儿了,心想:“终日打雁,反被雁儿啄了眼。”当他用力扯断这张网时,却发现怎么也扯不动。吐纳运气,再试了试,依然毫无效果。杨逍大惊,细看才发现,这张细密的网竟是用玄铁拉成丝后编织而成,单凭人力,万难扯断。此时的杨逍方才明白,原来朱元璋已处心积虑地算计自己很久了。不过,杨逍也绝非等闲,他将全身内力运于掌中,并从怀中掏出了圣火令,将其上抛。圣火令拖着网向上飞去,杨逍因此得以脱身。还未及站定,只见楼下已燃起熊熊大火,火鸦乱舞,烟涨熏天。杨逍四顾无路,只得使出轻功,向大江纵跃而去。没想到,大江对岸的密林中却埋伏着无数弓箭手,以及特意被调拨过来的洪武火铳营。杨逍这一跃不要紧,对岸的官兵弹矢齐发。由于空中毫无借力之处,闪展腾挪极为不便;在下落过程中,又没法凝心聚气,借内功护体,最终,杨逍被流矢射中腿部,跌落江中。靠着前来接应的明教教众死力营救,杨逍才得以保全性命。

《倚天屠龙记》续集:一个穿梭文史之间的新编故事(中)

明太祖画像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读者细想就会发现,问题出在周颠身上。其实周颠自从跟了朱元璋之后,就备受尊崇。加之金陵曾萃集六朝金粉,让人流连。见此,周颠心中大乐,早已将张无忌派他来的目的抛诸脑后了。待他知道杨逍来到此处的目的之后,不禁大恼,心想:“杨逍这人太不识抬举了,朱元璋已为我明教打下天下,劳苦功高,他却为点什么恩怨要来报仇,真是倒行逆施,岂有此理。是了,一定是他杨逍想当皇帝,他也不撒泡尿自己照照。他杨逍当初就容不下我们五散人,如果他得了手当了皇帝,我岂不是更无法自处了吗?”思来想去,周颠便将此事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将计就计,准备顺势将其一网打尽,因此事先做了周密的计划。不过,最后还是让杨逍逃了。

此时的杨逍负伤在身,却仍然不服输。他决定重新谋划准备另一次暗杀。但是他的一个亲随下属却说,这恐怕难以施行了。经此一事之后,我明教在应天附近的分坛已悉数被朱元璋捣毁了,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官府现在查得很紧,教主还是赶紧撤出应天吧。杨逍闻言,不禁扼腕切齿。没奈何,负伤在身的他只能依言撤离。

在撤退的过程中,杨逍和众人终日在不停地躲避官军的追捕。一日,他们来到一个渔村,准备稍事休整,在做打算。此时的杨逍,望着茫茫大海,突然想到:“既然中土不可留,何不扬帆出海,觅一海岛作寄身之处呢?”于是,他向众人说道,当年鲁仲连义不帝秦,今天我杨逍也不屈于朱元璋的淫威。我想效仿水浒英雄混江龙李俊太湖小结义之举,不知大家意下如何?众人一听,也觉得眼下也别无良策,只好如此了。于是,杨逍就联系了沿海各处的明教教众,暗地里打造船只,备好粮食物资,择一风平浪静之日,蹈海远行了。传说,他们到了爪哇岛,也有说他们去了暹罗国,究竟去了哪里,现已失落无考了。

《倚天屠龙记》续集:一个穿梭文史之间的新编故事(中)

落日熔金,沧海移舟,去国离乡,淹留他方

朱元璋得知杨逍出海之后,担心他们会袭扰沿海地区,便决定实行“海禁”,禁止沿海百姓片板下海。到了永乐年间,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远下西洋,和周边各国互通有无。据说,他还带着两个秘密任务,一是寻找靖难之役中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二是寻找杨逍当年带走的那群明教教众的踪迹。后来,在明朝末年的时候,许多名儒志士不忍看到华夏衣冠丧诸夷狄,也纷纷去国离乡。比如朱舜水和袁承志。朱舜水东渡日本传播儒学,开创日本水户学。袁承志则像杨逍一样,远赴东南亚,隐居于浡泥国附近的一个岛屿上。这些都是后话了。至于袁承志的事迹可以参见金庸先生的《碧血剑》,笔者就不在此饶舌了。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