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詩評 中詩報朗讀群最美詩《冬夜》點評 人中馬-陳虛炎


【原創】 詩評  中詩報朗讀群最美詩《冬夜》點評  人中馬-陳虛炎

中詩報朗讀群最美詩《冬夜》點評

47.

冬夜

夜幕隱去銀嶺綿延巍峨的身影

凌空幾顆寒星眨著神秘的眼睛

夜很靜 很靜

瀰漫的霜雪讓整個天地變得蒼茫而朦朧

浩瀚的森林披掛著晶瑩濃重的霧淞

疲憊的河水早已進入冬眠的夢

遠處的盤旋的山路有幾束光柱

在不斷調整著照射的角度

企圖穿越漫漫時空

且聽不到機車奔馳的轟鳴

一切都在寒冷的寧靜中等待

等待能有一種聲響

結束這令人窒息的寂靜

可沒有一種力量能打破這尷尬的平衡

寂靜阻滯了時鐘的腳步

稀疏的星光將冬夜無限拉長

輾轉反側 也難以平撫荒誕的夢——

魔幻般的夢境中

一聲驚雷刷新了整個夜景

群嶺象掙脫桎梏的龍蛇

乘祥雲騰躍飛空

森林褪去晶瑩的鎧甲

置身綠色海洋的湧動

河水在沉睡中醒來

衝出河床 躍上堤岸

將自己在峭壁陡崖倒懸

湛藍的天空佈滿鮮花和羽影

冷漠的心情也隨著鳥鳴柳青變暖

整個世間處處簫瑟鼓喧

處處世外桃源……

朦朧混沌之中

一聲犬吠 驚醒了溫馨的夢

夜色 依舊

冬夜仍在展示著寒寧的從容

陳虛炎淺評:卡爾維諾在其著名的《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中曾討論小說中輕靈與厚重的關係,他一向主張減輕文字的沉重感,他認為“輕”是一種價值而非缺陷。過於厚重的故事結構和語言沉重感會造成文字的僵硬,甚而“石化”。然而詩歌和小說不同,小說太長了,她需要以輕快的節奏快速行進,而不是原地打轉;詩歌卻是迎合這種石化的,因為它能造成“固體”的效果。如果說這篇詩歌是成功的,那是因為第三人稱視角的觀測,加之旁白敘述的口吻,以及中長句形式,加重了語言的遲滯與厚重感(顯然這首詩不能輕快地去朗讀)。沉重和輕靈的語言風格,對應於不同的表達主題以及思想感情,凝重是一種積累,可以允許拖沓的重複,就像拖著腳鏈行走。然而,輕靈則剛好相反,是種釋放,她是將打碎的土塊,碾得更粉碎,然後一口氣,把精神的負荷都吹散開去。全詩圍繞冬夜的寂靜展開,最終只在夢中閃亮了一回,夢醒後萬物重歸寂靜。這種放開去,又拉回來的寫法,目的就是增加沉重感。彷彿一張引力大網,最終又收回能量,聚集起來。某種意義上說,閱讀這樣的詩會給人造成一定的壓抑,就像一杯苦澀而濃稠的咖啡,你一定是皺褶眉頭喝完它,隨後才能感受到能量,興奮,以及一直極力壓抑著卻難以遏制的激情。

2018.12.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