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线艺术师09:穷途末路 ① 碧波易卦叠量仓

等到发现纯粹按均线交叉信号找买卖点行不通之后,就开始研究k线组合和均线之间的关系。

很自然地,和格兰比8大均线法则相遇了。在使用双均线的时候,如果参照葛兰碧的买卖点,结合Bias指标,也能发现比较好的买卖点。

但是摸了一段时间,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我们现在就找一张8大法则的图来看,是这8个买卖点有什么问题吗?绝对不是,这8个点非常完美。

k线艺术师09:穷途末路 ① 碧波易卦叠量仓

问题在于,这8个买卖点有效的前提是必须有个凸起的均线圆弧啊,即必须在明显的上涨或下跌趋势里才行。碰到震荡均线走平的时候,就无效啦。然而,在你利用格兰比法则入场后,可没法保证后市一定会出现一轮大趋势来。

市场大部分时间段内都是小打小闹的震荡行情。这是均线的死敌,格兰比法则建立在均线之上,当然也是格兰比法则的死敌。

但是葛兰碧法则不同于形态技术,形态技术的连贯性差,但是葛兰碧法在某段时间内,对市场的跟踪是连续的。

这一点对专业交易人员来说很有价值,他必须解决连续看盘方式下,对应的连续解读市场的问题。不过因为震荡区失效,导致对行情的观察,也没法做到一点不漏地连续延伸下去,这个连续性是局部的。

当时要是有人告诉我,继续在技术的迷宫里摸索是死路一条,也基本上没用,非得自己走一遭不可,哪怕碰得鼻青脸肿。如果走弯路的时候,能不犯同一样的错误,那也是上上利根,所以一个弯路上要重复摔倒几次。

接下来研究的矛头指向了艾略特波浪理论。波浪理论把市场的运行,抽象出了5+3的标准8浪模式,艾略特波浪理论中三次主攻浪与一而再、再而竭、三而衰的心理特征相吻合,这对判断趋势的深度上有帮助。从哲学的意义上和现实的行情上,都能回头找到经典的依据。

不过困难在于往右边看,能否有效就不一定了,完全符合8浪结构走势的图表很罕见。有些介绍波浪理论的书把它描述的不是太神秘,就是太精确绝对了。比如借用黄金比例或斐波那契数字的对行情深度预判上,行情哪里每次都存在一个严格的数字比例关系的。而且在次级浪的画图上也有不少艺术化或牵强的成分。千人数浪千人浪,就是这种批评的好声音代表。

类似比较神秘的还有江恩理论,我基本上没学会什么能实战的东西。当然,也可能是我对神秘的东西认识有限,也无缘相见。后来看到有人用易经的8个卦象,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来解读市场。

这个思路和艾略特波浪理论一样,弊端都是太精确了,我个人总是觉得8卦或64卦的运行模式,与8浪理论一样,都是一个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理想模型,价格行为也的确可以按照这个理论,在事后作出某些解释,但是依然无法确定在某个双岔路口处,市场下一步究竟会去选择哪条路径,这是市场的自由。

所以,看到有人竟然利用8卦,把某个品种随后几个月的图形都提前画出来了,我很吃惊,竟然有人发展出了这么高深的解盘能力,当然我相信人家不是故意在胡扯。

k线艺术师09:穷途末路 ① 碧波易卦叠量仓

指标工具在解盘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指标类工具,我主要研究了均线Ma技术,而且是双均线系统,前面已经详细说过。后来通过对Macd的研究,把Ma改成平滑性更强的Ema。Kdj和Rsi没怎么依此实战操作过,我不太信任这个指标,在趋势明显加速的时候,Kdj和Rsi就钝化了。

某些时候也参考Bias指标。其它技术指标就没怎么在意了,曾经碰到过一个理工科的客户,他熟练上百种指标,而且能够把每一种都写成程序,他谈起这点的时候很骄傲,但他从没提起过他账户盈利的片言只语。

照我看来,有Ema和Macd就足够了,而且Macd是Ema的变相表达。Macd对发现趋势力量释放的程度有价值,经典的Macd的背离就能够辅助判断下行情可能的趋势拐点。

有人试图用指标的叠加,来提高判断的准确率。我从一开始都没这么干过。双头领导早在教科书里就知道它们的弊端了。

而且有的人选择的指标是同质的,你选Macd和Ema叠加本质是一个事儿,Kdj和Rsi也异曲同工,Bias和均线陡峭程度相结合,判断超买超卖也是雷同的思路。把父亲、爸爸、爹地和dady叠加在一起,都是老子一个人。一个人电脑屏幕副图的个数越多,基本上代表了他在菜鸟中的级别越高。

当然,分析价格是忘不了量仓动力的。

如果把价格和量仓结合起来,成交量大家都很熟悉了,在期货中重要的还有持仓量,持仓量的变化即仓差,这个数值的大小值得重视,尤其是价格的大涨也伴随着巨量的扩仓,说明买方的力量占有绝对的优势。如果连续多日在一个方向上不断增仓,基本上主力资金的交易方向就确定了。

可惜的是仓差或成交量这个指标可重复性较差,的确在关键点的放量意义重大,但你不能单独依据这个指标,依此找出一套可重复的一致性规律。而且很多时候,量仓清淡,价格仍然会出现一根大阴长阳线。关键是,决定账户盈亏的是价差,又不是或量差或仓差,这就迫使注意力必须重新回到价格上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