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全文字數: 3360

閱讀時間: 8分鐘

每天10:10,多愛鄭州一點點


這個特別的春節,有趣君一個親戚家也沒去成,前幾天突然感到不帶勁,這麼多年保持的「良好傳統」就這麼斷了?


不中。


打開家庭群視頻雲聊天,這一大家子人邊喝邊聊。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這話題就扯得哪都是了。


有趣君的二舅從小在鄭州老城區長大,初中上了兩年就在家幫忙照顧弟弟妹妹了。對於鄭州土話、老話,那真稱得上如數家珍。


時不時冒出一句經典的鄭州話,滿屏幕都是笑聲。許多鄭州話,以前的文章都寫過了,挑了挑選了選,發現關於老鄭州「花椒人」的老稱謂,還沒涉足過,今天就給大家來講講。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二半吊


以前大同路靠近現在德化街步行街北邊,住著一戶人家,姓鄭。老鄭頭的老婆連生了兩胎都是女兒,一心想續上煙火的老鄭頭髮誓必須有個兒子。


在他37歲的時候,老婆的肚子又大了。生怕是個閨女,到處「求醫問藥」,聽信各種妙藥、偏方。孩子生下來,終於是個帶把的。


孩子從小被寵上了天,要星星不給月亮。老鄭頭家裡也有倆錢,更是對兒子痴愛有加。隨著小鄭年齡的增大,天天不好好上學,仗著父親的溺愛,到處惹是生非。今天砸了老李家的玻璃,明天偷了小王家的衣服。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丨現在的大同路,不如說是箱包一條街

幾乎每隔幾天就見到他爹挨著門給鄰居道歉,不過老鄭這人不錯,鄰里之間誰有個不便總是熱心幫忙,所以大家也對小鄭的作為能忍則忍。


隨著老鄭的放縱,小鄭的膽子越來越大。「青春」上腦的他開始覬覦街上的小姑娘。


其實就是在大街上攔了人家姑娘,非要交個朋友,對方不同意,他拿走了人家的手錶,說是信物。要擱之前,老鄭花點錢可能好辦點。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丨本應頤養天年的時候,可惜了


剛好趕上嚴打,一個搶劫的罪名誰也扛不住。具體判了多少年二舅沒記清,但是肯定不是極刑。


街坊鄰居後來都說,可惜了老鄭這麼好一個人,是個老糊塗,小鄭是個二半吊,害了一家人。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欻(chua)街虎


父母輩小時候,生活條件比較差,你上頓下頓都有的吃,但就是吃不飽。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有辦法的都各尋出路去了,沒辦法的也總不能幹瞪眼啊。


欻街虎就出現了。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丨不在鄭州呆個幾年,你都找不到這條街

二舅印象最深的是弓背街拐角口的一次,那次二舅跟幾個小夥伴一起出去玩,回來的時候遇到一個耍猴的,二舅多瞅了幾眼,落了單。


走到弓背街拐角的時候,天已經擦黑了,懷裡還揣著地上撿的一塊石頭,圓圓的,二舅看著好玩就揣懷裡打算回家當玩具給弟弟。


看著天黑,就拿出來壯膽,誰知道不拿出來還好,拿出來以後可是迎來了禍事。


黑影裡跳出來一個瘦高的身形,伸手徑直往石頭上探去,一把搶過來就跑,邊跑邊往石頭上吐口水。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丨現在生活好了,都不屑於如此

嗯,當成白饃了。


拿著就跑是心虛,吐口水是怕被搶回去,一般人看見吐了口水就失去了再吃的慾望。


最早只是在一些背街小巷裡,沒那麼明目張膽,看到落單的老幼婦孺,手裡拿的有吃的,搶了就跑,一般人根本攆不上。


後來,白天的時候也有很多欻街虎出現,不光搶吃的,只要能看得上的都搶,鬧得大人小孩人心惶惶。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半掩門


其實這個詞是個悲傷的故事,本不該講給大家,但為了「科普」,有趣君決定冒險給大家講一下。


事情要從文革時說起,因為這件事許多人受到了無辜的牽連與迫害,許多本來幸福的家庭也開始沒落。


那時在南關街現在菜市場的位置後面,臨近熊耳河邊有幾座簡易的小房子,二舅他們經常去那附近玩,撈魚抓蝦米。嗯,那時候的熊耳河魚蝦遍地,一點不誇張。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丨南關街 稱得上鄭州最富傳奇故事的一條街了

其中有一戶人家,當孃的帶著三個孩子,兩個姐姐一個弟弟,常年衣服補丁摞補丁,但卻乾淨整潔。


二舅聽他父輩們說,這家就是個半掩門。


風言風語經常見不同的男人進入,當孃的就把幾個孩子哄出去玩。


後來才得知,家裡的女主人本也是殷實人家,後來丈夫遭了迫害,關進牛棚一病不起,忍忍挨挨挺了倆月一命嗚呼,拋下孤兒寡母。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丨事發大致位置,現在已經修成了河堤

為了生存,沒有一技之長的她只好做起這種營生。但畢竟不是舊社會,還是隔三差五會有人來「管一管」。但是家庭成分不好,在那個年代是很敏感的,再加上誰家生活都不富裕,所以這種「管」也只是浮於表面,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再後來,據說是「平了反」,也得到了一定的補償。但是男人都沒了有什麼用,拿了錢搬到鄉下找了個地方重新開始吧。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耳朵聽到的、眼睛看到的,很多都是事情的表面,至於背後的原因,則不是每個人都能瞭解的。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剩人蛋


其實應該寫作「聖人」,但是有些不敬,就用剩人蛋這個詞代替吧。


這個詞現在在很多鄭州「年輕人」嘴裡還聽的到,不過這個年輕,年齡也得在30歲往上了。


有趣君最近一次聽,還是在小區門口疫情防控站附近。過年放假前期,有趣君憑藉身高馬大,入選了小區疫情防疫站的工作人員,白天9點到12點在門口輪班執勤。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丨嚴防死守

那時候疫情才爆發沒多久,可能人們的防控意識還不到位,走親戚的現象還時有發生。


有天中午10點半快到11點,有趣君和門衛張大爺正在門口執勤,辦事處的兩個工作人員在整理統計的資料,那時候還沒掃碼呢,小區人員往來全是靠手工登記。


正當我們討論著這疫情啥時候能有好轉的時候,一輛車鳴著喇叭可停在出入口了,車上人也不下來,連窗戶都不帶開的,一直摁喇叭讓我們開門。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丨想不通為啥要到處亂竄

張大爺畢竟是老門衛了,經驗豐富,熟視無睹權當沒看見。有趣君畢竟年輕有點沉不住氣,示意他們下車說明情況。


來人毫不客氣地表示要來小區串親戚,還說自己是市裡什麼重要單位的領導云云。怎麼勸都勸不住,小區裡的親戚也出來隔著柵欄門勸阻,等疫情過去上門拜訪。就是不聽,非要進。


張大爺終於惱了:「剩人蛋,能了不輕,現在是啥時候啊,串親戚了。等著,叫我給派出所打電話,你不是領導幹部麼?電視臺也叫來曝曝光?正抓典型了,裝啥能了!」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丨每天都有「無間道」的感覺 「對不起,我是物業」

某領導一看形勢不對,雖然嘴上依舊不饒人,但行動上已經慫了,罵罵咧咧地上車走了。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老閘皮


有趣君小時候,鄭州市區還比較小,基本上南邊到隴海路,北邊到不了黃河路,東邊不敢去燕莊,西邊就是碧沙崗。


隨著城市的發展,周邊的擴充也越來越快,難免的,文化上的碰撞就產生了。


說得這麼文雅,其實就是偏見,市中心的小孩瞧不起周邊的。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丨別小瞧孩子,那小心思多著呢

插句題外話:小時候經常會提交戶口本,如果看到誰的是農村戶口必定會嘲笑一番,現在真後悔啊,那時候農村戶口的同學,都「拆」了。


最典型的就是初二吧大概,隔壁班來了一個插班生,是南曹鄉的。姓康,身體素質奇佳,外號康大聖。


就是行為有點奇特,比如穿個襯衣,袖口和衣領的扣子總是扣的結結實實,但是又是外剎腰,額,反正就是看著奇奇怪怪不時尚。


那時候這種行為,就是老閘皮的表現之一。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丨真心的,現在有朋友來鄭州 還是勸阻不要在二七塔拍照


還有,鄭州民間當時評選過幾大老閘皮行為,不過由於年頭比較久,記不太清了,依稀記得有幾項:在二七塔拍照、進公園買票(這個合理性有待商榷)、吃燴麵用勺、打麻將能點炮……


記不住了,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看咱之前的行為也是老閘皮,比如你敢看你10年前的QQ空間嗎?呵呵,昨天有趣君翻了一下,都刪了……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覺得低俗?大可不必


以方言發展的特點來看,特定的稱謂都是特定時期的產物,很多稱謂隨著時間的變化消失或者改變。


不管是愛稱還是趣稱,甚至帶有「花椒人」稱謂,可能都是對於一類人的「特殊照顧」。


許多時候我們大可不必去計較些什麼,所謂的文化流失啊、低俗改變啊,都太上綱上線了。沒必要。不信?幾十年前的同志,你現在敢隨便用嗎?更別說小姐了。


所以,入鄉隨俗,順應時代才是大勢所趨,是吧,各位小哥哥小姐姐。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在鄭州如果有人說你是個“半掩門”,直接開打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