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标题党的此起彼伏,商业电影复制粘贴,原创还能坚持多久(一)

《见字如面》第四季开播了,第三季豆瓣口碑高达9.2分,稳居年度综艺领先地位,被观众一度认可为有良知有担当的节目,还说是嘈杂喧嚣当中的一股清流。今天我也是偶然关注到的,相对于彩妆,娱乐和选秀类节目,它确实给了我心灵上的撞击,就好比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一样,大众与个性,复制与原创,商业与艺术。

这一期的主题是艺文志,“志”本身就有“”从心,之声”之意,所以“艺文志”就是艺术文学之声,今天具体说的是对流行文化的不同声音。

面对标题党的此起彼伏,商业电影复制粘贴,原创还能坚持多久(一)

第一篇是导演马丁·斯柯塞斯针对很多流行大片和电影的评说,当中包括现在红极一时的《漫威》系列电影,当时在影视圈引起轩然大波。第一句话就直接道出了现代电影的问题:今天的很多电影都是为快速消费而生产的完美产品。它只是为了特定的需求而产生失去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意义。简单的说就是它只是一个商业产品而非艺术,缺乏电影所必须的要素,失了真正的灵魂。同时不冒险的商业化电影是在不断地复制消费好的电影,使得真正的原创越来越边缘化,打破了大众与个性并存的平衡,所以这是马丁·斯柯塞斯发出的绝望呼救!

面对标题党的此起彼伏,商业电影复制粘贴,原创还能坚持多久(一)

第二篇是网名《王左中右》吐槽标题党的文章,整篇文章诙谐又犀利,痛骂非主流痛经文学风早死早超生。主要列举了出版社对名人著作胡乱起名,比如胡适的书名为《此去经年,许我一纸繁华》;古诗《咏鹅》被取名为《羽染云烟,吹皱一池清水》;语文课本叫《才倾天下,不负韶华不负卿》等等,听来搞笑,实则出现这样的文学风是因为揣测年轻人的喜好来投其所好,提高书的销售量。评论老师说得对:标题党就是个盖头,掀起来一看又是另外一回事,迎合读者,商业上难以抵挡,文学上让人堪忧!

面对标题党的此起彼伏,商业电影复制粘贴,原创还能坚持多久(一)

第三篇是著名音乐人李宗盛写的关于现代流行音乐的现况,其中讲到现在很流行的选秀节目,主办方是媒体,他说媒体何以负担起振兴华语音乐的责任?选择出来的不是真正的音乐,而是潮,年轻,冲动和小鲜肉,以致音乐成了一个被贬低的行业,门槛很低,谁都能在此掺和一脚。音乐人的审美逐步妥协成生意人的审美,流行音乐成了一个粉丝工业,不注重内容,只注重它是否可以赚钱。

面对标题党的此起彼伏,商业电影复制粘贴,原创还能坚持多久(一)

这三篇信都分别吐槽了电影界,出版界和音乐界,想必节目播出后,客户端评论都要炸了吧。我认为有不同的声音的好事,至少不会让我们人云亦云,可以丰富我们的认知。总的来说,这三篇都有讲到一个问题:当下流行文化的畸形发展,首先是消费者的本能的反映,接受不了不同的东西,对于本身价值观的冲击。然后就是文化的先导者利益熏心,在艺术与商业的抉择中偏向商业化发展。最后就是对于艺术比如电影,音乐等相关的人责任意识弱,还有观众对艺术文化的认知不明确,不透彻。这些都导致着原创,有深度,有内容的东西被商业化的东西淹没甚至取代。

我这小脑袋的脑容量实在不允许我再写下去,明天继续今天未讲完的内容。期待大家可以一直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