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三):東西碰撞


所謂“日不落帝國”,是指太陽無論何時都會照在其領土上的帝國。




伊麗莎白一世去世後,自己的甥孫蘇格蘭的詹姆斯六世繼位英格蘭國王,英格蘭開啟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詹姆斯一世(蘇格蘭的詹姆斯六世)也同時成為蘇格蘭和英格蘭共主。

可在英格蘭的議會眼裡,詹姆一世儼然就是個鄉下土鱉,他一嘴蘇格蘭地方方言(不會標準的紳士倫敦腔),最關鍵的是不懂英格蘭的議會體制,宣揚自己是神的使者,試圖掌握絕對權力,擺脫議會的掣肘。但今時不同往日,隨著英國海外殖民的擴張,資本積累也越來越多,從而誕生了許多區別與其傳統貴族的新階級——有錢的新貴族,他們的權利與斯圖亞特家族強調的絕對專制權產生了衝突,這個矛盾直到他的兒子查理一世,導致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陷入內戰,最終王黨敗逃,查理一世被抓,隨即被處死,他也是英國曆史上唯一被公開處死的國王。


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三):東西碰撞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查理一世被處死

至此英格蘭王室算是顏面盡失,傳統英國的君主專制開始崩塌。1689年,趁著勝利,議會頒佈了《權利法案》限制了英國王權,確立了以議會為主導的君主立憲制度,從此英國國王統而不治。

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議會合一,兩國正式合併為大不列顛王國;又在1801年1月1日,愛爾蘭王國和大不列顛王國聯合成立了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至此不列顛群島完成了統一。

1714年,斯圖亞特最後一任君主安妮女王逝世,同樣無嗣成年。為了防止天主教信徒繼承王位從而引發英國的再次內亂,國會又想辦法頒佈了《1701王位繼承法》,這部法令的內容我們不必要去了解,反正它把當時排在前50位的王位繼承人直接全部擼掉了,陰差陽錯之間,遠在德國順位排在第52位的喬治一世(他母親是詹姆斯一世的外孫女)成為了英國王國,這個概率堪稱中了頭等彩票,不得不令人感慨命運的神奇。


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三):東西碰撞

來自德國的英王喬治一世

自此,英國王室注入了德國的血脈,進入了漢諾威王朝


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三):東西碰撞

都鐸-漢諾威世系


登上王位


維多利亞是漢諾威王朝第三位國王喬治三世的孫女,她的父親愛德華是國王的第四個兒子,不幸的是愛德華王子在女兒出生8個月時就撒手人寰,自幼喪父的維多利亞被母親用近乎變態的控制慾望“保護著”,童年過得相當憂鬱。

喬治三世晚年精神失常,其死後由長子喬治四世繼承王位,但喬治四世和其之後的威廉四世都沒有後代,王位便輪到了維多利亞的頭上。

1837年6月,18歲的維多利亞加冕為英國女王。


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三):東西碰撞

維多利亞加冕為英國女王

在成為女王后,維多利亞積極參與朝政,首相墨爾本子爵威廉·蘭姆遭遇老年喪女,他便對年輕的維多利亞視如己出,一心栽培她的政治能力。


坎坷戀情


維多利亞在自己20歲的生日舞會上結識了21歲的俄國皇子,也就是後來的亞歷山大二世,這便是她的初戀,二人多次幽會,維多利亞也向身邊人坦言自己愛上了這位皇子,可他們的親密卻讓起英國政界和貴族們的強烈不安,對於當時不斷擴張的俄國,歐洲其他各國均對其保持警惕和距離,與俄國的密切聯繫會讓英國陷入政治上的被動,迫於外交的局勢,墨爾本子爵明確反對這段感情,要求維多利亞與這位皇子劃清關係,在政治壓力的權衡後二人最終放棄了這段感情。

不久,母親和舅舅的安排維多利亞進行了一次相親,對象是自己的德國表兄阿爾伯特,他是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的小兒子,二人一見傾心,他們擁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在藝術、哲學等話題都可以暢所欲言,維多利亞很快被阿爾伯特的魅力所吸引,於1840年2月結婚。


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三):東西碰撞

1840年,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結婚,婚後的他們可謂十分幸福


鴉片戰爭


歐洲眼中的東方(中國),神秘而富饒,傳說那裡無比繁榮,而且在道德和禮貌上比歐洲更加文明,這令無數西方人對東方充滿嚮往。




18世紀末期,歐洲的殖民擴張如火如荼,他們的貿易遍佈世界,但面對於清王朝統治下的中國,他們束手無策,這個完全自給自足的國家令西方很困惑,清朝只允許廣州一個通商口,東方的瓷器、絲綢、茶葉等在歐洲屬於奢侈品,在中上流社會流通廣泛,大量從美洲掠奪來的白銀被用來換取這些商品,可清王朝對西方的任何東西似乎都不感興趣,而且高額的關稅和限制讓西方的商品沒辦法向中國出售,這種只賣不買的貿易方式讓當時最大的企業東印度公司很頭疼,於是請求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也是維多利亞的祖父)向清政府交涉通商事務,讓清政府取消在對外貿易中的種種限制和禁令,開拓東方市場。

在這種背景下,1793年,英政府派遣了馬戛爾尼使團來華,一方面進行交涉,一方面摸清清王朝的虛實。由於文化和語言不通,交涉和談判上充滿了問題,所以這次訪華結果不盡如人意,雙方在外交禮節上也是衝突不斷。(乾隆皇帝視英國人為洋夷,始終自稱天朝上國,認為這是一次納貢,要求英使團行三跪九叩之禮,馬戛爾尼認為這是兩國平等交往,最多願意單膝下跪,在這點上雙方糾纏了很久,甚至觸怒了乾隆。)


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三):東西碰撞

英使喬治·馬戛爾尼


談判雖然失敗,但馬戛爾尼卻將真實的清朝情報帶回了英國,他評價清政府說道:“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於一班幸運、能幹而警覺的軍官們的支撐,而她勝過鄰船的地方,只在她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幹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三體》


清政府落後的武器和自大保守的態度顛覆了西方對於東方的認知。面對這樣一個龐大保守的帝國,想要在貿易上撬開一個豁口可不是什麼容易的事,也就是在這時,民間興起的鴉片貿易引起了東印度公司的注意。

在當時,人類尚未意識到鴉片危害,鴉片貿易在英國竟然是合法的。18至19世紀,歐洲各國都有吸食鴉片的習慣,不止貴族和平民階層吸食,就連國王喬治三世和喬治四世本人也吸食,到了維多利亞時期,吸食這種毒品的人反而越來越多(柯南道爾小說中的福爾摩斯也吸食)。直到1868年(此時距離鴉片戰爭已經過去了20年),西方意識到這種東西的危害,開始限制鴉片的貿易,至1914年,鴉片作為毒品才被英國當局明令禁止。

鴉片很快引起了清廷的注意,其實早在雍正年間,鴉片對人的毒害就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中央數次頒佈過禁止鴉片的禁令,但是收效甚微

,由於清政府禁止鴉片,東印度公司也不能直接對鴉片進行傾銷,而是轉手倒賣給其他商販散戶,由他們通過賄賂清政府沿海地方官員進行走私。

到了道光年間,鴉片氾濫成災,大量的白銀流出國外,國內消費萎縮、稅收銳減,國庫連年吃緊,國人在吸食鴉片後精神萎靡,日漸消弱,也讓許多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道光帝也認為不能對鴉片荼毒坐視不管,應該徹底嚴禁,同樣支持徹底嚴禁的還有當時的林則徐。

林則徐肩負著禁止鴉片的使命前往了廣州,他鐵腕查封了銷售鴉片的商行,收繳並銷燬鴉片多達2376254斤,在場之人無不稱快,這也就是著名的“虎門銷煙”。


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三):東西碰撞

民族英雄“林則徐”


林則徐的剛毅果斷不僅沉重打擊了英國的傾銷擴張政策,從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鴉片在中國的泛濫,最重要的是他讓許多民眾認識到鴉片的危害,也讓他被後人稱為民族英雄。

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三):東西碰撞

林則徐“虎門銷煙”


儘管清政府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但鴉片走私依然沒有斷絕。

1840年,清政府宣佈和英國斷絕貿易關係。與此同時在英國國會也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一方認為不應該用軍隊去保護這幫走私販子,因此還會得罪清政府;另一方則認為清政府執法過程不公正,侵犯了英國人的主權,此時維多利亞女王在議會上發表了演說,呼籲“為了大英帝國的利益”,向清政府發動戰爭。不得不承認,雙方不同文化和體制的矛盾讓局勢不可避免的走向戰爭;辯論最終以271票對262票通過了軍事行動 。

兩個女人的日不落帝國(三):東西碰撞

第一次鴉片戰爭就此爆發,戰爭的結果諸位已然知曉,戰敗的晚清政府被迫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南京條約》,由此拉開了中國近代的歷史,從眾多的反對票也能看出英國對清王朝發動戰爭時心裡其實也沒有底,但是清軍的節節敗退讓整個西方意識到這個龐大的帝國不過是一個泥足巨人,落後就要捱打這個鐵律也讓晚清帝國也就此走向無法挽回的崩塌和滅亡。

(待續)




如果對其他內容也感興趣,你也可以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