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看經濟】中港協:港口建設、客運、汽車滾裝業務陸續恢復

新華財經北京3月17日電(記者曹傑)記者從中國港口協會了解到,最新一期《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港口生產運行監測與分析(3月9日至3月15日)》(以下簡稱“分析”)顯示,上週(3月9日至3月15日),全國港口生產平穩,重點港口吞吐量較前一週小幅增長1.1%。受疫情嚴重影響的港口建設、客運、汽車滾裝等業務陸續恢復。

【港口看經濟】中港協:港口建設、客運、汽車滾裝業務陸續恢復

——集裝箱業務繼續保持增長

與前一週相比,上週,沿海八大外貿樞紐港集裝箱吞吐量環比增長2.6%。半數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保持增長,其中大連、寧波增速超過10%。為助力腹地企業復產復工,各地港口積極拓展“公轉鐵”“公轉水”業務,幫助客戶打通物流通道。如寧波舟山港開通到諸暨海鐵聯運專列,天津港與黃驊港開通集裝箱環渤海內支線“天天班海上快線”,遼港集團開通“大連-泉州”集裝箱內貿航線,為腹地企業復產復工保駕護航。

進口冷藏箱方面,通過各方強力疏港,目前,上海、天津兩港港存冷藏箱壓港問題已得到緩解,航運企業開始停收冷藏箱附加費。

——主要商品受影響不同

近期環渤海港口煤炭價格持續走低,已經接近年度長協價,市場觀望情緒較濃。上週,秦皇島、神華黃驊兩港港口下錨船較前一週減少20%,呈走低趨勢。雖然兩港煤炭吞吐量周環比上漲17.1%,但主要是受此前大霧影響的船舶在上週陸續裝貨,預計本週難以繼續維持這一水平增速。

受疫情影響,2月份以來,原油加工量顯著減少,港口原油週轉放緩,港口及煉廠倉儲能力飽和。煉廠生產及採購節奏被打亂,進而部分調整採購計劃,導致3月份以來原油到港量有所減少。數據顯示,上週,主要港口原油接卸量較前一週繼續減少10.9%。

上週,全國主要港口日均疏港量達到301萬噸/日,已基本恢復到2019年末規模水平,港口庫存已呈現下降態勢。據悉,目前隨著市場的恢復,澳大利亞、巴西礦石發運量持續回升,預計未來我國鐵礦石進口將有望回升。

——長江港口生產總體繼續向好

上週,長江港口生產情況總體繼續好轉。南京、武漢、重慶三大樞紐港口吞吐量較前一週增長8.8%,集裝箱吞吐量增長15.4%,其中重慶港增速均超過15%。武漢港方面,疫情期間,生產、物流停滯導致大量貨物積壓在港,目前港口主要是以疏解積壓貨物以及防疫物資轉運為主。隨著疫情逐步好轉,中央開始推動湖北地區有序復產復工,汽車等製造企業陸續恢復生產產生物流需求,港口生產有望逐漸恢復。

——港建項目復工復產提速

疫情期間,由於人力不足和水泥沙石等原材料不足等因素,各地港口工程建設項目停工。近期這類情況明顯好轉,各地港口建設項目陸續開工。疫情期間客運碼頭業務量下降80%,而近期正有序恢復,班次密度及乘客數量逐漸恢復。

例如,上週,瓊州海峽客滾運輸乘客數較前一週增5%、車輛數增10%。2月份,汽車滾裝碼頭業務同比降幅超過50%,目前隨著汽車製造企業陸續復產,公路運輸恢復,汽車滾裝運輸量環比大幅增加。

據介紹,《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港口生產運行監測與分析》是中國港口協會推出的一份反映港口經濟運行情況的分析報告。中國經濟信息社作為指定智庫發佈渠道,雙方發揮各自優勢推動信息共享,幫助行業共克時艱。

【港口看經濟】中港協:港口建設、客運、汽車滾裝業務陸續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