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渡鄉:扶志又扶智 脫貧正加速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隆陽區瓦渡鄉堅持“智隨志走,志以智強”,通過把脈問診,對症下藥,脫貧成效顯現,2019年脫貧59戶250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68%。

瓦渡鄉:扶志又扶智   脫貧正加速

  扶志——讓群眾“富腦袋”,助群眾“富口袋”

  扶技術。讓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有一技之長,增強就業內生動力是克服“等靠要”思想的重要一環。瓦渡鄉本著“授人以漁”和“量體裁衣”的原則,通過貧困勞動力培訓意願調查,上報培訓工種,區人社局根據調查情況安排培訓學校到各村(社區)開班培訓。2019年共培訓26期,1186人,涉及動物免疫接種、中草藥種植加工、生態茶園管理、電工、美髮師等8個工種。

  

瓦渡鄉:扶志又扶智   脫貧正加速

扶觀念。“楊濤,你和你姐姐得有一個人出去務工,才能減輕家裡的負擔”“你今年19歲,在家可不行,你比你姐姐更適合出去”“路華能源科技(保山)有限公司離你家近,你每天都可以回來平場子,工資又有保障”說罷,瓦渡鄉黨委副書記、鄉長王彪迅速聯繫起區人社局的領導,詢問崗位的事兒。作為瓦渡鄉的掛包幫單位,區人社局這位“親戚”和瓦渡鄉共同搭建讓年輕人“走出去”的平臺。2019年共舉辦了2場專場招聘會,達成就業意願212個;開展勞務輸出,輸送範圍涵蓋了福建省、保山市、隆陽區等省市區的企業,共輸出貧困勞動力67人。

瓦渡鄉:扶志又扶智   脫貧正加速

  扶思想,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注入新思想才能激發新動能是瓦渡鄉鄉村兩級的共識。在2019年一場“開聚會,聊發展”的八一建軍節座談會上,瓦渡鄉退役創業人士李海為大家講述易地搬遷給瓦渡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建議成立退役軍人聯合會,發展產業,帶動群眾致富。

  “讓返鄉大學生們建言獻策,參與脫貧攻堅工作,潛移默化地將新思想、新理念融入到全鄉的脫貧工作中來。”土官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張曉彪認為返鄉大學生座談會很有必要。2020年1月20日,土官村每年春節前夕的“必修課”——土官村返鄉大學生座談會召開。返鄉大學生擔評委,對全村16個村民小組的人居環境進行評比,共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各1名,提升進步獎3名,美麗庭院30戶。小小的活動,讓土官脫貧攻堅隊伍壯大的同時更增加了新活力。

瓦渡鄉:扶志又扶智   脫貧正加速

  扶產業。“阿叔,你家今年有沒有借扶貧小額貸款的需求?這兩天可以辦了。”2月27日至28日,瓦渡鄉的幹部們正對照著《瓦渡鄉受疫情影響貧困戶產業發展需求、外出務工意願及就業服務需求信息採集表》挨家挨戶地給自己所掛的貧困戶打電話。瓦渡鄉積極鼓勵符合扶貧小額貸款辦理條件的貧困戶“借雞生蛋”,補齊產業發展短板。2019年累計辦理扶貧小額貸款137戶。

  瓦渡鄉通過讓群眾“富腦袋”進一步助推“富口袋”,2019年全鄉實現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達5000元以上且持續穩定。

瓦渡鄉:扶志又扶智   脫貧正加速

  扶智——把學生“引進來”,帶學生“走出去”

  扶知識。“各村(社區),因疫情影響,開學再次延期,控輟保學壓力和風險加大。為把關口前移、科學研判風險,我校班主任今天起對潛在風險學生進行家訪,請各村(社區)給予支持。”3月4日,瓦渡中學校長高自龍在鄉工作群發完通知後,便迅速和副鄉長段麗朱帶領著班主任開始了新一輪的入戶。

瓦渡鄉:扶志又扶智   脫貧正加速

  讓學生“有學上,上好學”才能切實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瓦渡鄉針對控輟保學這塊“最為動態”的“硬骨頭”,奏響了讓校園成為一塊“吸鐵石”,真正吸引學生,留住學生的“四部曲”。

  一是奏響“情感控輟曲”。開展送教入戶;進行“一生一策”建檔幫扶;開辦留守兒童之家,搭建交心平臺。二是奏響“依法控輟曲”。多平臺、全方位宣傳教育相關法律;鄉、校、村三級聯動,入戶勸返;,對多次勸返未果的,下達入學通知書這一“最後通牒”,督促入學。三是奏響“特色控輟曲”。通過感恩泉、紅船等組合景觀營造育人氛圍;開辦“書吧”“影吧”,創造學習條件;利用晚間活動,觀看愛國電影,培育愛國情懷;通過田園教育實踐活動推動“戒蠹樂勞”;開展特色課程,24個鄉村學校少年宮活動班供學生自由選擇、參與。四是奏響“質量控輟曲”。剖析學生厭學根源,採取分類指導,教學質量連續3年攀升。

瓦渡鄉:扶志又扶智   脫貧正加速

  扶思路。針對個別有厭學傾向的學生,本著“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的理念,全力延長“課時”。積極宣傳“雨露計劃”和“東西協作計劃”,鼓勵有意向的學生“走出去”,讀職業技術學校,學一門技術,為今後就業提供堅實保障。2019年,通過“雨露計劃”項目資助177人次,發放補助資金52.25萬元。截至目前,累計通過“東西協作計劃”輸送57名學生到上海就讀。

  瓦渡鄉將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把“志智雙扶”鍥而不捨、馳而不息地抓下去,全力拔出貧困群眾思想和能力上的窮根。(田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