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疫苗研发不会慢于国外,总体属国际先进行列

3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药物疫苗和检测试剂研发攻关最新情况。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秦川针对动物模型实验在科研攻关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疫苗研发不会慢于国外,总体属国际先进行列


秦川介绍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科技攻关组积极推动了动物模型的研发和应用,将其作为五个攻关方向之一,组织国内的优势单位,充分利用在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中东呼吸综合症等历次研究中有基础的单位,第一时间建立了动物模型,为科学家认识疾病、病原体、传播途径、药物筛选、疫苗研发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动物模型是什么呢?形象的说,就是在实验室里研制的新冠‘病人’。”秦川说,疫苗和药物都要经过这种特殊“病人”检验,才能用到真正的病人身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已经建立了表达人病毒受体的人源化转基因小鼠模型,也建立了恒河猴模型,中国科学院也建立了恒河猴模型,这些都是第一时间建立的模型,这些最早成功并经过鉴定的动物模型,使中国率先突破了药物和疫苗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关键技术瓶颈,再现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加深了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


秦川表示,目前动物模型在3方面发挥了作用:


一是明确病毒传播途径,中国医学科学院通过动物模型定性研究了气溶胶、粪口传播等多种途径的可能性,实验结论纳入了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


二是用于药物的筛选。很快筛选到了有效的成药,并已经用到临床救治中。


三是验证疫苗的有效性。科技攻关组同步部署了5条技术路线进行疫苗研发,研发中充分考虑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个过程是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程序开展的。目前已有8种疫苗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进行有效性评价,部分疫苗的有效性评价工作已经完成了。


“疫苗是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安全有效是第一位的,我们将继续严谨的按照科学程序来完成这项工作。”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介绍,截至目前为止,我们5个技术方向的疫苗总体都是进展顺利。第一批确定的9项任务都已完成临床前的大部分研发工作,其中包括动物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的研究,预计大部分研发团队在4月份都能完成临床前的准备工作,并陆续启动临床的申请和临床试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疫苗研发不会慢于国外,总体属国际先进行列

我国已经有研发进展比较快的单位,向国家药监局准备提交临床试验申请材料,并且已经开展了临床实验方案的论证、招募志愿者等相关工作。他说,我们在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和进展层面上,总体而言,我们国家属于国际先进行列,不会慢于国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