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否改变了你的学习计划?

疫情是否改变了我的学习计划?当然没有。

相反,它让我在隔离期内能够静下心来想很多问题。我开始思考自己想要什么以及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过,空想没有用,我给自己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且每天都在认真的执行。

从2月初到现在,我每天都要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朗诵唐诗。到现在已经能倒背如流200多首了,那种脱口而出的感觉真的很好。给各位看一下我用时间管理APP番茄ToDo记录的每日学习量(不包括上网课的部分)。

疫情是否改变了你的学习计划?

由于喜欢古诗词,我还顺带看了《六神磊磊读唐诗》、《半小时漫话唐诗》等适合用作学诗启蒙的书,这几本书非常有趣,能激发出你对诗歌非常浓厚的兴趣,强烈建议大家看一看。


除了背诗,我还看了很多学习方法类书籍,这么做有两个目的:第一,继续丰富自己的学习方法,加强对学习本身的系统性认识,提升学习效率;第二,我一直以为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对孩子未来的学习、成长起最主要的作用,我必须钻研各个科目/通识类知识的学习方法,以后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从小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还做了详细的笔记,比如这本《博赞学习术》,其思维导图笔记如下:


疫情是否改变了你的学习计划?


另外,大家可以从我前面那张图片中看到:我每天至少在各个自媒体平台写作两个小时。写作可以帮助我将所学知识最大化的融会贯通,这里面其实有“费曼学习技巧”的原理。而且毫不避讳的说:我很想通过写作来赚钱,就像很多自媒体写作大神一样。

由于我本身学的是信息安全专业,所以每天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时我也在积极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不想做一个纯粹的理工男——这一点你从我背唐诗就可以看得出来。

我对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法律、军事、教育、艺术这些学科都很感兴趣,我个人的计划是:每一个领域都要看4-5本最经典的入门书籍。我还用思维导图把完整的学科分类整理了出来,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知识体系恰恰是学科分类的一个子集,子集越大的,说明你的知识结构越完整——只不过学海无涯,再伟大的天才也能意识到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有限。

疫情是否改变了你的学习计划?

当然,这个学科分类不是我随便分的,是教育部发布的最权威、最科学的学科分类。除了图上的13个大类、111个一类外,还能进一步细化为400多个二类学科。每一个二类学科又可以对应很多相关专业教材,而且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上面的思维导图其实并不完整——每一个学科之间都可以以某种方式建立联系,所以这个导图应该是一个网状的结构,就像我们大脑的神经系统一样。

东尼-博赞在发明思维导图时就说过,思维导图很形象的反映了人类大脑的生理结构。而我个人的理解是:思维导图很像人类大脑的神经结构,神经结构本身又很像大脑的形状,大脑的形状很像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很像宇宙的形状。它们之间是一层层映射的关系,这是宇宙中很有趣、很神奇的一个类比。可能这恰恰就证明了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唯物主义世界观吧。


无论你是学生还是已经走入社会,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时间管理和知识管理。像我现在就有意识的在管理这一切:我看过的书、电影、电视剧,听过的音乐,常用的网站、APP,背过的诗词古文,认识的明星名人......所有的一切我都在记录汇总,我绝不允许学到脑子里的东西想用的时候无法提取——这种学习跟不学没什么区别。

就像写知乎,我都会思考自己能写什么领域,然后整理出类似这样的思维导图:

疫情是否改变了你的学习计划?

这个导图不完整,大概是这个意思哈


总而言之,别说是疫情,哪怕是天塌下来,也不会改变我的学习计划。

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活到老、学到老。

一旦有一天我们停止学习、停止思考,可能死亡就离我们不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