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大搬遷!20年,焦作孟州移民區發展出彩中原!

太行之陽,黃河水畔。

在懷川富庶、文明的熱土上,有一個黃河小浪底水庫移民集中安置區,它也是我國水利發展史上北方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區。

孟州市移民安置區就坐落在黃河北岸,東西長26公里,南北寬3公里,佔地3333.33公頃,先後集中安置移民3萬多人,至今已走過20多年不平凡的歲月。

這裡有世紀大搬遷的驚天壯舉。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世紀工程小浪底水庫建設的一聲炮響,孟州市移民安置區自上世紀90年代初移民安置搬遷以來,分別於1995年、1998年、2006年累計安置洛陽市新安縣移民19個村、9516戶、3.34萬人,佔全省小浪底水庫移民總數的40%。整體移民安置工程歷時10年,於2009年順利通過國家水利部終驗。

這裡有興業圖富強、發展為移民的奮鬥足跡。移民搬遷結束後,孟州移民部門把維護好、發展好移民群眾根本利益扛在肩上,及時將重心轉移到後期扶持和生產開發上,在精準落實3億元直補移民資金的同時,以選項目、爭資金為抓手,先後爭取後期扶持資金1.65億元,其中近5年爭取資金1.17億元,比前7年爭取資金總和增長了3倍多,全部用於移民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富民產業發展上,成功實現了“搬得來、住得下、富得快”的目標。

這裡有鄉村振興大潮的奔湧澎湃。走進新時代,孟州市移民部門在孟州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堅持以移民為中心發展理念,吹響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號角,用拼搏與奮鬥,用汗水與巨筆,繪就了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的壯美畫卷;全長26公里的移民“吉祥大道”成了全省“四好農村路”的樣板;“一路五帶”富民產業鋪就致富路;19個移民村中8個村被焦作市授予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村稱號;先後獲得國家水利部小浪底水利工程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移民安置工作先進單位、全省小浪底移民生產開發先進單位和全省移民後期扶持先進單位等稱號,水利部及省、市領導多次來這裡調研並給予高度評價,全國各地有上千人來這裡參觀學習。

孟州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原孟州市移民局局長劉文升深有感觸地說:“孟州市移民安置區的歷史,就是一部世紀大搬遷史、一部戰天鬥地史、一部美麗鄉村建設史,它真實地反映了中央、河南省、焦作市特別是孟州市委、市政府對移民群眾的關心與厚愛,忠實地記錄了歷屆移民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安置區圖富強、為移民謀幸福的奮鬥足跡。”

以移民為中心

建設“中原最美移民集中安置新家園”

  上世紀90年代初,伴隨著小浪底水庫隆隆的開山炮聲,一場舉世罕見的移民世紀大搬遷拉開序幕。孟州市移民安置區作為規模最大的集中安置區之一,也吹響了移民大搬遷的號角,來自洛陽市新安縣19個村的3.34萬移民,歷時10年,先後分3批搬遷到了移民新家。

世紀大搬遷!20年,焦作孟州移民區發展出彩中原!

  移民為了支援小浪底水利工程建設,撇家舍業搬離故土,作出了巨大犧牲。讓移民群眾搬得來、住得下、富得快,成了孟州歷屆移民幹部職工的共同心願,他們把移民當親人,把為移民謀幸福作為神聖使命,帶領群眾戰天鬥地、克難攻堅、建設家園,付出了巨大努力。

  進入新世紀,隨著國家對移民扶持政策的實施,孟州的移民工作也由搬得來轉向後期扶持和生產發展上。從2006年至今,移民直補加爭取國家後期扶持資金總額高達4.6億元。特別是2016年以來,該市移民領導班子始終不忘為安置區圖富強、為移民群眾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始終堅持以移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提出了建設“中原最美移民集中安置區”的奮鬥目標。

  唯有幹在實處,才能幹出永無止境;唯有走在前列,才能謀取新篇。孟州移民人堅持“說了算、定了幹,再大困難也不變”的理念,開啟了建設“中原最美移民集中安置新家園”的新時代。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發力。為改善移民生活環境,孟州市移民部門先後為移民村硬化村內道路,打飲水井,修復供、排水設施,敷設供水管道。為改善移民生產環境,修建生產道路,打澆灌機井,敷設節水灌溉地埋管等,同時積極實施道路管養、通信、水利改造、改廁等工程。為滿足移民群眾文化生活需求,先後為移民村修繕配套學校、多功能文化廣場、燈光球場、休閒小遊園和村兩委辦公用房等公共設施,完善配套村內體育設施。

  在美麗鄉村建設上發力。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圍繞強村富民總基調,加快推進移民鄉村旅遊和美麗鄉村建設,先後投資2000多萬元建成美麗移民村8個。為改善村容村貌,對移民村道路兩側進行高標準綠化;對村主幹道安裝太陽能路燈,在村村建設文化活動中心、休閒遊園;為改善人居環境,先後投入資金300多萬元,為移民村新建垃圾填埋場,配備灑水車、垃圾運輸車、垃圾箱等環衛設施,並組建專門環衛隊,建立衛生保潔長效機制。在“四好農村路”建設中,又投資1000萬元,對雲水、橫山、石井等村過村路段進行高標準美化、亮化。

  為了把26公里長的移民區“吉祥大道”打造成中原最美“四好農村路”,孟州市移民部門投資780萬元,在道路兩側安裝路燈930盞。始於2019年11月的路燈安裝,共涉及5個鄉鎮(街道)、19個移民村和土地、交通運輸等多部門,任務艱鉅。孟州市水利局黨組成員、原孟州市移民局副局長嶽東風帶領生產開發科科長楊東紅和副科長閆小永挑起了這副重擔。當時正是寒冬,黃河灘風大,天寒地凍,為了趕工期,他們在移民村“安營紮寨”,協調施工,監督安裝,晚上調試,白天黑夜戰鬥在施工現場。嶽東風血糖高,兩次餓暈在現場,為了防止意外,他把藥和零食裝在身上堅持工作。楊東紅媳婦有類風溼病,因為工作不能照料,他就把妻子送到岳母家。他妻子去鄭州醫院看病、取藥都是自己去。他們克難攻堅、日夜奮戰,僅用2個月就完成了需要4個月才能幹完的工程。全線亮燈的那一刻,嶽東風累倒住進了醫院。他說“移民是我們的親人,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是移民幹部最大的心願。”

世紀大搬遷!20年,焦作孟州移民區發展出彩中原!

  建設美麗鄉村不僅要“顏值”美,更要村風美、家風美、人心美。孟州市移民部門在移民村以抓“黨建文化”為引領,投資200多萬元,在橫山、西沃、梁莊等村建成了“黨建主題公園”村史館、“新時代講習所”。投資100多萬元,為梁莊、蒿子溝等村安裝了高清有線電視。扶持橫山村工藝大師李偉,挖掘傳承澄泥硯非物質文化遺產。扶持具有100多年曆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西沃滷肉,以其獨特的風味成了地方名吃。西沃村劉光軍滷肉註冊了商標,還被河南衛視大型美食文化節目“老家的味道”傾情推薦,登上河南名吃榜。如今,從西沃村走出的滷肉店發展到20多家。各移民村還堅持每年評選“五好家庭”“孝賢媳婦”“好婆婆”等。橫山村為弘揚孝道文化,成立愛心基金會,村裡成功人士捐款100多萬元,救助貧困戶,資助娃娃上學,每個月還為60歲以上老人舉辦“愛心餃子宴”活動。通過狠抓以黨建為引領的精神文明建設,助推鄉風文明,凝聚黨心民心,弘揚了新風正氣和正能量。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廣大移民群眾積極投身戰“疫”中,三聯種植專業合作社和三合種植專業合作社,把生產的杏鮑菇、雪茸菇快速發往戰“疫”一線。西沃村劉光軍致富不忘國家,為支援湖北戰“疫”捐出了1萬元。

  在脫貧攻堅上發力。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在全面奔小康的路上不讓一戶掉隊,孟州市移民部門對移民村175戶483名貧困家庭人口進行重點幫扶,在產業扶貧的基礎上,投資150多萬元,對200多戶貧困戶住房進修改造,打院牆、換門窗、粉刷牆體、添置傢俱,居住條件面貌一新。孟州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原孟州市移民局局長劉文升充滿信心地說:“今年,移民區69戶208人全部脫貧,困難移民群眾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


以項目為引領

打造“一路六帶”強村富民新產業

  農,天下之大業也。農業生產是安天下、穩民心、圖富強的戰略產業。

  近年來,孟州市移民部門勇於創新,追求卓越,以項目為引領,以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目標,從實施鄉村振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走出了一條田園景觀化、自然生態化、健康功能化、優質高效化的產業發展新路,形成了圍繞“四好農村路”而佈局的中藥材、食用菌、小雜果、河陽冰菊、韭菜基地、木材加工六大產業,這裡的農業真正成了有奔頭的富民產業,移民成了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民。

世紀大搬遷!20年,焦作孟州移民區發展出彩中原!

  孟州市移民來自小浪底庫區的大山深處,土地貧瘠,十年九旱,農業生產條件差,祖祖輩輩靠山吃山,不懂精耕細作,不懂農業技術,更不懂幹啥農業能掙錢。思路決定出路。為了讓移民群眾開眼界、轉觀念、強本領、提素質,孟州市移民部門組織帶領移民村幹部、種植大戶、致富帶頭人,先後到蔬菜大市壽光、鄭州蔬菜種植基地、洛陽現代農業園區等地參觀學習,開眼界、長見識、理思路。為了提高移民群眾本領,走出去、請進來,與河南農科院、河南農大建成聯建友好單位,在寺上、石井等村建成科技培訓中心,對移民進行特色農業、“互聯網+農業培訓”,增強了移民群眾發展現代農業的決心和信心。

  沒有項目的農業沒有生命力,沒有產業規模就沒有效益。近幾年,孟州市移民部門圍繞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綜合農業,積極探索具有沿黃灘區特色的生產開發新模式,通過統籌規劃、項目引領、土地流轉等方式,以“合作社+產業+農戶”形式,集中連片、規模發展反季節韭菜、軟籽石榴、大棚葡萄、河陽冰菊等特色種植,帶動移民群眾共同致富。移民部門先後投資2100多萬元,建成了以西沃村、梁莊村、高崖村為龍頭的60多公頃韭菜種植基地;以“三和種植合作社”為龍頭,輻射帶動寺上、竹園、陳灣村發展河陽冰菊大棚種植及加工產業基地;以寺村大棚葡萄、小村軟籽石榴、陳灣草莓為代表的小雜果種植基地;以“三聯種植專業合作社”為龍頭,涉及許莊、石井等村的食用菌種植基地;以雲水村為龍頭、涉及木村加工廠的木材加工產業;以橫山、雲水為龍頭的中藥材種植基地等移民經濟六大主導產業,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安置區科學發展之路。

世紀大搬遷!20年,焦作孟州移民區發展出彩中原!

  記者沿著移民區醉美“四好農村路”一路採訪,展現在眼前的是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五穀豐、廠林立、花果香、產業旺的大美景象。

  這裡是木材加工產業的雲水村,全村有加工廠27家,500多人圍著木材加工產業轉,從事木材收購、加工、運輸、銷售等。全村有運輸車輛50多部,一輛車每月能收入3萬多元。孟州市思睿木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付黎說:“公司佔地2公頃,年加工20萬張芯板,本村在這裡打工的有50多人,每人一個月收入多的有上萬元,少的也有三四千元。”

  這裡是以西沃村、梁莊村為龍頭的韭菜種植基地。西沃村南韭菜大棚一眼望不到頭,日光大棚、小拱棚白茫茫一片。該村黨支部書記吳小龍說:“這個反季節韭菜產業是在移民部門大力支持下發展起來的,參觀考察學技術,支持資金上項目,如今種植規模已發展到60公頃。在梁莊村南,反季節韭菜種植面積已發展40公頃,一年收入700萬元。目前、韭菜產業又輻射到了高崖、竹園等村,總面積有150公頃。”

  這裡是以“三合種植專業合作社”為龍頭的“菌菊輪作”特色種植基地。該合作社總經理喬保民說:“這個產業涉及陳灣、橫山、寺上、竹園4個村60戶,面積有40公頃,僅竹園就有98個大棚,全是移民部門投資建大棚、修生產路、建加工廠的。”“菌菊輪作”是一個強村富民的好項目,是移民部門帶領移民村與“雲臺冰菊”合作引來的,並註冊了河陽冰菊商標,肥沃的灘地,獨特的小氣候和水資源,科學的種植加工技術,富硒河陽冰菊一上市供不應求。為了土地資源利用最大化,每年11月收了菊花,就從近鄰“三聯種植專業合作社以一毛錢一袋的價格收購淘汰菌棒,種在大棚裡,一個棚可產雪茸菇7500公斤,收入4萬元,加上河陽冰菊,一個大棚一年收入7萬元。

以發展為“硬核”

大美移民區綻放迷人風采

  時光如水,歲月如歌。孟州市移民安置區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變成了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家園,實現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成了中原移民集中安置的樣板。

  村莊變美了。走進雲水村,一幅壯美的畫面展現在眼前:長2公里、寬28米的大街上,花池壘砌的綠化帶把主幹道和人行道隔開,沿街門店統一門匾,牆體統一美化,道路統一綠化和亮化;文化戲臺、體育廣場、學校、醫院、幸福院、幼兒園、村辦公樓、小遊園沿路擺開,並進行了綠化、美化和亮化。該村黨支部書記張進中說:“今天這模樣,是移民部門投資500多萬元換來的。”在移民區19個村採訪時記者看到,個個村基礎設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潔,學校、醫院、幸福院、敬老院和文化廣場、小遊園、超市,應有盡有,近一半的移民村都是焦作市重點美麗鄉村。

世紀大搬遷!20年,焦作孟州移民區發展出彩中原!

  移民變富了。橫山村3900口人在移民部門的大力幫助下,發展木材加工和中藥材種植等產業,木材加工企業有36戶,大戶一年收入上百萬元,全村種植白芷、防風等中藥材100公頃,有跑運輸的大型車輛80多輛,人人有活幹、有錢賺,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元。產業興旺帶來巨大變化,村裡大戶資產有上千萬元,全村80%的農戶蓋起了兩層樓,私人轎車有800多輛,其中還有寶馬、奔馳等高檔轎車。移民部門投資500多萬元引來了杏鮑菇項目,成立了“三聯種植專業合作社”,採用大棚立體種植、無土栽培、不間斷生產技術,年產3600噸,帶領移民走上了致富路。如今,移民部門又幫扶資金600萬元,總投資2000萬元的工廠化、自動化、循環採摘的杏鮑菇生產線馬上可投產了,年銷售收入8000萬元,能吸納180人就業。涉及3個村的中藥材產業已發展到200多公頃,每公頃一年收入7.5萬元。


  生態變好了。20年改造沙田,植樹造林,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昔日黃沙飛揚、雜草叢生的黃河灘變成了“金銀灘”,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連,一個生態良好的移民安置新區崛起在黃河北岸。優美的環境引來了農業觀光遊、黃河休閒遊,這裡的“吉祥大道”還成了全省“四好農村路”的標杆,並在這裡成功舉辦了2019年中國·孟州“隆豐杯”鄉村振興國際半程馬拉松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