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情系列报道之七」陈英云:消除老年人疫情期间“等待焦虑”有妙招

「点亮“心”情系列报道之七」陈英云:消除老年人疫情期间“等待焦虑”有妙招

编前语:随着“宅”家时间的延长,部分人逐渐显露出“等待焦虑心理”。尤其老年人,平常的生活规律被打破,出现“等待焦虑心理”的日渐增多。黑龙江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英云做客新华访谈时说,这种情况如不及时干预,将有转化为焦虑症的危险,需要引起老年人和身边人的警惕。

「点亮“心”情系列报道之七」陈英云:消除老年人疫情期间“等待焦虑”有妙招

黑龙江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英云。

新华网:疫情以来,一位退休在家的老编辑经常“以诗言志”发朋友圈:2月15日“防疫如作战,阵势不能乱,上不了一线,决不能添乱,遵照规章办,经得住考验”;3月7日“日复一日,度日如年;天复一天,如熬如煎。常规错乱,意懒心烦。怀念故旧,天上人间;牵挂亲人,思绪绵绵。无尽期盼,留在明天”;3月11日“憋了近两月,生物钟紊乱,一天两顿饭,三天没排便,天天关着门,病毒未看见”……不难看出,他的心态从坦然面对变成急躁显现、情绪焦虑,请您分析一下究竟哪里出现问题了?

陈英云:他的反应是典型的焦虑性神经症,这种病症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的思维叫负性自动思维,就是事情还没结果,这些自动思维就已经跳出来了,而且全是消极、负面的。这位老年人思维的产生是由于他“宅”家这段时间,盼不来疫情防控解除的消息,总是听到有人感染、小区封闭的消息,而自己只能宅在家中,因此陷入极度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中。

新华网:面对此类情况,老人自身和身边人应做些什么?

陈英云:对于这类老年人,我们要帮助他们消除和打破这种条件发射,防止其强化,将日复一日的抑郁、焦虑、压抑的心态,调整为积极、活跃、乐观的心态,负面思维没有了生存环境,渐渐便消退了。

首先需要进行“认知调整法”。通过改变老年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产生的观念来纠正老年人的不良情绪或行为。当感觉到老年人焦虑时,要和他们慢慢交流,劝老年人不要着急,毕竟等待的结果至关重要,关系到健康和生存;劝老年人学会反思,不管有多着急,国家和全社会正在努力,自己光着急也是没用的,只会给自己带来情绪烦乱。

同时告诉他(她),经常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会至始至终坚持到底”。老年人改变了认知、坚定了信心,就会平心静气地等待胜利的到来。

新华网:有网友说,家里的老年人根本不听劝,还对手机里的信息缺乏甄别,看完便唉声叹气,越看越焦虑。

陈英云:这种情况就要用“转移思路法”。心理学有一句谚语:“你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你还有时间焦虑”,因此“等待的焦虑”会使老年人倍感时间的停滞,这种错觉会进一步加重焦虑。所以,要想办法填充老年人的生活,比如给老年人网购喜欢的新书;注意搜索老年人喜欢的老电影、电视剧;根据老年人喜欢的口味和他(她)一起做花样面食、面点等;让老年人听音乐、和朋友聊天等,离开令人不快的情境,转移到高兴的情景或事情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老年人就不会觉得空虚难耐,就会打破“等待的焦虑”。

新华网:疫情发生之前,有的老年人每天下楼遛弯儿、和老伙伴们聊天,到饭点叫都叫不回来。“宅”在家突然不爱动了,就坐在沙发上发愣,有时候一坐就是一小天,看着很让人担心。

陈英云:这时候不能让老年人“一动不动”,要运用运动疗法。积极的心态可以破坏负性思维生存的环境,运动是产生积极心态最有效的方法。

有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消除一些导致焦虑的化学物质,使精神放松、心情愉悦。当老年人感到焦虑时,可以引导他们在家中快步走、做健身操等。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能有效缓解老年人的焦虑情绪。

新华网:有网友提到,他的岳母85岁,最近基本没下过楼,近几天心情明显不好、没有胃口,甚至拒绝进食,怎么办?

陈英云: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其实“吃”能解千愁,除了让老人心情愉悦,更要想方设法让老人吃好、忘记眼前的烦恼。通过饮食控制可以抑制焦虑情绪的产生和躯体上的不适,比如每天一根香蕉,里面的生物碱可以振奋精神和提高信心,也可以帮助大脑制造对人体有益的血清素;富含维生素C的橙子、大枣、葡萄柚、苹果也要常吃,这些可以增加身体抵抗力,起到抗压作用;富含动物性蛋白质的肉类是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情绪的食物;小米、大米、黄豆等食材是健脾益胃的,能够让人的心情放松。每天让老年人吃些能够起到减缓焦虑症状作用的食物,可以帮助他们改善情绪,平安度过防疫期。(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