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刺血镜心现身厦门 听文史专家讲述弘一法师与厦门的一段往事


文物之所以珍贵,在于文物有灵。每一件珍贵的文物不仅留下了时代的烙印,也凝聚着历史烟波中动人心弦的悲欢离合。近日,弘一法师一幅刺血镜心真迹现身厦门,揭开了弘一法师与厦门的一段往事。

弘一法师刺血镜心现身厦门  听文史专家讲述弘一法师与厦门的一段往事

弘一法师


  “罕见!稀有!”近日,厦门一位藏友向厦门文史专家、厦门博物馆原馆长龚洁展示其珍藏的一幅弘一法师手书的刺血镜心。激动之余,龚老兴奋地连连感叹。

  拿着一幅刺血镜心的照片,龚老比画着告诉记者,该镜心高40cm、宽15cm,中心书“南无观世音菩萨”七字,右上首置顶钤一观音圣像章,其下书“岁次丁丑(1937)元旦居南阤(同陀,音tuó)”,南阤即南普陀。左款书“沙门无说刺血演音敬书”,其下钤“弘一”长方章。

弘一法师刺血镜心现身厦门  听文史专家讲述弘一法师与厦门的一段往事

弘一法师刺血镜心


  在翻阅《弘一法师年谱》《闽南十年之梦影》等文献进行详细考证后,龚洁认为,这是弘一法师结束鼓浪屿日光岩寺闭关,返回南普陀闽南佛学院小楼居住时,接待来访者送出的一幅亲自刺血写成的结缘镜心,是迄今为止他见到的惟一一幅刺血镜心,极为珍贵。

  至于这幅刺血镜心是送给谁的,龚洁告诉记者,那位藏友并不清楚该藏品的来源。而据龚洁推测,应该是弘一法师送给当时厦大一位教授的。

  注:镜心也称托片,是托一层宣纸于画后。其形式横、竖皆可,是一种简易的装裱形式。

  龚洁讲述弘一法师刺血镜心诞生的背景和心境:

  镜心落款“无说”系大师取名自嘲

  这幅刺血镜心诞生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它又能告诉我们些什么?龚老为记者娓娓道来。

  选择日光岩寺静修闭关

  1935年,弘一法师56岁,这是他到闽南云游、讲律、讲经的第七个年头。七年里,他做了许多事情,身心疲惫,想找一处清净的地方静修闭关三年,完成自己研究日本律宗、编辑佛刊、编定年谱和抄写经卷以存后世的宏愿。

  “他感到这个清净的地方以鼓浪屿日光岩寺为最佳选择。”龚洁讲述,鼓浪屿四周皆海,与厦门岛隔鹭江相望,与同安、海澄有西海之隔,日光岩寺又在鼓浪屿最高峰隙,访客多有不便,可以静心在此研修佛学,抄写经卷,编撰刊物。于是,在厦门万寿寺撰写《净宗问辨》,在泉州开元寺讲授《一梦漫言》,在净峰寺讲授《律宗要略》后,弘一法师于1936年5月渡海来到鼓浪屿日光岩寺,开始静修闭关做学问。

  可是,当弘一法师住下后,发现日光岩寺的环境并不比闽南佛学院小楼优越。小木屋下厨子的说话声、早晨的洗菜声炒菜声吵得心烦,还有隔壁冒出的浓烟使大师“蒙薰”。但大师并不以为意,他总是待那些声音安静后,浓烟散尽后,开始认真治学,一丝不苟地研究校点日本律宗,撰写传记,抄写经卷。

  郁达夫曾专程前来拜谒

  1936年12月,南普陀广洽法师、《星光日报》记者赵家欣,陪同作家郁达夫专程拜谒弘一法师。郁达夫仰慕弘一法师已久,来到厦门,希望能进谒见教。三人来到日光岩寺弘一闭关处,因大师处于静修状态,再加上其对郁达夫了解不多,只是拱手致意,合十问讯,说话极少,赠几本佛书后就结束了接见。

  而郁达夫却处于激情亢奋之中,赋诗记述这次难得的接见。诗曰:“不似西冷遇骆丞,南来有意访高僧。远公说法无多语,六祖传真只一灯……”敬仰之情,跃然诗行间!

  郁达夫来访以后,弘一法师感到静修氛围不再,加上《东瀛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通释》已校点完成,《南山年谱》《灵芝年谱》已经编完,《草庵记》《奇僧法空禅师传》已完成,《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阿弥陀经》《药师本愿功德经》也抄写完毕,转眼间其闭关日光岩寺已经8个月,于是,1937年1月毅然提前结束闭关,返回南普陀闽南佛学院小楼居住,而后就有了这幅刺血镜心,结缘来访者。

  

自称“无说”以自嘲

  1937年,弘一法师58岁,正月初一开始在南普陀寺讲《随机羯磨》,听者十余人。至十二日,讲完《羯磨集法缘戒篇》《诸界结解篇》后,应烟水庵主之请,为书明石屋珙《山居诗》一联以赠。但心绪不佳,诸事繁忙,托辞谢客。二月二十六日,在闽南佛学院养正院讲《闽南十年之梦影》。三月为厦门市第一届运动会写会歌,五月赴山东青岛讲律。

  弘一法师在养心院讲《闽南十年之梦影》时说:已在闽南十年,如梦如影,我的性情是很特别的,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因为失败、不完满,才常常发大惭愧,能晓得自己德行欠缺,自己修养不足,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过迁善。回想我在这十年之中,在闽南所做的事情,成功的都是很少很少,残缺破碎的居其大半。所以我常常反省,觉得自己的德行实在十分欠缺,因此,近来我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二一老人”,可算是长居闽南十年最好的纪念。

  何谓“二一”?弘一说:一句是“一事无成人渐老”(源自白居易诗“一事无成百不堪”),另一句是清初吴梅村临终绝命词:“一钱不值何消说”。两句皆“一”字起笔,合成为“二一老人”。这是弘一法师自嘲“十年来在闽南所事不完满的,也不求完满”,系自愧之辞。

  从此回望镜心落款“无说”之名的用意就很清楚了。弘一法师以“无”字起笔的名字大约有十一个,如无有、无得、无依、无住、无作、无说等,这可从“二一老人”里得到启示,有“自嘲”“自愧”的意思!

  不惧日寇吟诗抒胸臆

  弘一闭关日光岩寺,住持传贯法师侍奉在侧,著有《随侍音公日记》。1938年3月22日,弘一法师由严笑堂迎至鼓浪屿了闲别墅讲经。这时候,日寇侵占金门,其舰队进逼厦门,形势紧张,传贯法师持红菊进谒,劝大师暂避。弘一法师接过红菊,即吟一诗:“亭亭菊一枝,高枝矗劲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足见大师的爱国之情是多么强烈!

(海西晨报记者林爱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