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夫唱婦隨,他們在偃師或溫縣、孟縣等地拉票子


故事:夫唱婦隨,他們在偃師或溫縣、孟縣等地拉票子

一次,韋鳳岐在西峽口的一個村寨里拉到一位老頭,那老頭到山上後,愁容滿面,食不下咽,坐不安席。雲娘見老頭慈眉善目,就主動接近,百般安慰開導,終使老頭放下心,開始進食。雲娘並不急於談及老頭家庭情況及贖金多少,而是專門在山下請來一個廚藝相當精湛的師傅,專門為老頭做菜做飯。

老頭愛吃什麼,師傅就變著法子給他做著吃,吃慣了山珍海味的老爺子見山上的飯菜可口,加之腑中飢餓,常常吃得津津有味,眉開眼笑,僅僅一個月的工夫,老頭竟被伺候得紅光滿面。老頭愛捉鳥雀,雲孃親手織網讓人隨老頭拉網羅雀。老頭心裡煩悶,雲娘派人用滑竿抬著老頭在各個山頭間轉悠散心,比在家還省心愜意。

幾個月後,老頭竟對山上的生活習以為常,樂不思蜀了。其兒子派家人送錢來贖,老頭竟樂呵呵地說:“把銀子放下你們先回去吧,我在家親兒子親閨女也沒有像人家這樣待我,我不想走了。”

經雲娘善意勸說,並認韋鳳岐為義子,老頭才答應離去,並囑咐雲娘和韋鳳岐,過一段日子,無論如何得去看望他,如果兒子對不起自己,還上山來。

老頭因目睹了韋鳳岐“可憐”的一面,被贖回去後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韋駕杆拉你爹上山,人家媳婦可沒虧待您爹。他們沒啥吃的,自己餓肚子還想著法子叫我吃飽吃好,他們綁票無非想弄幾個錢,咱家業這麼大,花幾個錢算啥,以後遇到這種綠林人物,不能跟人家過不去。”並打發兒子給韋鳳岐送來鋼槍百餘支,子彈數萬發。後來,老人壽辰時,韋鳳岐攜雲娘還專門下山,去為老人祝壽。


故事:夫唱婦隨,他們在偃師或溫縣、孟縣等地拉票子

正是有了雲娘這樣的內助,韋鳳岐的杆子規模不斷壯大,經雲娘這麼一改舊習,韋鳳岐也變得和氣起來,見人不笑不說話,不僅不“輦條子”(劫路),還不在附近山寨拉票子了,近則洛河以北或偃師境內,遠則黃河北岸溫縣、孟縣等地。到1922年初,韋鳳岐的杆子因屢敗官軍,羽翼漸豐,人數已發展到八百多人,成為盧氏、靈寶、洛寧、嵩縣地帶一支較大的民變武裝。

韋雲娘不僅文韜武略出眾,而且多才多藝,詩情也超凡脫俗。她與韋鳳岐一道率杆眾在陝州羊角山亭駐紮時,觸景生情,感慨地吟詩題璧:

崔娘香冢傳千古,召伯甘棠歷萬年。

寄語綠林諸英雄,保全國粹責當然。

西望華山東望嵩,黃河浩瀚貫當中。

崤函秦嶺山如饅,靈洛諸城似酒盅。

軍人橫暴四民窮,土匪何有官匪兇。

驅使良民全變匪,中華民國運將終。

殺盡人間賤丈夫,擁兵賣國盡伏辜。

從新建設真民國,共富均田擴版圖。


故事:夫唱婦隨,他們在偃師或溫縣、孟縣等地拉票子

追隨自治軍征戰在黃河西岸的大山叢林中,山民多為剽悍之輩,有關民轉匪的事情早已有之。公元前約475年,春秋末期的魯國西北部柳下屯(河南濮陽柳屯鎮)人展雄領導了九千人的奴隸大起義,展雄又名柳下蹠、柳展雄,因而史稱柳下蹠起義。起義的宗旨是,追求“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的平等社會。孔子勸他效法“聖人之行”,罷兵休卒。柳痛斥曰:“丘之所言,皆吾之所棄也,亟走歸,無復言之!”在先秦古籍中,他被誣為“盜蹠”和“桀蹠”,更被譽為盜賊的祖先,與莊躊一樣以其獨特的傳奇色彩成為綠林好漢的偶像乃至守護神。(10)(歡迎點贊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