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为何灾难频仍,难道不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吗

莫言有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文字,如下:

莫言:为何灾难频仍,难道不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吗

人类正在疯狂地向地球索取。

我们把地球钻得千疮百孔,我们污染了河流,海洋和空气,我们拥挤在一起;

用钢筋和水泥筑起稀奇古怪的建筑,将这样的场所美其名曰城市,我们在这样的城市里放纵着自己的欲望,制造着永难消解的垃圾。

与乡下人比起来,城里人是有罪的;

与穷人比起来,富人是有罪的;

与不发达国家比起来,发达国家是有罪的,因为发达国家的欲望更大,发达国家不仅在自己的国土上胡折腾,而且还到别的国家里,到公海上,到北极和南极,到月球上,到太空里去瞎折腾。

地球四处冒烟,浑身颤抖,大海咆哮,沙尘飞扬,旱涝不均等等。

莫言:为何灾难频仍,难道不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吗

这是早在2010年,莫言在国外的一篇演讲。内容震慑人心,话糙理不糙。

多年以来我们都很重视我们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可能对地球造成危害,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没有停下来。不都是自己造成的嘛,因为欲望,就像明明知道性泛滥对人的身心有害,我们依然对此充满期待。香烟的包装上也打着“吸烟有害健康的标签。”

什么矛盾都可以有,就是不要有伤害自我的矛盾!就像鲁迅说的那样有时候我们不仅对他人谋财害命,也是在慢性自杀。

莫言作为一个良知作家,同很多文人一样不仅承担着历史责任,还考虑着人的未来。

或许有人说,莫言从小在农村长大,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是他们这一批乡土作家对农村的集体怀念。

其实操这种看法的完全是一叶障目。

莫言:为何灾难频仍,难道不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吗

莫言对乡村的感情确实很深,这是一个作家天真、善良、淳朴的内心表现,他不仅爱农村人,也更爱城里人,在他小说《食草家族》或是《红高粱》里莫言对高粱的挚爱让人感动,在《红树林》里他对城市里人的生存压力感同身受。

因为我们要学会感恩,没有感恩的索取迎来的都是无底深渊和大自然的报复。

放眼我们刚刚度过的似乎还没有过完的春节,一场席卷世界的冠状病毒以及东非蝗虫等等,无不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矛盾激增到一定程度才爆发的人类寓意!

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造物主的“反馈”吗?人,还是要守住欲望的底线!

暖饱思淫欲

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这厮只因饱暖生淫欲……便休想似水如鱼。"。

到头来都是一个欲望,欲望合理的引导就是文明或科技的进步,欲望无休止的生长必然带给世界无法承受的压力,最后买单是人类自己。

莫言:为何灾难频仍,难道不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吗

作家迟子建在面对这次疫情时写过一篇文章:《春花依然会盛开》,其中这样写道:

我相信病毒这条毒蛇,终究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消灭,春花依然会迎风盛开。但我们未来需要反思的东西太多太多,比如是否把野生动物看作人类最亲密无间的朋友。我在山里长大,知道它们也有满含情感潮汐的湿漉漉的眼睛。

动物也有感情,我们人的前身难道不是从他们的样貌里进化来的吗?

达尔文虽然在《进化论》里提过一个残酷的自然法则: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但人类最终“跑”赢其他动物,聪明地使用了火种成为地球上文明的续写者,然而这种聪明在变成智慧前已经改变了大自然和谐的初衷!

莫言:为何灾难频仍,难道不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吗

莫言在他的演讲中说到:

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的复杂。

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基本上就是这么一点事儿。

中国古代有个大贤人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中国的圣人孔夫子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

人类正在疯狂地向地球索取。

我们把地球钻得千疮百孔,我们污染了河流,海洋和空气,我们拥挤在一起;

我们无休止的索取是欲望的黑洞,我们文明的演变没有把聪明发展成智慧,只不过想让智慧也成为我们在地球上的欲望的工具。

莫言:为何灾难频仍,难道不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吗

用莫言常挂在嘴上的话说:

十分聪明用五分,

留下五分给子孙。

澳洲大火,蝙蝠入侵,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我们是不是该悠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