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少學一年影響大嗎?

-安小彡-


影響很大,為什麼特殊時期依然要繼續開展線上課堂,或者小學低年級進行鞏固複習呢?拿小學數學來講,是系統課程,有著科學的學習認知序列。新知識和舊知識是有關聯的,別說少學一個學期了,這個學期教學效果不理想都會帶來連鎖反應(分化現象)。我是王老師,專注於小學數學,分享解題策略,推廣趣味數學,歡迎大家的關注。

義務教育面對的是全體適齡學生,拿一年級來講,並不是說簡單就可以這段時間放鬆下來,比如平時我們寒假一樣,臨近開學都要進行收心練習,越是低齡段孩子,課時安排越充分,這和孩子認知階段特點有很大關係。基礎紮實,舊知識延申新知識具有連續性,不能間斷。

舉個例子,小學數學計算有學習序列。一年級學什麼,二年級數域拓展到多少,什麼時候開始認知分數,小數,什麼時候知識量增加等等,數的計算伴是隨著數域的拓展,基礎準備是數概念系統的發展,一環扣一環的,是嚴格根據孩子年齡成長特點相匹配的。

少學一年可能學過的都忘了,所以停課不能停學,現在各地陸續公佈開學時間,隨著本地疫情繼續向好,境外輸入嚴格管控,相信孩子們耽誤不了多長時間。家長多關注,再加上還可以通過週末和暑假來進行補齊,相信大部分孩子會平穩過渡。小學目前開學返校依然要審慎,畢竟自我防護意識較弱,相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會科學安排的。以上!


一學堂王老師


我就是小學課外輔導老師,同時,我也是小學跳過級的人。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對於普通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習慣的養成更重要。養成自覺、態度端正的習慣,相比較到了四五年級讓家長頭疼的孩子來說,更重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畢竟,一二年級學的東西很基礎,有的幼兒園時候就已經學過了,或者聰明一點的孩子,一年級的都已經會二年級的內容了,少上一年,不影響。

四到六年級的孩子,才開始學習主要內容,尤其是五六年級的,學的內容更多一些。像廣州的孩子,五年級下、六年級上的成績才關乎小升初。而有的孩子已經在五年級學到了六年級甚至初一內容,對他們來說,少上一年,不會影響什麼。

作為一個課外培訓老師,我完全知道,如何在三年級甚至一二年級就讓孩子學會五六年級的內容,根據知識的關聯性,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完全可以不用擔心三年級的孩子學不會。像很多初中、高中,都是兩年學完三年課程,最後一面用來複習的!黃岡小學的同學,從一年級開始,就比公立學校額外多學習一本劍橋英語,人家照樣能學,能接受。不要擔心孩子的接受能力!

我小學跳一級,完全沒有影響,而且我還變成了班長。學習靠自己多努力一點,就能補回來。何況現在還有補習班,家教什麼的,完全可以彌補那一年的缺失。





小學課外輔導李老師


小學少學一年當然有影響,不過也因人而異。

首先,我們來看我國小學學制的設定,分為6年。孩子6歲以上才能接受小學階段義務教育,年齡不到,哪怕早一個月,電腦系統也是錄不取的。其實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類似的規定,這種規定是很嚴謹的,它符合孩子的智力、身體、心理等方面的發育和認知水平的發展。早一年上學,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育都不太好。同理,小學少上一年進入初中,因為年齡問題,體能和認知不一定跟得上,一樣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孩子在小學階段的成長不單是學習,而是全方位的,尤其是體能跟不上的話,在周圍明顯比自己更優秀的同學中,很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如果是男孩,身體的發育情況和心理成長本身要比女孩晚一兩年,這種差距就更加明顯,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也就更大。

當然,所有的規定,都是針對普通人的。如果孩子某方面特別優秀,天賦異稟,當然可以區別對待,特殊培養,早一點進入中學大學也不妨。要不然就不會出現那麼多少年大學生和美術音樂等藝術或運動小天才的例子了。

木桶裝水,哪一塊板短了都不行。孩子的成長也是一樣,就算是孩子特別優秀,早早的進入了中學或大學讀書,家長還是得注意補全孩子的短板,否則會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舟舟課堂


小學少學一年影響肯定會有,至於大小?因人而異,我將提出三個觀點:

一,影響與否跟孩子的自身能力,包括智商、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培養環境等都有關係。中國人口眾多,聰慧的孩子,所謂“天才兒童”也不在少數,曾經身邊就有優秀的孩子連續跳級:小學只上了三年,初中上兩年,高中上兩年就考上一本大學。所以說孩子是有不同,影響自然不一。

二,在國內大學,有很大一部分大學教師要出國,做訪問學者,大家都會帶著孩子到國外生活一年或兩年(主要為了學語言),孩子會暫時休學一年或兩年,在國外上小學,孩子們會利用這個時間,將外語基礎打牢。多數孩子們在回國後可以掌握一門外語,並通過努力學習把丟掉的國內課程補回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掉隊的孩子!要注意一點,兒童在小學階段,最至關重要是什麼?是語言啟蒙教育。如果缺失語言學習,影響就很大!

三,在國外大學,最勤奮的、最聰明、最高分的差不多都是中國孩子,但是從創新能力和創新潛質,創新文章和創新專利發表等方面,中國孩子排在歐美和印度之後,這是為什麼?就因為我們從小學的階段開始給孩子灌的太滿、太多,各種奧數題,各種科目、各式課程,孩子失去了想象力,很早就固定思維,成為了獲得高分“機器”!轉回頭說,這一年的影響大嗎?我認為,當下學校和家長地培養、教育模式不變,孩子肯學並聰慧,影響並不大。


孫博士帶你探秘大學


有影響,無論哪個年級段都一樣,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都不能少學一年。

首先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那個年齡段的該明白的道理和能力,少一年,基礎不紮實,容易出現學業空洞。舉個例子吧

我常和家長舉例考駕照,如果你沒有理解了,離合剎車,油門,你直接把車開走嗎?,你能起的了步嗎?能控制了速度嗎?等等,所以基礎就顯的尤為重要。

其次每個年級段的理解層次不一樣,有時候你覺得孩子聰明,可以跳一級,先不說跳的年齡段的知識和理解是否過關。可以說是孩子來到了一個跳臺上,總覺得下面是空的,學知識要循序漸進。

例如好多家長反應孩子不會10以內加減法,

我說孩子學過數的形成嗎?學過按數取物,按物取數嗎?,學過數的分解組成嗎?

如果直接讓孩子學習加減法而不教孩子理論,是不是會很吃力,甚至是不知所云,只能通過背誦加減法表來應對。

所以為了孩子,我個人不建議少學一年,任意一年都不行。總有一些概念和理解讓孩子不理解。

希望能幫到你


幼幼科教


小學少學一年影響多大,要看看孩子的狀況。如果孩子智商比較高,家庭教育也跟得上,少學一年影響不大。小學課程還是有點鬆散的的。我以前教的實驗班,學生都是五年小學畢業,教材與普通班六年的教材有所不同,最後畢業考試是一樣的試卷。實驗結果五年的孩子成績更好。後來他們中考、高考,都挺好。而且比普通班的孩子更出色。


楊老師在水一方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1、課程設置和要求不同

在課程設置方面,除了小學開設的課程以外,初中還增加了政治、生物、歷史、地理、信息技術等課程,初二、初三還增加了物理、化學,而且每門學科的內容都趨向專門化和系統化,如數學,小學是學算術,初中開始學習代數和幾何,另外,學科新舊知識聯繫密切,概念性強,提高了對空間想象力的要求,對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

題目的難度與小學相比也加大了許多。由於初中課程增多,難度加大,故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初中階段的學習是系統的學習,需要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初中老師講課的速度比小學老師要快得多,如果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就很容易造成知識上的缺漏。由於知識連貫性強,少上一課,將影響一個環節。因此,家長必須督促孩子認真做好課前的預習,以降低小升初銜接上的坡度。

2、課時安排上不同

初中課堂教學中,用於複習鞏固的時間比小學少,課內作業練習時間少,鞏固知識的方法與小學也不盡相同,初中教學更多需要學生課後不斷思考總結與提高。

小學生每天回家最重要的事情是完成作業,因為作業完成了,今天的任務也就完成了。而初中的作業是多樣的,老師佈置的書面作業只是當天課程的鞏固或者是第二天的預習,而中學知識的綜合性,要求初中生必須做更多的課外作業才能跟得上老師的步伐。

有部分學生會說,我每天作業都完成了,為什麼我的成績得不到進步呢?當孩子產生這樣的困惑時,家長需要指導孩子學會自己整理知識,學會對知識進行歸類和綜合;告訴他,課聽懂、作業會做僅是初級階段,還要追求融會貫通和熟練運用。培養孩子學習上的獨立性、自覺性和主動性,教會孩子適應初中學習的方法,幫助孩子提高自學能力。

3、老師教學方式不同

小學老師講課形象生動、活潑,他們比較重視使用教具、掛圖、標本等直觀教學手段,教學過程的設計注重變換形式、創設情境、學娛結合,這些都與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相適應。可升入初中後,根據孩子思維發展的特點,老師往往注重引導孩子由原先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初中的課程中規律性的知識越來越多,由於學習內容的變化,初中老師上課的時候更注重講清概念,課堂上分析演示較多,不再像小學時那麼形式多樣。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帶著問題學,開動腦筋聽。教師在課堂上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

4、學生學習方式不同

初中則更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老師不可能再天天盯著孩子,而是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自覺性、主動性是初中生必須過關的。對此,家長在孩子剛入初中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預習功課,在預習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疑問,教會孩子如何找重點和難點。

除此以外,家長還要告訴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關鍵取決於課堂45分鐘的效率,所以一定要保持注意力,跟上老師的教學節奏,改變學習方式,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逐步做到“三會”:會預習。

能夠在預習的時候畫出重點和難點,提出自己的疑問。會聽課。能夠集中注意力,並根據老師所講的內容做必要的筆記。會複習。課後要能把當天所學的內容做個小結,整理筆記,理解並掌握所學內容,然後進行練習和錯題矯正。

5、學校作息制度不同

初中生課外作業的難度比小學生的大,時間比小學長,為了讓孩子有效利用時間,家長要指導孩子制訂一套合理的作息時間表,快速適應初中生活,促進其健康成長。作息時間要科學合理,執行時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覺性,讓孩子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堅持下去。

家長還要經常檢查、督促孩子嚴格按照作息時間和計劃進行各項活動,提高學習效率。做到“三個不罷休”即:當天功課未完成不罷休、當週目標未實現不罷休、當月成績未提高不罷休。必要的時候,家長與孩子一起每天對計劃執行情況進行核查。一般說來,制訂作息時間和計劃應注意四點:一是根據用腦規律,科學安排時間。

比如說,背誦英語和語文最好在起床後半小時或臨睡前半小時進行。二是要安排一定的自由活動時間,讓孩子做喜歡做的事。三是安排一定的家務勞動時間,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四是保證孩子有足夠的運動和睡眠時間。


老蔣微課堂


這個東西因人而異,如果天資異稟也可以跳級節約時間,不過這都是少數,絕大多數人,都是正常上完小學六年,人的身心發展是有順序的,成績超前智商超前,但是在很多其他方面和大孩子還是不一樣的,心裡年齡跟不上別人的發展會導致一系列的其他生活上的問題出現,這也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國家既然這樣安排學制,肯定就有他的道理。而且據我所知,現在是不允許跳級或者留級了,必須嚴格按照年齡來上學。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數學思維訓練老師


家長讓孩子提前上小學一般都是想贏在起跑線,都覺得早一天上學就會變得更聰明,能比同齡的孩子收穫的更多,這個想法其實是很愚蠢的。孩子是否贏在起跑線,其實和入學是沒有關係的,早一點入學比晚一點入學的差別只在於,早一點入學的孩子畢業早些,其他都沒有作用。

所以說,孩子早一年上學是達不到父母所謂的“贏在起跑線”,反則是孩子早點入學,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環境的不適,百害而無一利~


相信未來或早或晚


影響不小。畢竟是六年制了,少學一年,小升初銜接肯定會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