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疼痛診療?中華醫學會疼痛分會主委來教你

如何進行疼痛診療?中華醫學會疼痛分會主委來教你

疼痛,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同時每個醫生也都被它困擾過……

它是人類大腦對機體一定部位組織損傷或可導致組織損傷的刺激作用產生的一種不愉快的主觀感覺,可涉及全身各部位、各系統器官和組織。

臨床上根據疼痛的部位可以將疼痛分為頭痛、頜面部痛(或頭、顏面和腦神經痛)、頸部痛、肩及上肢痛、胸痛、腹痛、腰及骶部痛、下肢痛、盆部痛、肛門及會陰痛等。

此外疼痛不僅給患者帶來軀體和精神上的影響,還可能會對中樞神經、循環、呼吸、內分泌、消化和自主神經等系統產生不良影響和導致病理改變,甚至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而,引起疼痛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創傷、炎症、內臟的牽張、神經病變等,致使其診療難度也隨之增加,今天,醫學界書店就為大家推薦由人衛出版社出版的這本——《中國疼痛病診療規範》,幫你排憂解難!

如何进行疼痛诊疗?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主委来教你

(點擊上方圖片,閱覽更多本書信息)

書中對常見臨床疼痛相關疾病的發病原因、臨床表現、診斷和鑑別診斷、治療等多方面作了較為全面的闡述,尤其對相關藥物治療、微創介入治療以及新型治療方法作了較為全面、客觀的介紹。

這本集國內疼痛病學專家共同撰寫的診療規範,能夠幫助廣大醫師們強化個人學習經驗,規範疼痛相關疾病臨床診療行為,成為一線臨床工作者的實用好幫手。

◆內容簡介 ◆

《中國疼痛病學診療規範》旨在為從事疼痛科以及骨科、麻醉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腫瘤科、風溼免疫科、康復科和相關學科的醫師們,提供一本可作為日常臨床工作參考的實用型工具書。

本書共收集了兩百多種常見的臨床疼痛相關疾病,儘管有些疼痛疾病臨床上並不是由單一的疼痛科主診,需要多學科協作才能完成診療工作。

但作為疼痛科醫師,我們仍需要對這些疾病有清晰、完整的認識,具備嚴謹的診斷和鑑別診斷能力。

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主任委員劉延青教授領銜組織編寫。

劉延青教授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疼痛診療中心主任、北京醫學會疼痛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疼痛醫學雜誌》副主編,中華疼痛學會微創疼痛治療學組組長。

◆文章試讀◆

第一章 頭面部疼痛病

第一節 頸源性頭痛和枕神經痛

頸源性頭痛和枕神經痛都是比較有爭議的話題,尤其是枕神經痛,有些觀點認為枕神經痛這個概念已經過時,並且應該歸屬於頸源性頭痛;也有觀點認為兩者雖然臨床表現幾近相似,但是屬於不同類別的疼痛,應該區分對待。

【概述】

2013年國際頭痛協會提出了頸源性頭痛最新的概念,即頸椎包括組成它的 骨、椎間盤和/或軟組織疾患導致的頭痛,通常但不總是伴有頸痛。在不同的人群和應用的診斷標準不同,頸源性頭痛的流行病學數據有很大的不同,範圍從 1%〜4.1%不等。在嚴重的頭痛患者中,17.5%為頸源性頭痛。不過,目前尚無嚴格的、大規模的相關流行病學研究。

【臨床表現】

1. 單側或雙側頭痛,單側多發。

2. 疼痛首先發生於頸枕部,隨之擴散至病變側的額、顓及眶部,以顳部為多見。

3. 疼痛呈鈍性、脹痛或牽拉樣痛,常深在,無搏動性;頸部活動或勞累及處於 不良姿勢時可加重頭痛,休息後能緩解。

4. 間歇性發作,每次持續數小時至數天,後期可持續發作。

5. 頸部活動、不良的頸部姿勢及按壓由眶上神經、高位頸神經所支配的結構 可誘發頭痛發作。

6. 頸部僵硬,主動和被動活動受限,可伴有同側肩部及上肢痛。

7. 其他伴隨症狀大多數患者伴有噁心、頭暈、耳鳴等。

【體格檢查】

頸椎活動受限;壓頂試驗陽性;單側或雙側的頸2橫突壓痛,甚至放射至患者頭部,頭夾肌、斜方肌、胸鎖乳突肌及枕下肌群壓痛;枕頸部、頸椎旁、乳突下後部壓痛,頭面部無壓痛;單側或雙側的枕大神經出口處壓痛。可有頸3橫突的壓痛。

【輔助檢查】

頸椎MRI表現為頸椎退行性變,頸椎間盤突出或膨出,其中以頸2~5為主。但僅根據平片、頸椎MRI和CT椎管造影的影像學檢査並不能確診頸源性頭痛, 影像學檢査有助於尋找繼發性疼痛的病因。

【診斷與鑑別診斷】

頸源性頭痛的診斷主要基於詳細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和完整的神經系統 評估,診斷性神經阻滯可用於確診頸源性頭痛。

國際頭痛分類第3版推薦的頸 源性頭痛診斷標準為:

A. 源於頸部疾患的一處或多處的頭面部疼痛,滿足C和D項。

B. 有臨床、實驗室和/或影像學證據發現能導致頭痛的頸椎或頸部軟組織疾 患或損害。

C. 至少符合下列4項中的2項以證明存在因果關係:

①頭痛的出現與頸部疾患或病變的發生在時間上密切相關

②頭痛隨著頸部疾患或病變的緩解或 消失而明顯緩解或消失

③刺激性動作可導致頸部活動受限和頭痛明顯加重

④診斷性神經阻滯其神經後頭痛消失;

D. 頭痛在病因性疾病或病變成功治療後3個月內消失。

頸源性頭痛應該與以下疾病相鑑別:

1. 緊張型頭痛

①雙側疼痛

②壓迫感、緊縮感

③發作性(數十分鐘到數 日)疼痛

④活動後不加重

⑤無噁心/嘔吐

⑥壓迫額肌、顆肌、咬肌、翼內外肌、 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可加重頭痛

2. 偏頭痛

①多為單側疼痛

②搏動性疼痛

③發作性(4〜72小時)頭痛

④活動後加重

⑤可伴有噁心/嘔吐或畏光/畏聲

⑥可有先兆症狀:同側視覺 症狀(閃光、暗點、線條或目盲)或感覺症狀(麻木),持續時間N 5分鐘

⑦頭痛 發生在先兆期或先兆期後60分鐘

⑧對麥角胺和曲坦類藥物可能有效。

3. 叢集性頭痛

①多為單側疼痛

②重至極重度疼痛

③眶周、顓部疼痛 多見

④發作具有時間規律性

⑤可伴有結膜充血/流淚、鼻塞/流涕、眼瞼水腫

4. 其他原因引起的頭痛

例如外傷後、高血壓、顱內感染、顱內壓異常,以及 眼、耳、鼻竇、牙齒等病變引起的頭痛。

頸源性頭痛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神經阻滯治療及微創介入治療等綜合治療方法。

1. 目前藥物治療頸源性頭痛尚缺乏高等級證據,但藥物治療仍為基本治療方法之一。常用的藥物有以下幾類:

(1)非甾體抗炎藥(NSAIDs):

臨床常用藥物包括非選擇性COX抑制劑及選擇性C0X-2抑制劑。

(2)肌肉鬆弛劑:

具有中樞作用機制的替扎尼定、巴氯酚等可以提供一定的鎮痛效果。

(3)抗癲癇藥物與抗抑鬱藥物:

合併神經病理性疼痛時,可選擇抗癲癇藥物及 三環類等抗抑鬱藥物。臨床上常用的藥物包括:加巴噴丁、普瑞巴林、阿米替林、 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

可顯著減少患者頸源性頭痛的頻率並能得到頭痛的長期改善。建議將其作為頸源性頭痛患者首選的初始療法。

包括寰樞關節注射、頸2〜3關節突關節注射、 頸脊神經根阻滯、第3枕神經阻滯及枕大神經阻滯。

對於下列患者可應用射頻介入治療:由頸2〜3關節突關 節引起的頸源性頭痛;經診斷性神經阻滯後疼痛完全緩解且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PLDD)是對頸椎間盤膨出、突出或間盤退變並伴有頸肩痛及根性症狀的患者療效較好。

臭氧具有強消炎鎮痛作用,適合於糖皮質激素使用禁忌的患者,聯合神經阻滯增強療效。當一小部分頸源性頭痛患者在 經過藥物、物理、神經阻滯、射頻等治療後,仍未達到滿意的效果時,亦可考慮行 等離子髓核成形術等治療。

【康復和預後】

1.頸源性頭痛應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勢;注意頸部自我保護,如不大幅度搖頭旋 轉,避免頭頂重物;

2.注意頭頸肩部保暖,去除不良生活習慣,如:高枕睡眠、飲酒等;

3.加強頸部功能鍛鍊,如:抬頭看天、低頭看地;頭頸前伸、旋轉及環繞等。

更多好書,盡在"醫學界書店"——專為中國醫護提供正版精品好書。

要考試的親們,特殊時期更要記得學習哦~

助考寶典,幫你高效備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