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頭》中的三層思維:為什麼批判性思維最重要?

最近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美股兩週之內三次熔斷,原油價格暴跌,加密貨幣比特幣價格腰斬……

在這樣的一個特殊時期,我們有必要重溫一部關於美國次貸危機的電影——《大空頭》。

《大空頭》是根據邁克爾·劉易斯同名書籍改編,由克里斯蒂安·貝爾、史蒂夫·卡瑞爾、布拉德·皮特等主演,講述了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人提早發現美國房地產泡沫,通過做空房地產市場從而在金融危機中大量獲利的故事。

《大空頭》中的三層思維:為什麼批判性思維最重要?

《大空頭》榮獲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多項提名;榮獲第16屆美國電影學會獎的年度佳片。

電影講述的歷史並未遠去,重溫歷史有助於更好地理解當下。當年的金融危機給全球造成了重大影響,僅僅是美國就有50000億美元資產消失,800萬人失業,600萬人無家可歸。

《大空頭》中的三層思維:為什麼批判性思維最重要?

為什麼有人可以預見危機?這也許是電影在重述歷史時更希望傳達的主題思想——只有具備批判性思維的人,才能在金融危機中絕處逢生。

下面將從思維的三個層次對電影進行簡要分析:

第一層次:人云亦云的普通人註定是時代危機的犧牲品

人的思維水平是分層級的,而人云亦云則屬於第一層次。低層次思維的人常常依賴直覺,具有很大程度上的自利特性與自我矇蔽性。

人們的思維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海綿式思維,另一種是淘金式思維。

《大空頭》中的三層思維:為什麼批判性思維最重要?

海綿式思維是被動式的接受外部世界的信息,強調單純的知識獲取結果,但缺點是它並不能教你如何取捨各種紛至沓來的信息和觀點。

淘金式思維為是主動的獲取信息的方法,重視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與知識展開積極互動。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每個人從早到晚都處於信息過量的狀態,如何在海量資訊中選取有價值的信息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一種必備技能。

人云亦云者,放棄了獨立思考的主動權,不願意去理解房貸證券、次級貸、份額和CDO之類晦澀的名詞,他們樂於接受別人的二手加工知識,相信大銀行家、經濟學家等公知大V的觀點,相信華爾街日報專家的評論,相信大金融機構的報告……

《大空頭》中的三層思維:為什麼批判性思維最重要?

因此,無論是嚐到甜頭的倒賣者,還是房產中介的從業人員,所有人都堅信美國的房地產市場會一直堅挺下去,房產債券也是一本萬利毫無風險的。

當經濟形勢整體向好時,這樣隨波逐流沒問題,總能搭上時代的快車,享受到價值不菲的紅利。比如,從酒店服務生轉業成房產中介的兩位從業人員,一個開上了寶馬7系,一個買上了私人遊艇。

《大空頭》中的三層思維:為什麼批判性思維最重要?

當經濟出現系統性崩潰時,人云亦云者就成為時代危機的犧牲品。房貸斷供、資產貶值或不翼而飛,失業甚至無家可歸。兩個曾經對華爾街充滿嚮往的年輕人,在雷曼兄弟倒閉時來到大樓裡面"朝聖",看到的是一片狼藉,與原先的想象大相徑庭。

因此,在思想上偷懶終究是要付出代價的。

第二層次:盲目自信的從業者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選擇性反省是思維的第二層次,處於這一思維層次的人不完全盲從別人的觀點,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但同時又具有偏執性,容易陷入"己是人非"的幻覺中。

華爾街那些精英們個個聰明,他們設計出各種理財產品,炮製出名目繁多的專業術語,讓普通人敬而遠之。

他們都是非常專業的人才,不會像普通人一樣人云亦云,而往往是引領潮流、左右輿論的人群。

《大空頭》中的三層思維:為什麼批判性思維最重要?

他們為了各自的利益,心照不宣的沆瀣一氣。政府監管部門尸位素餐,放縱這些華爾街精英們大展拳腳;信用評級機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不良信貸魚目混珠;銀行與房產中介等機構唯利是圖,不管將來是否洪水滔天……

電影刻畫了高盛、德意志銀行等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傲慢和自負:當主角提出要購買CDS(credit default swap 信用違約互換) 看空房地產市場時,他們覺得錢不賺白不賺;當金融驕子在吹噓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擔保債務憑證)給自己帶來的財富時,簡直是目空一切、目中無人。

《大空頭》中的三層思維:為什麼批判性思維最重要?

電影開篇引用了馬克吐溫的一句話:

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to trouble. 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Mark Twain


不懂的事情你自然會多加小心,惹禍上身的是你自以為很懂的事。——馬克· 吐溫

其實,東西方的智慧是相通的。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說:"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

電影中有一個鏡頭讓人印象深刻:主人公辦公室的牆上掛著兩幅字:一個是"",一個是""。在資本市場上,當貪慾完全淹沒了恐懼之時,也就是危機來臨之時。

《大空頭》中的三層思維:為什麼批判性思維最重要?

當2007年斷供率超過了8%,引發了多米諾骨牌般的連鎖反應。全球股市暴跌,眾多基金紛紛倒閉,銀行申請破產,大公司紛紛裁員……

壓垮駱駝,沒有一根稻草是無辜的;雪山崩塌,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經濟崩潰,沒有一個從業者是無辜的。

這些盲目自信的從業者們,希望利用他們的專業技能,將走鋼絲的遊戲一直玩下去,但結果是悲慘的。很多無比貪婪的人最後都掉入自己挖掘的巨坑中。

第三層次:真正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成為最後的倖存者

批判性思維是思維的第三層次,也是思維的高級形態。他們按照淘金式的思維方式去獲取信息,同時又不固執己見,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思維認知,從而在更大程度上接近事情的真相。

電影中那些真正提前預見未來的人有四個/組,他們分別是:麥克·巴里(Michael Burry),馬克·鮑姆(Mark Baum),傑瑞德·威內特(Jared Vennett),查理·蓋樂(Charlie Geller)和傑米·希普利(Jamie Shipley)。

他們為什麼能做到預見未來?關鍵就是他們具有批判性思維。

其實,要發現經濟中的彌天大謊其實並不難,只要親自去了解就行,只是隨波逐流的人永遠不會去做。

真正具備批判性思維的人,從來不會盲從和偏信,他們對二手材料保持絕對警惕,而是勇於踏踏實實俯下身來去調研,多方比對,最終形成自己的判斷。

當眾人在享受最後的狂歡時,有些自閉症的基金經理麥克·巴里逐條比對所有人都懶得看的房貸信息,從中發現了美國房地產市場中的彌天大謊;

馬克·鮑姆與團隊成員們走街串巷,去向賣房人、租房者、房產中介和脫衣舞女郎等各色人群諮詢信息,最終驗證房地產存在巨大泡沫;

《大空頭》中的三層思維:為什麼批判性思維最重要?

查理·蓋樂和傑米·希普利這對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在遭遇摩根大通冷遇後,無意中看到了傑瑞德·威內特向大金融機構兜售的金融衍生品,他們嗅到了機會的氣味,通過向高人請教和實地走訪調研,堅定了做空房地產有利可圖的觀念。

《大空頭》中的三層思維:為什麼批判性思維最重要?

再強調一下,真正肯去一線調研真的很重要,各行各樣都是如此。比如,最近熱播的《安家》編劇六六,為了寫好小說曾經訪談了上千個買房子的人。

《學會提問》一書中有"四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學習批判性思維:你怎麼知道它是真的?你為什麼相信它?你確信它是真的嗎?你能證明嗎?

《大空頭》中的三層思維:為什麼批判性思維最重要?

批判性思維其實就從一個疑問開始,如果沒有疑問,思維也就終止了。因此,批判性思維以提出質疑為前提。

電影中的這些投資者們沒有迷信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言論、沒有迷信權威信用機構的評級、沒有參考華爾街的無用評論,他們通過各自的途徑,得出了理性而嚴肅的結論——經濟危機即將來臨。

電影一方面肯定了這些獨具慧眼的人,另一方面也十分同情經濟危機給普通人造成的巨大傷害。當查理·蓋樂和傑米·希普利為談成一筆大生意而手舞足蹈時,布拉德·皮特飾演的本對兩位小年輕進行了一番教育:雖然你們將因此賺到大筆的錢,但代價是經濟整體下行,無數人為之而遭殃。這成為電影溫暖人心和閃耀人性之光的地方。

《大空頭》中的三層思維:為什麼批判性思維最重要?

真正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才能預見時代發展的大勢,從而未雨綢繆,成為最後的倖存者。

結語

《大空頭》以做空者的視角重新講述了次貸危機往事,以輕鬆詼諧的方式給大眾科普了許多經濟學的常識,使人們在重溫往事的時候總結歷史教訓,以面對當下的生活,這無疑是非常有意義的。

影片在某種程度上也給大家普及了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要想獲得超出常人的收益,一定要有辛苦的付出,關鍵是腦子不能偷懶。你說,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