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評全國先進治水區,廣州白雲模式探路特大城市治水之道

廣州白雲區日前被列入水利部河長制湖長制全國10個先進縣(區)予以表彰激勵,“白雲模式”成為解決城市水環境染汙問題的成功典範。

白雲區土地面積達795平方公里,位於廣州市中心城區北部。緣於地理水文、戰略區位和產業發展等因素,全區治水攻堅面臨較為複雜的客觀環境。廣州是全國較早探索實施河長制的地區,白雲區作為廣州治水的主戰場,率先推動“河長制”化為“河長治”。先後發佈四道總河長令,重點聚焦黑臭水體剿滅、網格化治水、水岸同治等關鍵環節頒佈軍令狀,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借鑑推廣意義的有益經驗,逐步形成河湖治理的“白雲模式”,探路特大城市治水之道。

获评全国先进治水区,广州白云模式探路特大城市治水之道

白雲區白坭河兩岸水田毗鄰,一片水鄉田園風光。

获评全国先进治水区,广州白云模式探路特大城市治水之道

白雲區沙坑湧兩岸奼紫嫣紅、綠草如茵。

各級河長兩年巡河超18萬公里,上報問題近2萬宗

白雲區創新設置流域河長,由區委常委掛帥擔任五大流域河長,強化流域綜合治理,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系統治理,向下延伸設置網格員(長),發揮一線崗哨作用,形成區級(副)總河長、5名流域河長、14名區級河長、187名鎮街級河長、222名村居級河長、3215名網格員(長)完整的治水體系,條塊結合、層層壓實。由區總河長、副總河長每週研究推進工作,週末不打招呼“飛行”調研,掌握工作的真實情況解決突出問題。

各級河長、民間河長及職能部門常態巡河履職查找問題,區河長辦組織督察組在全區組織查找各類水汙染違法線索問題,推行網格化治水,落實“流域為體系、網格為單元”,掛圖作戰,銷號管理,利用“廣州河長APP”“農汙巡檢APP”“排水巡檢APP”等智慧平臺,及時發現上報問題。自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各級河長巡河92570人次,巡河182960公里,上報問題19445宗,有力推動河湖治理。

白雲區同時還建立了“鎮街呼叫,有呼必應”機制,鎮街、河長在遇到超出自身能力與權限的事項時,通過呼叫水務、工信、生態環境、城管、農業、住建等職能部門支持解決,解決了城市基層治理“最後一公里”問題。

获评全国先进治水区,广州白云模式探路特大城市治水之道

隨著生態的改善,城市內河石井河引來成群白鷺起舞。

近三年拆除河湖違建250萬平方米,249條河道禁採河砂

源清則流清,水環境問題的表現在水裡,根源在岸上。三十多年來,白雲區經歷了從城郊大區到中心城區的轉變,快速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之下,違法建設隨之而生,為“散亂汙”提供了棲身之所。人和置業廣場24棟別墅侵佔河道1.1萬平方米,由於歷史成因複雜、利益主體眾多,多年難以解決,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白雲區充分研判法律法規,周密部署整治方案,最終全部按計劃清拆。數據顯示,自全省開展“清四亂”專項行動以來,白雲區共拆除河湖管理範圍內違法建(構)築物2587座,面積139萬平方米,近三年拆除侵佔河湖違建250萬平方米。

長久以來,亂採溢挖是河湖治理的頑疾。白雲區劃定河湖管理範圍,劃定河砂禁採區紅線,249條河道全面嚴禁採挖河砂,讓河湖得以休養生息,調蓄行洪能力得到提高,水質逐步向好,並協同推進“四洗”行動(洗樓、洗管、洗井、洗河)鎖定汙染源,做到“精準打擊、靶向滅源”。

市政基礎設施參差不齊,是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因此,白雲區將做大汙水處理“心臟”,在現有5座汙水處理廠的基礎上,加大投入加快建設4座汙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將達到150萬噸/日,三年增長近四倍,基本滿足今後的發展需求,同時對城中村、農村汙水查漏補缺,推進排水單元達標創建,對現有排水管管網進行“全面體檢、微創修復”,提升現有設施運行效能。

获评全国先进治水区,广州白云模式探路特大城市治水之道

白雲區補齊基礎設施,根治城市排水頑疾(石井治汙工程)。

获评全国先进治水区,广州白云模式探路特大城市治水之道

流溪河生態不斷改善,為珠江持續輸送源頭活水。

全域水質明顯改善,全區35個城市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

經過不懈努力,白雲區全域河湖水質已有明顯改善。2019年,位於白雲區的珠江西航道國考鴉崗斷面從2018年的劣Ⅴ類水到2019年穩定達到Ⅳ類水,水質提升兩個類別,氨氮汙染物同比減少64%,白雲區佔比大幅降低79%。流溪河進入廣州城區的河口斷面2019年底已上升到Ⅲ類水質,年平均水質達到Ⅳ類。與實施河湖長制前同期相比氨氮濃度下降94%、總磷濃度下降53%,溶解氧濃度提升141%。白雲區列入國家監管平臺的35個城市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全區河涌水質持續提升。

採寫/攝影:南都記者 程小妹 通訊員 趙雪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