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菜篮子”守好“米袋子”,公务员“变身”企业服务专员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积极向好态势正在拓展,也是春耕备耕的重要时刻。随着返城复工人员越来越多,蔬菜等农产品和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农业复工复产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成都又有哪些政策措施来帮助企业“化危为机”?

近日,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俊国,成都市农产品市场流通协会秘书长任伟,成都市花中花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志勇,做客《新天府会客厅》系列访谈节目,讲述成都正在开展的“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中,保障好民生的“菜篮子”,守好百姓的“米袋子”背后的故事。

保障“菜篮子”守好“米袋子”,公务员“变身”企业服务专员

上午收集到的问题

下午开始解决

5日上午,成都市农业农村局规划园区处处长柳柬到白家食品公司“报道”。得知该公司新招聘工人健康证办理耗时较长,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后,柳柬马上协调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着手解决。当天下午,龙泉驿区中医院组织医务人员对白家食品公司新招聘的49名员工全部进行健康证办理初检,同时加快新入职员工的健康证办理进度,目前健康证已经全部办理。

规划园区处处长怎么管起了健康证办理?在白家食品公司,柳柬的身份不是处长,而是企业服务专员。据悉,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紧抓当前关键时期,有序组织企业复工复产,成都市农业农村局11名领导班子成员牵头,机关102名干部共113人组成市级重点企业联系专班,带动各区(市)县分级分片对口联系,对全市411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48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工作。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建立了每日调度会商研判机制;建立了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稳产满产协调服务专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服务专员、行业协会服务中小企业专班,开展专员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掌握复工复产痛点堵点难点,形成问题清单、建立问题台账、逐项销号解决。公务员“变身”服务专员,上门服务成了新常态。

“转换”身份的,还有成都市农产品市场流通协会的工作人员,“变身”成了企业的政策解读员。“在转发政策的同时,还为企业对政策进行解读,针对不同企业,提醒他们注意与他们相关的具体条款。”任伟说,同时协会也会收集企业的困难统一反馈给相关部门。

保障“菜篮子”守好“米袋子”,公务员“变身”企业服务专员

成都市农产品流通协会秘书长任伟

一些列在“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中收集到的问题,正在逐一解决。农产品产销不畅的问题,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会同相关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已办理《应急物资及人员运输车辆通行证》457个,支持涉农配送企业为社区住户配送生鲜农产品近74万户次;企业资金链紧张的问题,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协调有关金融机构与重点农业企业开展融资对接,已累计收集到52家企业共计31.75亿元融资需求,协助12家重点农业企业获得银行16.983亿元贷款支持;防疫物资短缺的问题,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协调保障复工复产所需的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争取到口罩30万个;阶段性用工难的问题,成都市农业农村局走访调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工及农民工、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协调开展“专人专车送人到岗”活动。

补贴、减免、贷款都来了

复工复产不是孤军奋战

成都市花中花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花中花公司)成立于2000年,位于成都市新津县花桥街道长绍街5号,是一家专业致力于生产经营优质大米、植物油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和销售额位居四川省大米加工行业前三名。疫情期间,为了保障市场供应,从1月27日至今,公司开足马力,保持全天候24小时生产。

“平时一般都是利用夜间电价较低的时候生产加工,疫情期间24小时连轴转,电费肯定比平时高出不少。”成都市花中花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志勇表示,除了用工用电费用增加,包装材料业连续上涨了3次,疫情期间的成本较之前上升了百分之五左右,压力确实不小。

但很快,电费补贴、稳岗补贴、社保减免、贴息贷款都来了。“加起来差不多冲抵了7成左右上涨的成本”,很实惠很快捷,像稳岗补贴,当天申请,第二天就拿到了。“更重要的是信心,复工复产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在战斗”。

保障“菜篮子”守好“米袋子”,公务员“变身”企业服务专员

成都市花中花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志勇。

得到了有力的支持,胡志勇表示,原来计划明年开始的稻谷精深加工项目二期现在已经提前开工。另外他们今年还会加大优质水稻签约订单面积,提高收购价格,“去年是3万亩,今年目标是5万亩”。

“相比之前,这段时间大家对吃的可能会更关注一些,这个时候品质更好的产品,给大家留下印象的产品,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大家以后的选择。”看到市场潜力的胡志勇分析说,“大米是生活必需品,我对接下来的市场非常有信心,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将明年的计划提前到今年的原因”。

农资库存高于往年

春耕农机够用管用

在疫情期间,复工复产是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的基础。不误农时抓好春季的农业生产,为此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间成都市农业生产服务指南》,组织技术指导小组800余支,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

目前成都市农作物备种3470吨,供销社系统库存肥料7.63万吨、农药0.31万吨、农膜0.04万吨,均高于往年农资库存水平;通过及时调增农机投放,加强装备维修保养,组织开展机育秧插秧、机械化植保等农机化技术培训,目前全市农机装备数量达到30万台(套),确保春耕农机够用管用。

同时,成都正在加强“米袋子”“菜篮子”建设,确保全年粮食、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565万亩左右和26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25万吨以上和600万吨以上;以规模化养殖场为重点,抓好生猪复养补栏,确保全年400万以上生猪出栏;同时,抓好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据悉,截至目前,全市重点农业企业537家(含饲料和屠宰企业)、48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已经全部复工复产;其中27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产能发挥率平均达到85%以上,最高达到113%;农业重点企业到岗员工4万多人。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林聪 摄影记者 田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