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流行的不只COVID-19,还有孤单

当政府为了避免新冠肺炎(COVID-19)进一步扩散,纷纷要求人们少出门、避免感染时,孤单也随着一扇扇关上的门,在人们心中传开。

全球流行的不只COVID-19,还有孤单

在美国华盛顿州,夏普(左)到养老中心用手机与母亲隔窗聊天,他的母亲因确诊COVID-19必须被隔离。当人们碰面

感染孤单

继亚洲之后,欧洲和美洲各国也相继沦陷,展开对抗COVID-19的战争。各式各样的防疫手段中,“居家隔离”、“呼吁大众少出门”、“取消大型集会活动”是世界各国最常用的策略之一。

虽然是必要的公卫政策,但是这类政策越来越多的结果,造成人们现在除了防疫,还得对抗“社交萧条”。

没办法,谁叫人是群居动物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演化让人们习惯从群体中获得安全感。因此,不论从社交或是从健康的观点来看,“孤单”都会影响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

前美国外科医生穆西写道:“数千年以来,社交的价值已经深深与我们的神经系统联结。因此,当缺乏社交的时候,就会对身体造成压力。”

科学家已经证实了孤单会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孤单的人,更容易感冒、忧郁、罹患心脏病、认知功能比较差,甚至比较短命。

全球流行的不只COVID-19,还有孤单

即便身体健康,也会被影响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身体健康、不需要居家隔离,就不会被影响。

考量疫情不断向外扩散,各国政府陆续取消了大型集会活动,呼吁大众非必要不要出门,结果就是小型的社团、宗教服务、亲友间的聚会等,这类具备培养关系,并为人们带来欢乐和满足感的活动都消失了。

这也是COVID-19危险的地方──不只威胁我们的健康,更迫使人们的心灵深陷孤寂之中。

不能避免,但是能减轻

既然全球已经注定卷入这场“社交萧条”的风暴中,那么我们可以如何应对呢?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老年医学专家博伊德表示:“我们希望人们能够遵守政府官员隔离和保持距离的指示,但同时,我们想要尝试并帮助人们尽可能保持联络。”

美国媒体《科学人》就提供读者几个方法,帮助读者在这段期间排解孤单,与家人、朋友们保持联络。

1. 面对面的互动

社交软件的确提供了人们一个保持联系的好方法,但是人们得聪明地使用它。最近一份由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完成的研究指出:人们如何使用这类平台,比使用多久更重要。

其中一个好方法是为自己安排一场视频通话,因为脸部表情、肢体语言和其他非语言的沟通元素,是互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

也因为如此,试试看为自己安排一场视频通话吧!像是远端读书会、和交友软件上认识的朋友聊天、在镜头前一起吃顿晚餐等,都是有趣的做法。

如果不大喜欢露脸的话,可以考虑只用语音交流。

两人表示:“这能为世界各地接下来几个月必须要独自待在家的人,带来魔法般的缘份。”

2. 真诚地表达赞美与感谢

真诚表达赞美和感谢,最能触动人心。

虽然看到自己的贴文在社交软件上获得大量的“赞”或是“爱心”,的确会让人感到非常兴奋,但是一封真诚表达赞美或是感谢的私人信息,往往带来更私密,也更难忘的感受。

因此,与其花大量的时间看别人的贴文、按赞,不如把时间省下来写封信给想要表达感谢或赞美的人吧!毕竟,在这段非常时期人们都需要一点点额外的善意,来对抗疫情带来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全球流行的不只COVID-19,还有孤单

3. 培养新的人际关系

每段关系的基础是那些可以相互分享的事物,像是回忆、兴趣、能力或是爱好。说白一点,就是彼此有共同话题。

网络世界带来的其中一个优点就是:无论你的爱好有多冷门,世界上总有另一群人与你有着同样的兴趣,且会迫不及待地聆听你的感想或是分享他们的经历。

因此,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善用网络去参与、探索那些对你来说重要的事物。

4. 善用工具

现在有非常多的软件能帮助人们打造与亲人之间独一无二的回忆,都是可以帮助人们有效经营关系的工具。

全球流行的不只COVID-19,还有孤单

无法估算确诊人数的流行病

美国纽约大学的社会学家克林柏格表示:“我们正处于一场全球性流行病当中,但我们同时也进入了‘社交萧条’的状况里。人们为孤单和社交疏离而苦,但鲜少有人会拿出来讨论。”

“尤其是那些没有亲人或朋友能作为后援的人更是如此,政府应该要透过社区组织在这块提供协助才对。”

社交萧条的严重程度将取决于人们感受到的社会凝聚力有多强,以及愿意付出多少时间、精力与其他成员连结。随着疫情发展,社交萧条的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这似乎也是个能让长久以来的社会问题浮上台面、被人看见的契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