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孩子“宅”家的“局”?

席捲全球的疫情還沒有徹底結束,中國宅家的高潮期已經過去。該返回工作崗位的都已經返回或者計劃返回,該開工的商業企業也都早已耐不住寂寞,在允許的時間節點風風火火地開工生產和營業。唯一沉得住氣的就是學校!儘管家長千呼萬喚,但是教育部門還是猶抱琵琶,一再推遲開學時間。當然這也是出於對孩子們的安全考慮,是非常負責任的態度,家長們是理解和支持的。唯一擔心的就是:長期關在斗室裡的孩子們是否會有心理問題!

成人急著開工上班固然有經濟方面的原因,但是還有一點就是:憋瘋了!不能出門,不能聚會、不能面對面交流、不能實實在在感觸到集體的存在,有一種被遺忘被拋棄的感覺。那種感覺是可怕的,恐懼的、驚慌的,無所適從的。但是再來看看呆在家裡的“神獸們”,他們卻是一副優哉遊哉的模樣,大都是平靜的,安心的,淡定的,不急不躁的。這種反應令人不解,更令人擔憂。

如何破解孩子“宅”家的“局”?

少年難道不是躁動的嗎?不是不安分的嗎?不是期盼參與的嗎?不是嚮往廣闊天地的嗎?不是想振翅高飛的嗎?難道他們的心理素質比成人強大嗎?孩子,你如此淡定為哪般?

我是初三孩子的家長,疫情以來,她每天除了上網課、寫作業、玩遊戲再沒有其他。問了其他家長,大都沒有發現孩子的不良情緒,也沒有多少不安和焦慮。他們沒有多麼渴望開學,沒有多麼期盼出去與人交流,沒有多麼關心政事和新聞——這真的很可怕的!

往大里說,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少年強則國強!往小處看,少年是家庭的希望,三十歲前看父敬子,三十歲後看子敬父。少年沒有參與和打拼的意識,沒有積極進取的精神,我們國家的將來靠誰?父母的將來靠誰?他們自己的將來會如何?

也許有些危言聳聽,但絕不是無稽之談。對於淡漠世事,甘心宅家的孩子如何讓他們出去接觸自然,參與社會活動,感知人情世故,培養擔當意識呢?就是如何破解宅家這個局呢?查閱了相關資料,總結了一些經驗辦法,大體說來就是走出去、動起來、獻愛心。

如何破解孩子“宅”家的“局”?

破局方法 01 動起來

有意識培養孩子多方面的愛好,尤其可以體育健身、游泳跳舞等等這樣比較活波的愛好。宅久的人基本都偏於內向性格,並且活動量少,相對體質較弱!如果能在上述這些方面培養起興趣,他們會主動要求離開家門去進行自己的愛好,如果這種愛好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孩子的注意力就會不知不覺從對電腦、手機之類的電子產品依賴種解脫出來,獲得一種全新的感知,同時還能改善體質,一舉兩得。

如何破解孩子“宅”家的“局”?

破局方法 02 走出去

父母應該有意識地擠時間帶領孩子走出去。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接觸自然,飽覽美景,自然使人開闊視野,心生快樂!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帶給孩子們直觀的體驗,這和電子產品上跳動字節描述出來的場景完全不同。如果學習時間安排太滿就利用節假日、週末的時間,哪怕出去城市周邊的郊區踏個青、製作一個標本抑或是觀察植物的生長,無論什麼都可以,只要能讓孩子接觸自然的、體驗生活的都可以嘗試。家長帶領是前提,最終讓他們愛上自然是根本。喜歡自然現象,喜歡探索未知的事物,這樣他們就會自己自動自覺去接觸自然,研究自然現象,同時也就能體會“書上讀來終覺淺,方知此事需躬行”的道理。

如何破解孩子“宅”家的“局”?

破局方法 03 獻愛心

無償的奉獻所獲得的快樂是任何其他快樂都取代不了的。做公益有很多種:報名志願者活動、認領流浪小動物、種植一棵樹……只要是無償的、能做到的都要試一試。當今社會的孩子大多非常自我,這也是他們“宅”的一個原因:不關心與己無關的人和事,形成冷漠的個性。如果能夠從幫助他人中獲得精神滿足,願意參與社會團體活動,慢慢就可以調動喪失了的愛人的能力,從而達到合群的效果,減少宅家的習慣。

另外,擴大社交圈,多參加集體活動,也是治療“宅”的辦法。

其實喜歡“宅”不是壞事,但是“宅”到什麼都不關心,對人對事冷漠,喪失交往能力就可怕了!

避免和治療“宅”這個習慣的方法也不止一種,無論何種方法不去嘗試和行動,“宅”的局都破不了。生理上的疫情好治療,心理上的疫情難控制。“宅”是個通病,破解“宅”的局還要社會和家庭以及個人共同努力,才會達到期望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