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段网络“快手”视频给我的物理复习课解“闷”

如今,自媒体风行,快手、抖音、西瓜愈演愈烈,也是,人们喜闻乐见,属于信息快餐。这不,闲暇时看看快手,竟有一段视频被我选中,拿到九年级物理复习课上去解闷了。

是这么回事:力学里的密度部分在每年中考命题里,都是不可或缺的重点宠儿,怎么把这部分知识复习好,我总感觉思路上有点 “闷”,就想搜搜网络上有没有可以借鉴的视频来助力教学,快手是视频的集中营,于是输入关键字“测密度”,结果蹦出来个视频,那是一个卖翡翠的商家,在快手视频上教人们怎么只用几秒钟快速用密度法判断翡翠真假。他演示说,只需要测出两个数值,取其商即为翡翠密度,细一琢磨,还真有意思,于是就拿到课上,请同学们思考。谁知这节闷闷的密度复习课倒显出了意想不到的几分灵气。

课上,在搭建好密度思维导图复习框架以后,我引入正题,先设置情境,让同学简述阿基米德判定王冠的故事,接着导出测定固体密度实验的相关知识点和基本方法:ρ=m/v,做足铺垫之后抛出问题,不良商家用石头或玻璃冒充翡翠,如何判断一块翡翠的真假?

这简单,同学们各抒己见,胸有成竹。

之后,我在大屏幕播放快手视频“5秒钟测密度判定翡翠真假”。大家看:放好水杯,把厨房电子秤归零,用细线把翡翠悬着全部没入水中,读出数值A=2.6,松手让翡翠沉入杯底,读出数值B=8.7, 该翡翠的密度=B /A=3.346远远高于玻璃(2.4~2.8)或者普通石头(2.6~3.0)的密度,符合翡翠密度值(3.3~3.6)真品!

用一段网络“快手”视频给我的物理复习课解“闷”

带水杯归零 悬测出A 沉测出B

用一段网络“快手”视频给我的物理复习课解“闷”

B /A=3.346 符合翡翠密度值(3.3~3.6)真品!

学生们先是大眼瞪小眼,而后一部分开始讨论,一部分开始在纸上演算。最后归纳出来:由于水的密度是ρ水=1g/cm3,V翡翠=m排/ρ水该翡翠排开水的质量A=2.6其实和翡翠体积在数值上是相等的,也就是说翡翠体积=A=2.6 cm3;原水杯质量开始就归零了,显示的B=8.7g其实就是翡翠的质量;当然密度就是B /A=3.346 g/cm3。

接着我就和学生们进一步交流。

1.造成翡翠店老板快速计算出密度的根本原因是借助了水的密度是1这个特性,实际是用直接的数值省略替代了计算过程。

2.我们原始的思维过程,要一步步的找到根据和原理,进行计算,但是在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能够这样借代使用数据的简便方法,看看谁能够再找到其它事例。

3.根据这段视频,请大家设计一道物理密度相关的实验题。

反思:我的这堂课上下来感觉很轻松,快手视频的引入应该是关键,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亲近感,让学生的思维放松,在玩中学,好奇心驱动学生去用物理思维来解决问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皆学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