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提升教育质量搭上脱贫快车

扶贫必扶智

治贫先治愚


近年来

遵义市把教育作为拔穷根的根本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助力遵义驶上脱贫攻坚快车道


看脱贫攻坚中的“遵义变化”

今天先来看一组

遵义各地学校里发生的变化

↓↓↓


贵州遵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提升教育质量搭上脱贫快车

播州区茅栗镇复兴小学


为了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办学差距,近5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91亿元,实施教育工程项目3595个,建筑面积1841万平方米。


其中茅栗镇复兴小学就是一个缩影,2016年9月,教师周转宿动工,占地面积14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总价83万元,2017年5月竣工投入使用;2017年4月,教学楼开工,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总投资245.3万元,2018年1月竣工投用;2019年10月,运动场建设动工,硬化和铺设塑胶3500平方米,总价242.15万元,现已竣工投入使用。


同时,复兴幼儿园园舍(含复兴小学学生食堂、厕所)于2016年7月10日开工,占地面积560平方米,建筑面积920平方米,总投资245万元,2017年4月竣工投用。


播州区茅栗镇复学小学校门新旧对比

↓↓↓

贵州遵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提升教育质量搭上脱贫快车

贵州遵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提升教育质量搭上脱贫快车


播州区茅栗镇复学小学厕所新旧对比

↓↓↓


贵州遵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提升教育质量搭上脱贫快车

贵州遵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提升教育质量搭上脱贫快车


播州区茅栗镇复学小学教师宿舍新旧对比

↓↓↓

贵州遵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提升教育质量搭上脱贫快车

贵州遵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提升教育质量搭上脱贫快车


贵州遵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提升教育质量搭上脱贫快车

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


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位于遵龙快线旁,是一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前身是位于210国道线旁新黔中学,迁建前校园占地面积为1002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163.6平方米,16个教学班。2016年,更名为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


同年,为了满足入学需求,根据汇川区中小学义教均衡发展布局调整,整体迁建至遵龙快线旁,占地面积59828平方米,建筑面积44983平方米,总投资25000万元,于2016年10月开工,2017年9月完工。建成后,共有普通教室42个,学位2100个。


目前,学校有教职员工97人,27个教学班,1411名学生,其中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177名。


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新旧对比

↓↓↓

贵州遵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提升教育质量搭上脱贫快车

贵州遵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提升教育质量搭上脱贫快车


贵州遵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提升教育质量搭上脱贫快车

正安县土坪镇中心小学


正安县土坪镇中心小学位于正安县南大门,占地面积为18211.2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053平方米,21个教学班,学生1098人,教职工59人。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学校于2014年7月启动建设运动场,建设面积5400平方米,总投资143万元,当年12月竣工投用;2018年5月启动建设综合楼,建筑面积1070平方米,总投资160万元,当年12月竣工投用。


改扩建完成后,极大的改善了土坪中心小学办学条件,实现了该镇学生“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正安县土坪镇中心小学14年面貌

↓↓↓

贵州遵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提升教育质量搭上脱贫快车


正安县土坪镇中心小学现状

↓↓↓

贵州遵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提升教育质量搭上脱贫快车


贵州遵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提升教育质量搭上脱贫快车

桐梓县夜郎中学


桐梓县夜郎中学位于桐梓县域中部,是一所乡镇完全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员工51人,教学班11个,学生541人,迁建前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地面积为11291平方米,初中部分校舍建筑面积3803平方米,10个教学班,346名学生。


2017年2月建开工建设,占地面积为3750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1438平方米,规划教学班18个,学位900个,总投资5100万元,2018年11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桐梓县夜郎镇夜郎中学新旧对比

↓↓↓

贵州遵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提升教育质量搭上脱贫快车

贵州遵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提升教育质量搭上脱贫快车


贵州遵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提升教育质量搭上脱贫快车

桐梓县黄莲乡安星小学


安星小学位于素有“遵义小西藏”之称的桐梓县黄莲乡,平均海拔1500米。老校舍于1958年修建,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面积为260平方米,校舍为土墙建筑。


新校舍于2014年规划迁建,占地面积为159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25平方米,规划教学班6个,总投资210万元,2015年8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桐梓县黄莲乡安星小学新旧校舍对比

↓↓↓


贵州遵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提升教育质量搭上脱贫快车

贵州遵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提升教育质量搭上脱贫快车


改善办学条件,学生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桐梓县黄莲乡素有“遵义小西藏”之称,平均海拔1500米。走进黄莲乡芭蕉村苦枣塘,一栋小青瓦、白粉墙的三层房屋首先映入眼帘,这就是黄莲乡安星小学。十年前,安星小学是一所校舍面积不足260㎡的土墙房,后由于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学校先后租用民房、借用村办公室上课。2014年开始规划迁建学校,占地面积为1592㎡,建筑面积为725㎡,规划教学班6个,总投资210万元,2015年8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如今,操场安装了悬浮式地胶,教室里安装了班班通。计算机教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音体美器材配备齐全。


安星小学只是遵义巨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教育局积极争取各类资金,优先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办学条件。2015—2019年,累投资291亿元实施教育工程项目3595个,其中投入39.2亿元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848个,投入1.02亿元实施学校旱厕改造计划837个。


精准施策,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李娜娜是遵义师范学院四年级学生,年前她收到一笔4830元的教育精准扶贫资助资金。她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大学期间,每学年能享受国家助学金3000元,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资助资金4830元,四年可获得资助资金31320元。


贵州遵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提升教育质量搭上脱贫快车

▲正安县中观镇中心小学学生在享受营养餐


2015年以来,遵义市累计发放各级各类资助资金35.87亿元,资助学生427.3万人次;筹集社会资助资金3662万元,惠及学生1.42万人次;落实营养改善计划资金23.13亿元,惠及学生591.21万人次。


为确保控辍保学不落一生,精准资助不漏一人,遵义市教育局组建工作专班,专项推动“1+6”教育保障工作。落实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制”和“七长”责任制,采取“五人制专班”“一生一案”等举措,在2019年底实现全市辍学生常态化动态清零。实行“一规范、两告知、三公示”精准资助,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全面开展全员育人导师制“1+N”智力扶贫行动,组织教师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行“学习辅导、行为引导、心理疏导、人生指导、政策宣导”和“困难资助”。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如今,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由2014年的89.9%提升至97.67%。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补齐乡村教育短板


麦博希望小学近年来终于迎来了一批年轻教师。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吸引不来新教师,常年由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流动性大,教学质量不高。如今,学校在职11名教师全是90后特岗教师,平均年龄27岁,他们的到来为学校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改变了学校稀缺公办教师的现状。


为解决农村教师引不来、留不住、结构不合理这一症结,市教育局集中力量扩充乡村教师队伍。近5年,全市累计招聘教师16058人,其中特岗教师5674人,全部安排到乡村学校任教。


为让乡村教师快速成长,有所收获,市教育局将各类培训向乡村教师倾斜。近5年,市级财政累计投入教师培训经费5300万元,年投入从2015年的800万元提升到2019年的1200万元。在国培、省培、市培中,乡村教师占到培训总人数的60%。并且优先安排深度贫困地区教师参与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区交流合作项目。


与年轻教师一同来到乡村学校的,还有城区优质学校的教师们。近年来,实施“黔北之光”交流和“三区”支教计划,每年从优质学校选派255名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开展智力支教,从受援乡镇选派90名青年教师到优质学校进行交流培养;同时,开展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及中心城区、县域优质学校结对挂帮贫困地区学校,安排专兼职教研员送教、送培活动,提高贫困地区教学质量。


贵州遵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提升教育质量搭上脱贫快车

▲组织名师、骨干教师对贫困地区教师开展送教活动


少年兴,则民族兴

少年强,则国家强

再苦不能苦孩子

再穷不能穷教育


团结奋进的遵义教育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贵州省教育大会的决策部署,强力推进教育强市战略,建设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