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好网民】声音贯穿乡村,延长网络手臂



徐先莉,五大连池市双泉镇政府办副主任,双泉镇红色先锋广播站站长,镇抗“疫”文艺宣传队负责人。

【黑河好网民】声音贯穿乡村,延长网络手臂


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正在哈尔滨家中过年的徐先莉同志意识到疫情形势严峻,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在全面打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之前,依托双泉镇红色先锋广播站平台,抢先开始录制抗击疫情专题系列节目,把官方资讯通过无线网络技术播出,广泛号召农村文艺人才,积极投入疫情宣传,不仅率先完成舆论先导,而且慎终如始、善作善成,让抗击疫情系列节目成为当地舆论宣传的旗帜。

广播对接新媒体,打通网络最后一公里

--

双泉镇红色先锋广播站采用无线网络信号传输技术,在镇政府制播节目,通过80多个音柱,同步覆盖全镇8个行政村、19个自然屯、2万多农村人口,不仅实现了传统农村大喇叭向无线网络广播的升级,而且针对很多农村留守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用声音传递官网资讯,打通了网络在偏远农村的最后一公里。

疫情爆发后,徐先莉将原定节目计划取消,按照市委市政府宣传工作部署,结合双泉镇工作实际,从农历大年初一开始,开通了全天候抗击疫情专题。因为镇内人力资源有限,徐先莉同志一个人兼任站长、编辑、播音、导播、录音师、剪辑师等多职,每天播出8小时节目,工作16个小时以上,经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

坚守谣言易发区,引导农村舆情正能量

--

疫情爆发初期,农民健康意识淡薄,对封村规定不理解。徐先莉敏锐捕捉村民心理,广泛搜集素材,用正能量占领人的思想,让负面舆情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她先后录制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和双泉镇各级人民政府的倡议书和系列文件,对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详细解读,耐心地向村民介绍疫情的严峻形势,解释规定的重大意义,做到了权威发声、遏制谣言。她创立了《战“疫”心理小课堂》栏目,用农民容易理解的语言讲解深奥的心理学理论,有效缓解了广大农民的恐慌情绪,化解了矛盾。最近,她又特别录播了黑河宣传《黑水时评》每一期内容,及时消除了村民中滋生的焦躁情绪、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自特别节目开播以来,双泉镇实现了各个村口严格值守,村村没有人员聚集,村民主动拒绝外来亲友,村内也不再走亲访友,全镇防疫意识大幅度提升。

组建抗疫宣传队,巧用文化减压暖人心

--

徐先莉具有较高水准的文艺和文学特长,曾多次代表黑河市、五大连池市参加各级朗诵、演讲、征文比赛和文艺演出,多次荣次省、市各级奖励。她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组建了由40多名村民骨干组成的“双泉镇抗击疫情文艺宣传队”,开展了“我们村也有文艺人”活动,创作与抗击疫情有关的文艺节目,村民用自己的语言创作快板、诗歌。徐先莉收集节目,以红色先锋广播为载体,先后录制了十余期《抗疫文艺宣传作品联播》,让村民自己表演的声乐、器乐、朗诵等节目飘荡在全镇上空。广大村民对这个节目非常喜欢,每天中午11点和下午5点两个时间段,都会认真收听并且踊跃报名参与节目录制。把文化工作与广播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广播的内容,也给农民提供了展示的舞台,群众文化让乡村广播更精彩,乡村广播让群众文化更繁荣。

全力以赴不下线,坚持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

连续四十多天的高强度工作,使徐先莉的身体状况急剧下降,尤其是长时间播音,导致她咽喉肿痛,发声吃力。徐先莉一直含着靠各种药片坚持着。

很多村民在广播中听到徐先莉沙哑的声音,劝她多休息,哪怕发一些转播的节目。但徐先莉认为,疫情当前,广播室这个空中战线是她必须坚守的战场,不仅节目不能停,而且质量也不能下降。她要充分利用节目播出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给人民群众,把疫情的官方信息介绍给村民朋友。就这样,她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用声音架起桥梁,让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指示精神与偏远农村实现无缝对接。

【黑河好网民】声音贯穿乡村,延长网络手臂


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积极向好,但还没有到全面胜利的时候,徐先莉和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每个同志一样,下定决心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她将继续用声音架起党和农民之间的信息之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