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公务员考试,你需要的不仅是答题技巧,还需要转变一下思维

很多人准备公务员考试,复习过程中常用的就是“题海战术”,手机下载了各种app,一有空就刷题。这有用吗?有用!还有就是报培训班,听老师讲课,线下也好、线上也好,学习解题方法,这有用吗?有用!在掌握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反复练习,从小到大的所有考试都是这么应对的。但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这样做的确会提升自己成绩,但往往是事倍功半。

我没有参加过培训班,不知道老师们会怎么讲,在这里想要分享的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心得:备战公考,不仅需要掌握技巧,还需要多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这样考?

备战公务员考试,你需要的不仅是答题技巧,还需要转变一下思维

和企业招聘人员不同,公务员考试不看学历高低、不看出身、不看过往工作经历,只要满足基本的报考条件,就可以报名考试。然后,仅仅依靠两套试卷(笔试试卷+面试试卷),就可以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加入公务员队伍,成为国家工作人员。那为什么政府招聘公务员和企业招聘人员不同呢?很明显,出题人相信,仅仅靠着这两套试卷,政府就能够选出自己想要的公务员,而这两套试卷,其中就有我们正在准备的行测和申论

仅仅是行测和申论的试卷,肯定不足以体现我们工作能力的高低,但它却能体现出我们的工作素养和工作习惯。那么我们再来思考一下,政府招聘的公务员需要什么样的素养呢?有过工作经历的人应该都有体会,领导喜欢的员工无外乎要具有以下特点:规划合理、严谨细致、条理清晰、对上(领导)服从、对下(工作、群众)尽责。

好了,想通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一下行测和申论是如何考察你是否具有这些特点的。

根据各地考试情况的不同,行测试卷总题量一般在100—135道不等,但考试时间都在120分钟。除去涂写答题卡的时间,即便是100道题,考试所允许的时间也在1分钟1道题左右,所以大部分人都很难在规定时间内作答完全部题目。但这也不用着急,出题人也没想过要你把所有题目做完。工作有轻重缓急,题目也有难易区分,行测试卷的几大版块(常识判断、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中,你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规划复习重点和做题顺序。想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管是工作还是考试,那真是要命的节奏。

再来具体看行测的几大版块。常识判断考察的是你从幼儿园开始就一直在积累的知识,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国事民情,都可以成为考点,所以不必刻意花过多精力复习,重在平时的积累。数量关系和判断推理考察目的相对明确,就是逻辑思维和严谨性资料分析

考察的也比较明确,就是计算能力和细致性,加减乘除是从小就在学习的基本运算,资料分析的计算也只有加减乘除,只不过数据较大,所以细心和准确也成为了一个考察点,不仅在于运算的细心,还在于准确找到需要的那一个数据。

接下来,言语理解我想多说一点。通常认为,言语理解考察的是语文水平、遣词造句的能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毕竟公务员日常工作中,要和大量公文打交道,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的误用,都有可能让人误解公文的真实含义。但在另一方面,行测的言语理解题目其实是有着很强的逻辑性的,以下面一道题为例:

备战公务员考试,你需要的不仅是答题技巧,还需要转变一下思维

这是2018年下半年重庆省考的一道真题。这是个选词填空题,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全面浏览题干和选项,第一空是要选出“新中国成立后幸运回归”一句中“回归”的反义词,而四个选项中,“消亡”和“消逝”明显不合适,排除了B、C;第二空则是要选出“互促共荣”的近义词,A、D两个选项中,“血脉相连”明显不合适,所以这个题的正确答案是A。

除了同义和反义关系以外,言语理解还会考并列、递进、解释等,所以,除了考察我们的遣词造句以为,言语理解同时也在考察我们的逻辑能力

最后就是申论。说起申论,很多人都头大,就像是以前的高考作文一样,觉得很难写,无话可说。其实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答好申论试卷,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六个字:“三分写,七分抄”。但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明白为什么申论答题需要靠抄材料。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领会领导的意图,需要领会各种公文的意图,需要领会各种会议精神。而这些需要基层公务员去“领会”的,大部分都是直接口述、或者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的,只要我们思维正常,不误解、不曲解,就能做好工作。所以,申论出题人精心设计了一大篇材料,附上几个问题,但其实问题的答案都在材料当中,你只需要把它们找出来,条理清晰地写在试卷上,就能得到一个还行的分数,这就是“七分抄”。

还有就是“三分写”:领导安排的工作,如果你能完全按照领会意图,的确会有不错的成绩,但如果想要获得进步,想要得到更高的分数,还需要适度的自我发挥。当然,这在申论答题中,主要体现在最后的大作文上。

所以,申论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也是让你去抄材料,参考答案中也就会有得分点,在考场中当你不知道具体哪些是出题人得分点的时候,就得抱着“宁可多做、也不做错”的心态去答题,在此基础上适度发挥,就能得到一个还不错的申论分数了。

以上,就是我在备考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个人心得,明白了行测和申论试卷的考察意图,复习的时候再针对性地训练自己的思维,尽量向考察目的靠拢,练起题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我不是大神,也不是老师,只是一个侥幸通过了考试的考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